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一个个精密部件从生产线上陆续下线,青岛某精密锻造有限公司负责人“长吁一口气”——在获得青岛农商银行投放的500万元专项贷款后,该公司生产这款部件所需的原材料第一时间到位、原有产线迅速升级,年初承接的大额订单终于可以如期交付。
大额订单如期交付的背后,离不开青岛农商银行不久前刚刚落地的全国首单农商行科创金融债。面对该企业因轻资产属性所面临的传统融资难题,青岛农商银行依托首单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迅速为这家拥有“超精密锻造工艺”等7项核心发明专利的企业定制了专属融资方案,解决了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的燃眉之急。
实际上,这只是崂山区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持续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实现重大突破的一个缩影。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一战略部署为崂山区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写好“五篇大文章”,今年以来,崂山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推动“全国首单农商行科创金融债成功落地”“理财直投上市公司定增实现‘零的突破’”“‘研发贷款+研发转化保险’创新业务模式率先推出”等一批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首单”项目,展现出崂山作为青岛金融核心区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动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链”式招商,聚集优势金融资源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在崂山区,有这样一个数据值得关注:今年上半年,全区落地的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中,现代金融类项目占比高达25%。这充分彰显了金融产业在该区高质量发展格局中的支柱地位。
2025年是崂山区确定的“项目招引提升年”。立足发展实际,今年以来,崂山区聚焦银行、证券、保险等头部机构,开展靶向招商,着力引进区域性管辖金融机构,多维度提升金融产业集聚能级。同时,积极盘活区内现有金融资源,大力推进“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持续拓展金融产业“朋友圈”。
具体而言,崂山区金融发展办公室结合“7+4+1”现代化产业招商工作目标,围绕现代金融产业链上下游,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招商行动。今年以来,国联民生证券青岛分公司落户崂山区,是该区年内落户的首家证券公司;东营银行崂山支行、第一创业证券青岛分公司正式在崂山区开业运营,进一步壮大了崂山区持牌金融机构队伍。
此外,创投风投机构方面,截至2025年8月,全区在中基协登记的基金管理人数量、在管基金数量及在管基金规模,均居全市首位。
协同联动,创新政金协同模式
引导浦发银行青岛分行落地青岛市首单“研发贷款+研发转化保险”保贷联动业务,为某科技型企业提供500万元“浦研贷”贷款及40万元科技研发转化综合保险保障;引导兴业银行青岛分行落地青岛市首笔乡村振兴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为某乡村振兴类企业发放贷款1.86亿元;引导青岛融担集团推出专项批量担保产品“海洋e担”,为涉海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加大金融赋能……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等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融资服务,为地方科技金融创新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此背景下,为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崂山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导向,一方面,推行股债联动激发科创活力,构建债市“科创板”的战略布局。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提出多项举措。该公告发布后,崂山区金融发展办公室抢抓政策机遇,对辖区内企业开展“拉网式”摸排,形成科创债后备企业动态清单,积极推动区内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精准赋能科创领域发展。6月17日,崂山区上市科技型企业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25海尔智家MTN002(科创债)”,标志着青岛市首单科技创新债券落地;6月23日,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第一期),成为全国农商行中首家发行科技创新金融债券的机构,这也标志着山东省首单科技创新金融债券正式落地。
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多形式“金政企”对接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品牌协同,搭建常态化金企沟通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崂山区金融发展办公室联合驻区金融机构累计举办“金政企”对接活动30余场,开展“一对一”金融问诊50余次,服务企业超过170家。其中,在线上,“金企通”金融服务平台持续扩容,已汇集40家金融机构的213款金融产品,注册用户达1551个,实现融资对接19.72亿元,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效率。在线下,则坚持协同联动,全面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一方面,深入开展金融进社区、进机关、进楼宇、进园区等系列活动,广泛宣传金融知识与产品;另一方面,创新打造“金融+档案”“金融+法院”“金融+住建”“金融+商务”“金融+人社”“金融+乡村振兴”等服务模式,持续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有效推动了金融服务与各领域需求的深度融合。
资本“护航”,持续扩容上市企业梯队
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区域的上市公司数量,反映出该区域经济的活力和实力。
10月28日,位于崂山区的青岛泰凯英专用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北交所挂牌上市,成为青岛辖区境内第66家上市公司,也是自2023年7月14日盘古智能在深交所上市以来,青岛首家A股上市公司。
崂山区何以成为青岛资本市场的“破冰者”?成绩背后,离不开崂山区金融发展办公室围绕打造最优上市生态所推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在这一体系支撑下,崂山区金融发展办公室深入实施助企上市“护航行动”,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上市服务、强化宣传培训,为企业构建覆盖发展全程的服务生态,助力企业走稳“上市路”,推动资本市场“崂山板块”行稳致远。
据统计,崂山区目前已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5家,其中主板7家,创业板4家,科创板、北交所、B股、港交所各1家,涵盖金融、科技、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上市企业格局。崂山区上市公司密度、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进入实质性上市阶段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市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为夯实企业上市基础,崂山区持续推进企业上市梯次推进体系。紧跟证监会政策导向,聚焦主导产业和科技型企业,形成“储备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目前,崂山区约有9家公司已经进入上市实质性阶段,蓄势待发。
人才赋能,激发区域金融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培育和锻造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招”和“必答题”。
在崂山区,金融从业者持证上岗可获得“真金白银”的奖补。2023年,崂山区金融发展办公室牵头制定《崂山区金融人才证书奖励实施细则》,取得特许金融分析师2级及以上(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北美精算师(FSA)、中国精算师(FCAA)职业资格认证,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崂山区金融从业者,每年可进行申报,每个执业资格证书可获得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据悉,包括金融人才证书奖励在内,崂山区聚焦最大化发挥金融人才政策效能,打造“人才+金融”政策高地,已陆续推出“人才贷”风险补偿金、人才类企业贷款贴息等一系列金融人才政策,引导银行机构敢贷愿贷能贷,“贷”动企业创业创新活力。据统计,自政策实施以来,崂山区已拨付人才类企业贷款贴息资金300余万,拨付金融人才证书奖励资金70余万。
激励为崂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金融人才的同时,崂山区还坚持“筑巢引凤”与“自主培育”双向发力,积极做好金融高端人才引育工作。通过借力千山峰会等高水平聚才平台、优化人才服务生态等举措,持续拓宽引才渠道、提升育才质效,加快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金融人才集聚高地,为崂山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数据显示,崂山区已有12位人才获评2024年齐鲁金融人才,获评人数居全市首位,4位金融人才获评2025年青岛拔尖人才(金融组),32位金融企业家获评2024年崂山区优秀企业家。

下一步,崂山区金融发展办公室将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现代金融产业链构建与生态优化,持续深化招商引资和机构培育工作。通过强化金融风险防控,优化金融服务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区域金融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