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25日讯 近日,2023年度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这批涵盖海洋装备、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设备等领域的39个项目,实现了市级财政拨款9900万元的精准投入,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成绩单”——
该批次项目实施期间,累计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等143个,是预期目标的2.55倍;新增产值约32.3亿元,是预期目标的14倍;签订成果转化合同238个,成果转化合同额超32亿元。
从全国首艘氢电拖轮的零碳突破,到禽病疫苗的“一针多防”,再到医用超声探头的国产化替代,近年来,青岛以项目为“支点”,以关键技术攻关为抓手,撬动技术突破、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突破“卡脖子”技术:从“跟跑”到“领跑”
“在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支持下,我们针对我国港口大马力绿色拖轮空白、传统拖轮燃油污染大的难题,攻克了氢燃料电池在船舶环境下的振动、盐雾适应性难题,实现了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的集成研发,突破了大功率拖轮动力系统依赖进口、安全性要求高的瓶颈。”虽然“氢电混合动力拖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还在执行期,却已取得傲人的成绩,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公司项目负责人孙腾蛟语气中满是自豪。“现在,‘氢电拖1’轮不仅是全国马力最大的港作拖轮,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碳排放。”
“氢电拖1”这艘搭载“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混动系统的拖轮,正是这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的典型成果代表。获得300万元市级财政支持后,项目团队的技术研发、中试放大、成果转化等环节全面提速。例如,在关键的中试环节,项目资金支持了实船试航和安全性评估:静水航速14.2节、综合续航超过12小时,验证了动力系统稳定性。
截至10月底,该拖轮已安全运营824小时,完成大船开靠426艘次,创收469万元,全面推广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0余吨。国际海事组织评价其为“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展现了青岛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靶向支持”的力量。
同样实现“从无到有”的,还有青岛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超声探头项目。医用超声探头是超声产品的关键核心部件,但我国在相关领域长期依赖进口。在3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下,企业以自筹资金做配合,搭建起探头整体声学性能测试平台,攻克3层匹配层声学设计技术,最终实现高端相控阵、凸阵探头的自主研制。
如今,海信超声探头依附整机取得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通过欧盟CE和美国FDA认证,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一半,产线年产能最高可达4000把,已带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3000万元,填补了山东省内高端超声探头国产化的空白。“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助力企业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使我们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增强了核心竞争力。”该项目负责人王桂成说。
针对相关领域技术和产品空白,青岛以财政资金精准撬动企业自筹资金,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研发模式,助力企业实现了从“技术跟跑”到“行业领跑”的跨越。
激活产业新动能:从“技术突破”到“价值变现”
“‘一针多防’不仅能高效遏制疫病传播、显著降低养殖端免疫成本,更在推动绿色养殖、减少抗生素滥用、筑牢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防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谈及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牵头的“重要禽病基因工程多联灭活疫苗的研究与产业化”项目,项目负责人楚电峰说。
该项目直击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病毒变异快、疫苗生产效率低、防控针对性不足等行业痛点,成功构建起亚单位表达、反向遗传等前沿生物技术平台,集中力量对6款新型禽用疫苗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验收时已有4项产品顺利斩获新兽药证书,2项进入新兽药注册复核检验阶段。目前,该项目已在易邦生物、哈药集团、齐鲁动物保健品等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累计销售收入突破3000万元。
“财政资金的支持,为我们攻克长期研发难题注入了‘强心剂’,不仅大幅缩短了技术攻关周期,更让企业在多联苗集成创新等核心领域迅速形成差异化技术优势,抢占了市场先机。”楚电峰坦言。项目还同步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生物制药专业人才,为企业后续创新发展储备了核心力量。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研发形成的“细胞悬浮培养”“高密度细菌发酵”等关键技术,已上升为行业通用技术标准,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升级。
这种“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生态构建”的发展路径,在这批验收项目中并非个例。数据显示,这批项目共形成新示范点、生产线、关键部件、解决方案、工程工艺等85个,实际应用成果667个,应用成果获得经济效益超27亿元。
青岛海山海洋装备有限公司的“国产HM2000型自持式剖面漂流浮标”、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的“海上突发溢油高效应急处置装备”、青岛瑞滋集团有限公司的“刺参良种育繁推关键技术体系及平台建设”、青岛地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基于陆海空天一体化低空空域监视系统研制”……一个个项目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突破关键技术,实现国产替代,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动能。
青岛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通过“事前立项、事中监管、事后验收”的全流程管理,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从验收结果来看,这些项目不仅在技术指标上超额完成任务,更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上实现突破,这为青岛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技术+产业”的双重支撑。下一步,青岛将继续聚焦海洋经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推动更多“青岛研发”成为“全国标杆”。(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