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会对领域内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
10月29日,以“策行践新·城数联创”为主题的第三届公共数据运营大会(2025)在青岛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青岛数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80多个地市的500余家数据主管部门、数据集团、企业及研究机构的8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围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区域协同、场景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注入强劲动力。
会上,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数据资源研究部主任王威以“深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释放要素价值新动能”为题进行了演讲;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数据要素处处长王璟璇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发展研究与趋势分析”进行了分析;国务院国资委商业信用中心数据中心副主任王雅琴围绕“构建数据流通信用体系,激活要素价值信任引擎”提出了独特见解;青岛市大数据局局长张艳介绍了青岛市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青岛模式”;广州数据集团、深圳证券交易所等企业负责人,分别就公共数据运营、可信数据共建发展、数据资产管理等议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大会期间,集中发布了一批公共数据运营领域的标志性成果。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揭牌,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共训练场同步启动;胶东五市数域联盟、全国首个数据资产证券化生态联盟、青岛市具身智能数据联盟相继成立,城市数据运营共同体(CDOU)新增25家成员单位;首次发布《全国公共数据运营发展报告(2024—2025)》全文,发布青岛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成立青岛市“AI+政务”实验室。此外,大会还举行2025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颁奖仪式,对在数据要素应用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大会当日还举行了城市数据运营共同体(CDOU)年度会议、数据要素市场供需对接齐鲁行(青岛站),聚焦于数据运营、数据服务和供需对接进行了研讨,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10月28日晚,城市数据运营闭门会率先召开,与会30多个数据集团围绕可持续运营的长效机制、模式创新及实践路径展开前瞻研讨。
近年来,青岛市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青岛数据集团为“排头兵”,形成了“以公共数据运营撬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模式,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数据流通利用方向试点以及山东省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试点建设,建设全国首个海洋可信数据空间,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列全国第六位,在数据运营、数据资产入表、作价入股、数据资产证券化等多个方面探索打造一批典型案例,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青岛样板”。
/延伸 /
“数字青岛2.0”建设最后一年,岛城实施收官攻坚战重点推进54项任务
近年来,全市坚持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工作主线,深入实施“数字青岛2.0”工程,连续多年进入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百强榜第一梯队,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列全国第六位,获评“2024世界智慧城市使能技术奖”和“2024年重点城市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卓越级”。
为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我市先后印发了《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19—2022年)》《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23—2025年)》两个发展规划。2023—2025年为“数字青岛2.0”建设阶段。
数据资源大循环体系持续健全。数据供给方面,公共数据汇聚总量超2400亿条,在工业制造等领域形成可用数据集150余个。数据流通方面,启动全国首个海洋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海洋大数据交易平台累计交易额超3300万元。数据开发应用方面,建成全国首个公共数据运营平台交通专区、养老专区、乡村振兴和港航专区,推出青易核、青易药等11大场景。
数据基础设施大动脉持续完善。启动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国家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试点等重大项目,累计开通5G基站数达4.45万个。全市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总数超6.2万架,累计撮合算力交易超3200万元。
作为“数字青岛2.0”建设的最后一年,岛城实施收官攻坚战,重点在体制机制统筹、改革品牌建设、“人工智能+”等方面推进54项任务,重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发展“以公共数据运营撬动数据要素市场”模式,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开放,规范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完善“1+1+N”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推动制定《青岛市数据条例》,研究制定流通交易、安全治理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和标准规范。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持续开展“一个场景”“一件事”改革。深化已上线改革事项应用,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打造一批具有青岛辨识度的标杆应用场景。聚焦住房、一老一小、建筑垃圾监管等领域,推出一批重点改革事项。
夯实数据基础设施。对接国家算力平台,加强与国家枢纽节点联动。支持通算、智算、超算融合发展,力争通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6.5万架,智能算力占比达35%。加快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推动5G-A和F5G-A试点部署及应用。加快推动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项目,支持海洋领域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围绕低空经济、数字海洋、智慧海上粮仓、新型储能等,推动交通、能源、海洋等领域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数实融合发展。深入开展“数据要素x”专项行动,支持数据要素产业园发展。出台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鼓励探索制定特定领域数据分类分级目录。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质提速,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基本实现全覆盖,打造100家数字化转型企业标杆、10处以上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培育20家以上场景应用实验室。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建成3个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链接 /
全国数字百强市 青岛位列第12位
今年9月25日,赛迪顾问发布2025年数字百强市,青岛位列第12位,在北方城市中排名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市、天津市,全省居首。2025年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在延续以往研究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城市数据要素开发利用的分析研判,评估体系涵盖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治理与服务、数字创新、数字低碳、数字文化六大一级指标,共计54项三级指标展开。
当前,数字城市建设已进入规模化推进与深度赋能相结合的新阶段。以人工智能、算力网络、数据要素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应用,不断为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与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近年来,青岛市深入实施“数字青岛2.0”工程,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数字政府能级持续提升,数字文化服务持续夯实,数字社会建设持续提档,数字生态文明体系持续完善,在工业制造等领域形成可用数据集超150个,2个产业集群入选省数字产业集群,全球“灯塔工厂”数量列副省级城市首位,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4.6%,连续5年推出“一件事”和“一个场景”改革,完成国家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改革试点,推出“无证明”场景超150个……深入实施“数字青岛2.0”工程,积极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一系列数字化转型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字青岛建设呈现出新气象。
本版撰稿摄影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杨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