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青岛65家境内上市公司今年第三季度报告已全部披露完毕。Wind数据显示,青岛辖区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合计5023.31亿元,同比增长6.07%。其中,39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占比60%。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合计454.11亿元,同比增长9.28%。共有32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52家公司实现盈利,27家公司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海尔、海信、青啤营收位列前三
营业收入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与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指标。2025年前三季度,青岛辖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5023.31亿元。其中,64家A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为5012.60亿元,B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为10.72亿元。
具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以2340.54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榜首。海信视像和青岛啤酒分别以428.30亿元和293.67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二和第三。共有40家公司营业收入突破十亿元。
面对家电行业竞争加剧的形势,海尔智家仍交出优于预期的成绩单。在国内市场,海尔智家通过夯实爆款产品竞争力、强化套系阵容等措施构建产品优势,多品牌协同发力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区收入累计增长9.5%,第三季度中国区同比增长10.8%。其中,卡萨帝收入同比增长18%,Leader品牌收入同比增长超25%。海尔智家海外市场方面,收入增长10.5%,北美市场运营稳健,欧洲市场份额稳步扩张,南亚、东南亚、中东非市场分别增长超25%、15%和60%。
海信家电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715.33亿元。海信电视在大屏市场表现突出,在98英寸及100英寸以上大屏电视市场,海信系电视全球市场销量同比提升超64%与59%。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海信系电视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占有率均位居行业第一。
●六成上市青企营收增长
从营业收入同比增幅来看,*ST荣控以377.55%的增幅位居第一。青达环保和威奥股份分别增长91.13%和57.87%,位列增幅榜第二和第三。前三季度,共有39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占比60%。
青达环保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91.13%。公司主营业务为节能降耗、环保减排设备的设计、制造和销售,收入构成中光伏项目干式除渣系统占20.52%,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占17.26%,全负荷脱硝工程占10.62%,湿式除渣系统占8.12%,其他占1.92%,其他(补充)占0.12%,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占0.1%。
威奥股份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2.52亿元,同比增长57.87%。公司主营业务涵盖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收入构成中动车组车辆配套产品占44.45%,城轨地铁车辆配套产品占19.96%,检修业务占14.84%,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占7.89%,列车运行控制产品销售占6.50%,富氧健康舱产品占3.79%,其他(补充)占1.42%,动车组及城轨地铁设计、检测服务占0.88%,其他占0.28%。
●八家公司净利润超十亿元
净利润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关键指标之一。今年前三季度,青岛辖区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454.11亿元。其中,64家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为454.08亿元,B股上市公司净利润为0.03亿元。
具体来看,海尔智家以173.73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第一。青岛啤酒和青岛港分别以52.74亿元和41.8亿元的净利润位列第二和第三。前三季度,共有8家公司净利润超过十亿元,52家公司实现盈利,13家公司出现亏损,盈利面为80%。
青岛啤酒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93.7亿元,净利润52.7亿元,同比增长5.7%,净利润首次突破50亿元,创历史新高。青岛啤酒实现产品销量689.4万千升,同比增长1.6%,其中主品牌销量399万千升,同比增长4.1%;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293.5万千升,同比增长5.6%。青岛啤酒将继续推进高端化与全渠道战略,通过丰富消费场景与提升产品价值感,稳固盈利能力并拓展成长空间。
青岛港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48.04亿元,净利润约13.39亿元,同比增长3.79%。前三季度,青岛港及其分公司、子公司、合营及联营公司合计完成货物吞吐量54575万吨,同比增长2.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8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1%。据悉,前三季度,青岛港开通多条集装箱新航线,包括德翔海运、宏海箱运等船公司合营的南美航线,马士基、以星航运合营的中南美航线,以及地中海航运的中东航线。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李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