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青岛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500家

2024-01-30 16:46 作者:邹忠昊 刘世杰 来源:青岛早报
分享到:

一汽大众青岛即墨基地车间。资料图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青岛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化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500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00家以上。新创建2家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广应用企业创新产品100项以上、推动优势产业链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划重点】

报告摘登:进一步擦亮“青岛制造”品牌

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家电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参与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化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500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00家以上。新创建2家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推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链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世界一流企业。推动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加快形成全系列智能家电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海信超高清电视全球市场占有率。推动国家铁路装备综合试验基地落地建设。实现新能源整车产量倍增,加快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布局,建成鹏辉储能电池项目一期。在董家口规划建设大型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推动青岛啤酒总产量突破千万千升大关。深入实施“青岛优品”工程,进一步擦亮“青岛制造”品牌。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5%以上。提高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建设水平,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营造一流产业发展生态。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积极抢占基因与细胞、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空天技术等产业新赛道,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实施未来技术大科学工程,积极开展前瞻性技术研发攻关。新增20家以上场景应用实验室。规划建设未来产业加速园。支持国有企业投资未来产业。

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400亿元以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重和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实施优质企业上市培育专项行动。

【要干啥】

专家解读: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吴净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引擎。新型工业化之“新”,突出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先进性上。纵观世界工业化进程,科技创新始终是引领工业化的关键因素,是产业系统演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动力。当前,青岛正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地位,全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增创新优势,已经成为“共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奋力争先。

吴净认为,青岛科技综合实力强,创新生态、产业韧性、营商环境优势明显,在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上取得了较好发展成效,为创新驱动的加速突破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按照部署,青岛将创新驱动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充分发挥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和乘数效应,全力塑造以创新为核心的系统性竞争优势,努力在创新全链条上高速进位,以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成效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青岛新篇章的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为全市奋力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提供重要力量。吴净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优化高效能创新网络。强化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引领,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大科学装置、重大研发平台、产业创新平台等协同共进的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科研合作,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融通发展,释放青岛在国家科技创新布局和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价值效应。

第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加快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强化“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全链条培育,建设新技术新产品中试基地和应用测试空间,加快培育数字医疗、生物大数据、数字孪生城市、在线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第三、培育高水平创新企业。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平台化、链主化发展,推动大企业积极开放创新链、供应链资源,促使产业链上中下游及大中小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和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重要创新策源地。

第四、深化跨区域创新合作体系。围绕量子信息、工业互联网、海工装备、MEMS、现代种业等领域,推动一批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布局,在创新合作模式、招商引资、品牌输出、产业转移等方面加强衔接合作,逐步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跨区域创新合作体系,引领带动济青科创智造廊带建设。用好青岛自贸片区等重大开放创新平台优势,持续深化创新研发合作,积极吸引海外知名大学、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在青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中心,为创新集群注入更加强劲的国际创新动能。

【怎么干】

代表委员说:制定全市工业设计发展战略

■市政协委员 刘志勇

工业设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关键作用,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要资源。“青岛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享有‘品牌之都’的美誉。”市政协委员、民进青岛市委会秘书长刘志勇表示,加快促进工业设计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提升城市品牌形象、赋能青岛市社会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深圳作为国内首个以工业设计为主的‘设计之都’,建设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刘志勇呼吁,青岛借鉴先进城市做法,尽快编制《青岛市工业设计发展专项规划》,强化对工业设计发展的超前规划,制定全市工业设计发展战略。结合青岛聚力发展“七大优势产业、十大新兴产业和七大未来产业”,围绕重点产业,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工业设计产业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

“此外,围绕青岛市优势产业,支持在核心区域设立市级工业设计研究院,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为青岛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为众多中小微工业设计企业完善金融扶持体系,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刘志勇建议,由市属国企平台成立投资公司,拓宽工业设计产业融资渠道,促进更多资本关注和支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本版撰稿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邹忠昊 刘世杰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