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百亿项目落地,两大央企助力青岛打造产业“母港”

2025-10-16 10:12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青岛再度迎来重磅“城市合伙人”。

10月15日上午,2025年青岛市绿色能源产业联盟大会举行,两大央企巨头东方电气和三峡集团在青岛的深度布局均迎来新进展——

青岛市人民政府与东方电气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东方电气将在青岛投资建设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北方总部,落地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北方装备制造基地、东方电气北方海上风电研究中心等板块;

三峡(青岛)海洋发展有限公司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三峡青岛海风等重大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新阶段。

image.png

2025年青岛市绿色能源产业联盟大会现场

从投资体量来看,东方电气和三峡两员“国家队大将”在青岛的布局,都是百亿级的重大项目。

在海上新能源颇具禀赋优势的青岛,正系统布局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加力推动绿色能源产业突破发展。

作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新兴产业之一,青岛为绿色能源产业立下“打造千万千瓦级装机海上新能源基地、推进千亿级绿色能源装备产业链”的目标。

随着东方电气、三峡集团等龙头企业落子,无疑会为青岛打造立足北方、辐射全球的深远海风电母港提供强力支撑。

01、打造北方风电产业枢纽

坐拥870公里海岸线、49个海湾和1.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青岛海上“风光”资源富集。

这自然是吸引东方电气落地青岛的原因之一。

东方电气是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总承包企业集团之一,已连续16年发电设备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旗下东方风电主攻风电原创技术创新和风电装备产业链布局。

作为布局青岛的重要一步,今年5月,东方风电(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即墨注册成立。

“青岛海上风光资源禀赋优异、产业基础雄厚,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已经成为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一片沃土。”

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彦军表示,“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北方总部已在青岛落地开工,未来将打造成集主机、电机、电控等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实现青岛本土制造。”

image.png

东方电气在海上风电领域处于龙头地位。来源:东方电气官网

从会上透露的信息来看,东方电气在青岛布局的不仅是“制造”,而是“创新-制造-走出去”的全产业链条,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北方风电产业枢纽。

除了自然资源,科研力量和产业基础同样是青岛能吸引到东方电气的原因。

海洋领域科研创新是青岛的“长板”。看好这一点,东方电气也正在协同本地高校、科研机构、装备制造企业联合创新,共同开展海水原位制氢、波浪能、海上牧场等综合性海上装备示范项目,持续拉大技术领先优势。

从东方电气的供应链看,盘古智能、天能重工等青岛企业都是资深的合作伙伴。

今年3月,东方电气以理事长身份牵头成立了青岛市绿色能源产业链联盟,目前联盟成员企业超过240家。此次大会,东方电气也带着更多供应商伙伴前来,共享青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助力青岛产业填补空白。

02、龙头齐聚海上新能源基地

三峡集团,是被青岛绿色能源产业的广阔前景,吸引来的另一家央企巨头。

早在去年6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就与三峡集团签署了《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今年年初,三峡青岛一期3000MW海上风电项目入选山东省重大准备类项目。9月,生态环境部公示了三峡青岛一期3000MW海上风电项目(海上部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此次三峡(青岛)海洋发展有限公司的正式揭牌,标志着三峡和青岛的合作进入新阶段。

据三峡山东公司总经理杨洪斌透露,未来还将在青岛创新布局一批“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涉及海洋牧场、海水制氢、海上光伏、海洋能以及海洋矿产资源等产业领域。

不只是三峡,更多的海上“风光”项目正在青岛海域“种下”一片片“绿电海洋”。

在董家口经济区,规划装机总容量200兆瓦的金能棋子湾海上光伏项目正加速建设,海上打桩已完成总进度90%,预计年内实现并网;

在即墨区鳌山湾,作为青岛首个获自然资源部用海批复的海上新能源项目,总投资102亿元的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于今年5月实现首批4万千瓦并网,一期年底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

image.png

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

即墨区东部海域总投资超300亿元的海上风电项目正在进行用海、用地手续论证,加速项目推进。

截至8月底,青岛市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已达到798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了220%;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到490万千瓦,是“十三五”末的5.6倍;新能源装机在全市总装机的占比,也从“十三五”末的40%提升至60%。

03、百亿储能项目“量产即满产”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电网稳定性需求倒逼“风光必储”成为标配。抓住产业风口的青岛,正在依托龙头项目在氢储能等更多绿色能源赛道积蓄产业发展势能。

今年,全球储能市场超预期增长,甚至出现了“一芯难求”的现象。风口之下,日前新投产的青岛首个百亿级储能项目——鹏辉能源储能电池生产项目,实现了“量产即满产”。

鹏辉能源在青岛布局的这座“超级工厂”,是其在华东地区的最大生产基地。据鹏辉能源(青岛)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梅丽介绍,“一直到今年年底,鹏辉能源都将是满产。”

作为链主企业,鹏辉能源的龙头带动作用已经显现。鹏辉能源和北岸控股合作10MWh钠离子电芯储能示范项目,100安时电芯方面和海尔、海信在海外户用储能产品领域有深度合作,促成7家本地企业进入鹏辉能源供货体系,20余家配套企业加速集聚。

image.png

鹏辉能源项目

氢能凭借独特的优势,被认为是未来长时储能的重要方向。青岛从技术创新到场景应用到产业链布局,不断解锁“氢”装出行新场景。

从2021年实现第一车燃料电池氢顺利出厂,到建成全国首座“碳中和”加氢站,以及全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水面光伏项目,形成“光伏制绿电、绿电制绿氢”的新能源产业格局,青岛炼化为真情巴士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等青岛氢能示范场景提供自产燃料电池氢突破1000吨。

在航运业脱碳的大势下,山东港口青岛港也正在加力建设氢能港口,布局港口氢能全产业链、多场景应用示范,加力部署推进绿电制取绿氢、绿氨、绿甲醇产业化,提升青岛航运绿色燃料资源供给能力。

多赛道同步发力,青岛绿色能源产业正全面崛起。

(记者杨光赵制作宋尉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