地方“两会”,因为可以决定当地未来一年的走向,历来受人关注。梳理我省17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两区一圈一带”四大区域战略已经成为决定各地经济地理走向的关键因素。
报告显示,在既定区域战略下,地方都在各显神通,深挖其中机遇,好让自身发展“顺水行舟”。一些市,诸如烟台、潍坊、东营、德州等受益省内政策叠加;一些市,诸如滨州、聊城、菏泽,因为纳入了中原经济区或环渤海经济区,则又有了跨省政策的利好;而还有一些市,诸如临沂、枣庄、淄博、济宁等,还参照执行国家中部地区有关政策或享受资源型城市转型扶持政策。
这些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因素,怎样在现实中影响各市的经济地理走向?本报记者在蓝区中选择日照、在黄三角中选择滨州、在“一圈”中选择莱芜、在“一带”中选择聊城,通过分析4个市的路径选择,一窥17市经济布局的内在动力。
滨州向北:新区新动力
滨州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西接省会济南,恰是“一蓝”、“一黄”和“一圈”的交汇处。向北向海,成为当地在经济地理上的战略选择。
滨州北海新区位于我省最北部、渤海湾西南岸,近海拥港、未利用地资源丰富,生产要素成本低,发展优势十分突出。去年10月,随着艘艘巨轮落锚停靠位于北海新区的滨州港海港码头,滨州港海港港区起步工程——2×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成功试通航,标志着滨州“海港梦”成为现实。
滨州市发改委主任、市两区办主任杨光军对记者分析说:“从滨州实际来看,今后的发展区域将由南部转移到北部,北海是今后滨州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增长点。从机遇上来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生态优先是方向,这为今后大企业、大项目在北海落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黄蓝’两区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开发建设来看,建好滨州港、规划好临港产业发展对今后滨州乃至全省发展意义重大。”
北海新区的开发,开启了滨州沿海开发的序幕,结束了滨州长期以来沿海不靠海的困境。北海新区成立四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2%,GDP年均增长34%,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2%,由此成为滨州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日照向海:发力新丝绸之路
坐拥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蓝色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双重身份,日照又迎来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机遇。凭借纳入蓝色经济区多年积累形成的底气,市里明确提出:“要切实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
2月20日,记者来到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上海路,仅仅是这一条路,就已经聚集了40余个大中型项目,总投资近622亿元,堪称日照临港工业走廊。正因为身处蓝色经济区,日照千亿级、五百亿级、百亿级临港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市经信委主任高月波说:“这为日照拉长产业链条,承接产业转移,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提供了重要产业支撑。”
日照市发改委主任孙立说:“市里将通过开通五定班列、设立无水港和旱码头、加强口岸合作、开辟陆桥通道等多种方式,强化对中西部地区和中亚、西亚等内陆国家的服务和支撑。”
“发力新丝绸之路,要注意与连云港石化、煤炭工业和临沂临港产业等的趋同问题,实施错位发展、差异发展。”日照市委政研室主任王录联说,日照市国家级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区为了和临近的连云港赣榆县的木材产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两年内没有安排一家做木材初加工项目的企业落地,以日照中森木工为代表的木材精加工企业,利润率高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