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赴进博,开放的青岛更“进”一步
不仅带着“买买买”的采购清单,也怀揣着合作共赢的热忱诚意,在全球共享的公共平台上,不断升级经贸合作
外部环境的动荡喧嚣,与“四叶草”里的热情寒暄形成了鲜明反差。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不仅是近距离观察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舞台”,也是沉浸式感受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体验区”。沿袭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坐标系,“越办越好”的进博会持续释放磁力与魅力。
开放合作是进博会的底色,也是青岛的城市气质。“买手团”走进“世界超市”,开放之城发出诚挚邀约……坚定信守“开放之约”的青岛,不仅带着“买买买”的采购清单,也怀揣着合作共赢的热忱诚意,在进博会这个全球共享的公共平台上,不断升级经贸合作,以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姿态,在与世界相约相融的路上,更“进”一步。

“本土化”战略
八年进博会时光,青岛交易团与跨国企业之间,一条“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的路径清晰可见。一批进博会“老朋友”,不约而同地将参展机遇转化为在青岛的长期战略布局。
全球领先跨国药企阿斯利康是连续八年参展的“全勤生”。进博会首日刚开展,就举行了与青岛高新区管委的签约仪式,宣布将追加投资约1.36亿美元。

进博会首日,阿斯利康宣布追加在青投资约1.36亿美元。
此次投资将进一步提升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的产能,更好地满足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需求。同时,青岛基地项目还采用了节能技术,预计投产后实现近零碳运营。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负责人尹思睿(Iskra Reic)表示:“阿斯利康始终致力于深耕中国,与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助力中国成为全球医疗健康创新的重要枢纽。本次在进博会上宣布的青岛基地扩建项目,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创新生态的信心,以及我们携手推动科学进步与共同健康的愿景。”
“20 years in Qingdao”,这是阿根廷跨国企业集团泰纳瑞斯本届进博会展台的主题。10月31日,泰纳瑞斯青岛工厂刚刚举办了20周年庆典。

“20 years in Qingdao”,这是泰纳瑞斯本届进博会展台的主题。
20年来,青岛工厂从单一的油套管生产基地,发展为集团在亚太地区集能源管材与汽车零部件于一体的综合性制造与服务中心,通过8次持续投资,不断优化布局,提升本地化生产能力,实现“绿色工厂”运营,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完整、高效的解决方案。
泰纳瑞斯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刘景华表示:“多年来,青岛在营商环境、项目审批、政策支持及产业配套等方面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与信任,企业因此能够扎根青岛、持续发展,不断扩大投资,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实现企业与地方的共同成长。未来,泰纳瑞斯将继续以青岛为战略支点,持续投资于技术升级、绿色制造与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跨国企业优势,与中国能源和高端制造业共赴高质量、可持续的新征程。”
在进博会上,“首发首展”从来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亮相,“磁场效应”让这些产品和服务跳过了传统意义上拓展市场所需的漫长周期。
创新式的“双足行走+轮式滑行”模式,支持每秒超过2米的高速移动……这款可执行包括物体操作、零件检测、现实捕捉和操作员辅助等任务的人形机器人,是海克斯康在本届进博会上全球首发的工业场景人形机器人AEON。
2019年首次参展,这家来自瑞典的企业被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开放决心所打动,决定建立中国研发总部。如今,海克斯康以青岛为大中华区总部,在青岛及国内多个城市设立研发中心,不断完善在中国的创新链。
“以前是将国外技术带入中国市场,现在却能将企业在中国培育的技术输往全球。”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华东事业群运营总监周庆坦言,进博会上,企业能最直接地触摸全球市场脉搏,也能最快速地让世界看到中国创新的力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当前多重变量正在重塑国内农产品市场。全球四大粮商之一的路易达孚,在华投资决策影响行业格局。
本届进博会上,路易达孚携动物营养解决方案、食品配料及速溶咖啡产品等多元化产品亮相中国市场,践行了集团向价值链下游拓展的战略布局。
与这一战略布局相匹配的是,今年6月,路易达孚集团在青岛启动新建食品科技产业中心。该项目位于青岛董家口经济区,将重点开展油籽加工、特种饲料蛋白加工及食品级磷脂生产业务。
路易达孚全球首席执行官高启(Michael Gelchie)表示:“世界约有20%的粮食供应,靠的是全球贸易链。要实现可持续粮食安全和发展,就必须深化多边合作。”他认为,中国在持续开放种子产业、推动农产品渠道多元化。这些都给包括路易达孚在内的外商带来了新机会。
上述企业都是青岛的“国际城市合伙人”,他们皆把进博会作为观察窗口,精准把脉中国市场的变化。事实上,进博会上不少参展企业都有这样的共识:“投资中国”不仅是资金和产品的输入,更要发掘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更深层次地推进“本土化”战略。
创新的力量
在进博会上,几乎所有参展企业都提到一个关键词“创新”,如果详细解读,又能延伸到AI、自动化、零碳、无人等热词。
作为全球知名的食品饮料公司,雀巢连续八届参展,旨在全方位展现自身在营养健康升级、产品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其背后,则是雀巢不断深化植根中国的战略布局。
10月28日,雀巢UHT超高温灭菌奶暨1.8克咖啡小条包产线项目投产仪式在青岛莱西举行。目前,莱西工厂拥有雀巢大中华大区唯一一家液体乳制品生产工厂、唯一一家速溶咖啡生产工厂,是亚洲、非洲、大洋洲范围内唯一一个具备嘉宝品牌湿产品产能的工厂,实现高产值多样化布局。

