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港口流量”到“城市消费增量”,邮轮经济正在成为枢纽城市争相布局的新增长点。随着全球邮轮市场强劲复苏,我国迎来邮轮产业发展的第二个黄金十年。
作为北方重要沿海中心城市,青岛在发展邮轮经济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位于胶州湾东岸核心区域的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是我国第四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拥有约14平方公里的规模化稀缺滨海空间,是不可多得的城市战略资源。
此外,作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和面向东北亚的国际门户,这里天然具备成为辐射沿黄流域、链接全球的“海上会客厅”的区位优势。

青岛国际邮轮港区
青岛正紧紧把握这一战略机遇。
日前,青岛市发改委、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发布《青岛市邮轮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简称《规划》),将邮轮经济视为重塑城市产业格局、提升城市国际能级的重要抓手。
根据《规划》,未来十年,青岛将着力打造涵盖邮轮运营、船舶修造、物资供应、文旅消费在内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这不仅是一份产业发展图谱,更是青岛迈向“国际一流邮轮旅游目的地”的宣言,真正将邮轮经济打造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蓝色新引擎”。
01、做大市场
自2023年在北方率先复航以来,青岛邮轮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动能与发展韧性:
2024年运营21个航次,接待出入境旅客7.1万人次,首次进入全国前五;
2025年在全国总运力收缩、复航港口增多的背景下,青岛邮轮市场不断取得新突破——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将青岛作为上海外的全球首站布局航线,成为在青运营的最大最新邮轮;
青岛邮轮母港单日出入境人员突破1.1万人次,创下开港以来历史新高;
“欧罗巴2”号与“招商伊敦”号分别携本年度山东最大欧洲及美洲入境团访问青岛,进一步提升青岛的国际影响力。

青岛邮轮母港迎来“双船同靠”。
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青岛在客源拓展与产品创新上的“双轮驱动”。
客源方面,青岛与200余家省内重点旅行社合作,深入沿黄流域省外城市专题推介,推介“沿着黄河遇见海登上邮轮看世界”品牌。
产品方面,青岛积极与爱达邮轮、蓝梦邮轮等邮轮公司深化合作,签署航线运营协议;策划音乐、康养、研学等主题航次,推出“邮轮+城市”“邮轮+山东”岸上游配套产品,以新业态新体验吸引年轻客群。
与此同时,青岛持续提升港口服务能级,在我国北方地区率先建成邮轮母港数字化票务值船系统,提升旅客通关体验。
邮轮航次的密集程度是邮轮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8年,青岛争取年接待邮轮突破50艘次,出入境游客超20万人次;到2035年,争取年接待邮轮突破200艘次,出入境游客超100万人次。
在航线开发上,将与日本、韩国等国深化合作,拓展母港航线网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开发“仙境海岸”等沿海主题航线;争取无目的地海上游试点政策,推出适合短途度假的特色产品。
02、做强产业
邮轮经济并非“过路生意”。当下,我国正从“买船坐船”向“造船运营”全链条进阶。
凭借原有的产业基础,青岛已在邮轮全产业链上构建了初步的产业生态。
上游配套产业突破维修技术瓶颈。
今年7月初,大型豪华邮轮“梦想”号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完成维修,这是青岛首次承接大型邮轮维修业务,实现产业链上游关键环节的战略卡位。

“梦想”号邮轮在青维修保养。
中游培育本土运营品牌。
2021年7月,市北建投集团战略入股上海蓝梦邮轮,填补青岛邮轮运营市场空白,开创地方国资参与邮轮产业的新路径;
2024年3月,青岛首个国际邮轮区域总部——蓝梦国际邮轮区域总部落户港区,为后续实现邮轮自主运营与常态化布局奠定基础。
下游围绕“邮轮+”服务配套。
推出岸上游产品体系,拓展游客的陆上体验空间,发展旅游、休闲、餐饮、酒店等邮轮衍生产业。
根据《规划》,青岛还将继续深化邮轮产业生态。
上游推动邮轮维修配套产业发展,鼓励更多企业融入邮轮建造供应链建设;中游强化运营能力,积极争取国际国内邮轮公司在青岛落户,实现邮轮常态化始发运营;下游延展配套服务,重点发展物资供应、人员培训、会议展览、文旅休闲、商务商贸等业态。
03、做优体验
当前,我国正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加快转型,邮轮旅游作为高端服务型消费形态,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如何将“邮轮流量”切实转化为“消费增量”?邮轮港区作为客流集散的“第一站”,尤为重要。
在邮轮港区,一批高端化、国际化的文商旅项目正加速落地——
已竣工的“世界之眼”将打造集文旅艺购、滨海乐活与潮玩聚场于一体的未来滨海生活体验中心;
数字海洋国际客厅将构建融合商贸、文化与展演功能的海洋经济综合体;
启动区地下空间将转型为跨境商品与船艇海钓选品基地,以“仓储式体验经济”新模式,打造沉浸式海洋商业生态。

访问港邮轮的外籍游客游逛花石楼等景点。
生活休闲配套同步完善——
洲际酒店集团旗下英迪格品牌落户港区,填补区域高端酒店空白;
青岛市图书馆新馆稳步推进,未来读者可体验“低头观书海,抬头见碧波”的独特场景;
小港湾休闲海钓码头工程持续推进,有望成为全国主城区首个大型海钓综合体,重塑“后海沿”黄金岸线。
跳出港区,更广阔的腹地正成为游客探索的目的地。
《规划》明确提出,以港口为枢纽,构建“海上-岸线-腹地”联动的文旅廊道。
实际上,邮轮已成为“引客入鲁”“引客入青”的重要渠道。
今年上半年,青岛邮轮航次60%的省外客源中,超半数在邮轮行程前后开启3至5日的岸上深度游,行程覆盖青岛、济南、威海、曲阜、泰安等多地,显示出邮轮旅游对区域消费的强劲拉动作用。
为持续放大邮轮经济的辐射效应,青岛正着力推动“邮轮+”与城市特色基因融合。
联合国际邮轮公司与本地文旅企业,融合啤酒、帆船、电影等城市元素,设计主题文创产品,打造邮轮文旅品牌。
通过开展港口节庆赛事、发展港口首发经济、打造港口拍摄基地、做强邮轮研学项目等一系列举措,系统构建独具特色的邮轮港口文旅IP体系,推动城市从“过路港”向“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