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基础支撑作用。
11月11日至12日,2025年全国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现场推进会在青岛召开,会议总结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工作进展,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去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联合九部门出台了《青岛市现代物流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从多个环节入手推动结构性、系统性、技术性降本增效。同时,青岛还落地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建设试点等20余个国家级、省级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通过系统推进运输结构优化、枢纽功能强化与多式联运发展,加快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和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青岛再增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
胶州湾畔海风阵阵,一批青岛啤酒搭乘SC4781航班从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发往福建厦门。依托空运资源与流程再造,青啤原浆实现跨省“当日达”。
11月7日晚,“地中海迪亚哥”轮顺利靠泊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它将满载物资直航越南、泰国等国家。这标志着青岛港东南亚直达航线正式开通。至此,青岛港今年新增集装箱外贸航线已达17条,彰显了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的强大磁吸力。
以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引领,青岛持续提升空港和海港的枢纽功能,类似这样货畅其流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作为一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青岛具有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先后获批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空港型“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交通物流枢纽能级不断提升。
“十四五”以来,青岛积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重大项目投资较“十三五”增长48%。青岛港集疏运专线、40万吨矿石码头等一批重大工程陆续投用,基本形成与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相匹配的基础设施体系。
去年,青岛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目前共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6.6亿元。聚焦陆港、空港、海港核心枢纽,青岛精准补强青港物流智慧场站、海丰航运智能仓储物流等30余个重点项目,全方位提升中欧班列集结、海铁联运衔接及航空货运转运能力。
现场会上,交通运输部发布了第二批共31个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名单。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实施的《青岛强化综合货运枢纽功能推动运产贸一体化多式联运发展》项目入选。
数字化赋能,新场景加速落地
当前,数字化浪潮奔涌,传统物流业态在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一体化、绿色化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突出。
拥抱AI时代,青岛推动人工智能与物流深度融合,促进物流数智化发展。通过加快港口传统设备智能化改造,码头设施自动化水平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中欧班列青岛枢纽、京东亚洲一号智慧物流园、海丰航运智能仓储基地等一批智慧物流项目先后投产。
低空物流、轨道物流等新场景、新业态加速落地——
去年6月,青岛地铁集团、顺丰集团、青岛慈航机场联手开通北方地区首条低空物流航线。今年以来,青岛持续拓展海洋海岛运输场景,在北方地区持续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今年6月,青岛地铁联合顺丰速运推出“地空联运”新模式,成功打造国内首次实践并落地的集地铁跨海直达、末端无人车接驳、航空多式联运、集散货同网双向运输于一体的轨道物流新模式,快递经8号线轨道物流运输专用车厢直达胶东机场,运输时效较传统公路缩短一半以上。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路玉军表示,下一步青岛将聚焦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纵深推进承担的交通强国国家级、省级各项试点任务,按照“四个转变”要求高质量做好“十五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十五五”交通物流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周建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