雀巢连续八届参展。雀巢莱西工厂是亚洲、非洲、大洋洲范围内唯一一个具备嘉宝品牌湿产品产能的工厂。
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凯思(Kais Marzouki)表示,雀巢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不会停歇,将持续链接全球资源,把更多创新产品与服务带入中国,与中国经济同频共振。
同是深耕健康食品领域,法国达能集团(Danone)也是连续八年赴约进博会,今年带来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130余款科研创新产品,展现其在营养健康领域的深厚科研积淀与本土洞察。此次达能展出的婴幼儿和特殊营养产品,就由青岛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出品。
达能中国、北亚及大洋洲总裁谢伟博(Bruno Chevot)表示,中国是达能全球第二大市场,更是开启“振新达能”战略新篇章、迈向健康与营养未来的重要市场。“我们将以科研创新和先进制造为依托,抓住进博会等开放机遇,用更丰富多元的创新产品、绿色技术和数字化服务,持续赋能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共筑健康美丽中国。”
显然,越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越能明白创新的意义。
8月6日,十余台氢能重卡从位于德州的物流园出发前往青岛,标志着福佑卡车首条“氢动力零碳新干线”正式投入运营。首批投入运营的氢能重卡由丰田汽车和中国重汽联合打造,采用300kW级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具有零碳排、长续航等特点。本届进博会上,丰田展台也展出了这款产品,并宣布已在山东、湖北等区域陆续投入使用,开启干线物流市场化、常态化运营之路。
创新的力量不可小觑。当全球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进博会一起出现时,无数个改变世界的新可能已经开始发酵。
采购“引力场”
期待每年亮相进博会的不止展商,中国的采购商们也因为“进博口碑”纷至沓来,包括重要进出口商、连锁商超、电商平台、区域代理商等在内的核心采购力量。前七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已突破5000亿美元,平均每届逾700亿美元,彰显了“天花板”级的国际采购“引力场”。
伊朗客商Mohammad Nasser Rahimi连续三年随上合示范区参加进博会,今年重点展示藏红花、手工地毯包等品类,为“上合云品”代言。“中国的市场很广阔,参加进博会不仅是来卖货,还是和各地采购商交流学习的好时机。”他说,期待能与大家切磋,看看如何改进产品包装设计,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借“进博”东风拓开放新局,“上合元素”溢满进博。进博会上合示范区展厅内,洋溢着满满的异域风情,现场设置有上合特色文化展示区、上合组织国家特色产品展销区、商贸洽谈区等板块,并举办上合主题电商直播活动。上合示范区内共有8家企业“组团”参展,重点展销200余种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特色商品,伊朗椰枣、蒙古巧克力、阿富汗坚果、尼泊尔高山茶、印度大吉岭红茶等产品整齐罗列,成为进博会上展示上合示范区发展风采的亮丽名片。
与往届不同,这是上合示范区首次携手山东高速集团共同组展。山东高速集团高调提出“齐鲁号·全球购”,获得了采购商的广泛关注。“齐鲁号·全球购”依托山东中欧班列通道优势,打造“境外直采+班列运输+保税仓储+全场景销售”全链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网络汇聚十大品类近万款优品,让消费者享有班列直达的高品质体验。同时,凭自有冷链园区整合全球40余家境外肉类加工厂资源,以“直采+运输+加工+代发”特色模式,打造专业肉类贸易与冷链解决方案平台,吸引企业咨询合作。

本届进博会,上合示范区首次携手山东高速集团共同组展。
当“进博流量”与“上合平台”间资源耦合,上合组织国家贸易商将更好打开中国市场。上合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付忠华表示,“我们将利用进博会这一高能级开放平台,发挥‘上合优势’,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的互联互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以班列带动贸易,以贸易促进产业,持续放大‘通道+枢纽+产业’集成效应”。
“与参加专业行业展会不同,这里能找到更多元渠道的采购商。”作为青岛自贸片区的企业代表,中德商通连续多年参展进博会。此次联合百帝王、弗林博格、沃斯坦、tetesept四大核心德系合作品牌集中亮相,展品涵盖高品质酒水、特色食品与健康保健品等多个热门品类。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梅尔茨集团旗下欧洲“国民级”健康品牌tetesept,也将借本次进博会完成中国首展,全方位展示核心产品矩阵,带来涵盖日常护理、营养补充的全场景德国健康生活解决方案。
“进博会为全球贸易合作注入新动能,中德商通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中德贸易交流,助力更多优质德系品牌进入中国市场。”青岛中德生态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祝昌祺表示,依托多年参展经验与全链条贸易服务能力,中德商通采用“线下体验+线上联动”的模式,让展会魅力突破展馆边界。
进博会强大的磁吸力,让许多世界级合作伙伴并肩站在一起。
11月6日,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全球磷虾油供应商巨头挪威阿克、世界明胶巨头法国罗赛洛、全球医药包装龙头德国塞纳等国际顶级合作伙伴,在本届进博会发布“脑轻松”海洋复合营养磷虾油新品。作为全球南极磷虾油连续2年销售额第一的企业,逢时科技已连续5年获得ORIVO“零缺陷”质量金标准认证,其在青岛建设了全球领先的磷虾油生产透明工厂,打造了10万级GMP净化车间,保证了生产环节的安全、高质量。
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晶表示,当前,逢时科技产品已远销22个国家和地区,复购率达40%,成为中国海洋科技品牌“出海”的代表。
“进博口碑”口口相传,必有回响。
今年首次参展进博会的加拿大天然营养膳食补充剂品牌滴适宝,是因为在青岛参加了两届进博会的展前供需对接会后,决定来此“试水”。滴适宝营养品(青岛)有限责任公司线上负责人张栋介绍,滴适宝于2010年首次进入中国,2014年将中国总部落户青岛市市北区,中国市场销售量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首次与如此多世界级行业品牌同台竞技,他们倍感荣幸。“我们的产品主要面向0至3岁的婴幼儿群体,这次参展也带来了全球首发新品‘22联菌’,它是一款儿童益生菌滴剂,我们希望站在进博会的高光舞台上,让更多中国家庭了解品牌、认可品牌。”张栋说,在进博会上,他们发掘了很多的意向客户,也进行了深入沟通,回到青岛会继续加强联系,深耕中国市场。
进博会办到第八届,这里每年都要讨论的一个关键词是“溢出”,正如进博会上从不缺席的两批“常客”。
一批是各地国有企业、中大型外贸平台公司。就像每年进博会的青岛交易团中,他们也担纲主力,专注于在进博会上寻找深度合作伙伴,并签下一批采购清单、合资项目。一两年后,他们中不少人的证件,或许就要从绿色的“观展”证换成橙色的“参展”证。
一批是来自青岛各区市的招商专员。同样挂着“观展”证的他们,早已不只是观展者——对他们来说,进博会已经成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集中招商平台。为了将更多参展企业从“展商”变为“投资商”,需要使出浑身解数。
毋庸置疑,进博会提供了一个高能级引流端口、交流平台。今天,这里的端口优势、平台功能,需要转化为“发展红利”。这也是会前,青岛交易团“组建动员”时反复传递的信号。唯有实现了这样的转化,进博会的有限时间,方能撬动城市更具想象的发展空间。
而这样的转化,靠的不只是短短6天的奔走,这一切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青岛重商亲企、高效服务,培植了产业生态合作的肥沃土壤。我们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11月6日,在进博会期间举办的“2025山东与跨国公司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对话会”上,青岛郑重承诺。这背后,是一座城市更为根本的发展取向——扩大高水平开放。
开放促进改革,贸易创造机遇。进博会上所有的热闹、新意和溢出,都源自开放。
当前沿技术、先进理念与庞大市场需求在“四叶草”里充分对接,将激励诸多参展商、采购商谋划互动合作更“进”一步。
这也是青岛奔赴“进博之约”,亟待书写的新的故事。(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