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金融改革与绿色金融创新论坛现场。
“近期,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国际上一些客户已经对中国的供应链企业提出用低碳钢的要求,如果不符合标准,就要退出其供应链。按照目前国际标准,每吨低碳钢和普通钢的价格差1000块钱,所以对于高排放的企业,需要资金和技术来投入。”日前,在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平行论坛——ESG金融改革与绿色金融创新论坛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指出当前ESG金融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ESG金融改革,不仅涉及金融机构通过ESG框架进行内部治理,也要求金融机构把ESG纳入投资决策中,通过金融赋能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在ESG金融创新方面,以青岛金家岭金融区为代表的青岛金融业,创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首单”“首创”效应的案例。高频的创新,不仅让金家岭金融区绿色金融优势渐显,也为其持续进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次论坛上,金家岭金融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提出,将依托青岛优良的生态禀赋和产业基础,深化ESG金融改革,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ESG金融创新示范区,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建设金融强国贡献“金家岭实践”。
ESG金融改革“势在必行”
ESG金融改革不仅是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也是青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外资吸引力的新机遇。
当前,企业采取ESG框架的驱动机制,不仅来自法律和道德等外部因素,更是来自市场机制的效益推动。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介绍,一方面,中国企业要加入全球供应链,必然要符合外资采购商对产品绿色低碳的需求。从国内看,证监会也要求上市公司2025年前全面披露ESG信息。另一方面,国内的碳交易机制也逐渐成熟。“上海能源交易所承担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的运营管理,从2021年7月份启动,目前已覆盖火电、钢铁、铝冶炼和水泥4个行业,已完成大概7亿吨的交易量,实现交易额490亿元左右。现货的交易规模在全球已处于领先地位。”赖晓明说。
ESG金融改革让金融机构既能通过投资高效匹配绿色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也能有效满足传统企业向绿色转型的资金缺口,推动经济迈向绿色转型。相关研究显示,预计到2027年,ESG投融资可带动青岛碳排放强度下降18%,绿色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15%。
同时,ESG金融改革有利于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化,2024年中国ESG基金规模或突破1.5万亿元,并预计在2025年达到2万亿元,占全球ESG基金的5%左右,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ESG投资市场之一。
ESG金融改革对金融机构自身治理来说也极具吸引力。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董事会秘书苏少军表示,ESG的理念与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高度匹配,公司从2023年开始制定ESG的专项规划,到2025年第一个三年周期刚刚结束,3年间,太平洋MSCI(国际权威指数机构明晟)的评级实现了两个跃升,与公司践行ESG的理念有很大的相关性。
金家岭金融区“一马当先”
作为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金家岭金融区较早开展ESG金融改革理论研究,持续探索构建符合ESG理念的投资标准,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化和专业化的ESG金融服务体系。
2023年11月,金家岭金融区邀请国内头部创投风投机构,组建起全国首个创投风投ESG联盟,探索打造中国创投风投机构ESG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先后输出《中国创投风投ESG披露标准研究》《中国私募股权机构绿色投资指引》等课题成果,为行业标准的建设贡献“金家岭经验”。金家岭金融区通过课题研究和创新实践,提出并推动ESG的中国化和时代化,让ESG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创建。
近年来,金家岭金融区的金融机构纷纷以绿色金融为指导,推出系列的创新绿色和ESG金融产品。
在绿色信贷方面,青岛银行建立绿色金融项目库,推出全国首笔蓝色银团贷款、首笔碳排放披露支持贷款、首笔碳配额“质押+技改”专项贷款,以及省内首笔“碳中和”贷款、首笔新能源CCER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首笔排污权质押贷款等。
在绿色债券方面,兴业银行青岛分行独立承销我国境内首单蓝色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海水淡化项目;青岛农商银行发布《绿色金融行动方案二十二条》,已投资绿色债券近8亿元。
在绿色理财方面,青银理财公司发行全国首只“碳中和”主题理财产品;光大理财公司发行首批ESG主题理财产品“阳光红ESG行业精选”。
在绿色保险方面,中路财产保险绿色保险保费收入约1亿元,累计提供保额252.17亿元;大地保险青岛分公司创新开展绿色建材保证保险,为绿色低碳环保持续贡献力量。与此同时,中路财险、东海航运保险等多家保险机构成立ESG相关的专业部门,推进绿色保险的进度。
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和不断完善的ESG投融资体系,让金家岭金融区走在了前列,也让崂山区在全国脱颖而出。2025年2月,崂山区在“2025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世界金融论坛年会”上荣获“地方政府ESG创新奖”。
让ESG投资“有标可循”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屠光绍认为,青岛金融业的发展要与产业联动,与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优势联动,打造新型的金融中心。金家岭金融区提出“争创ESG金融创新示范区”,正是融合青岛产业特点与金融优势的“下一步”进阶。
研究人士指出,目前,青岛正加快建设“10+1”创新产业体系,既有传统产业向绿色、高端、智能转型的需求,也有绿色能源产业的广阔发展空间,为绿色金融产品提供了丰富的落地场景。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先导产业的发展,将为绿色金融提供数字化支持,有助于绿色金融以更低的成本和更优的收益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闭环。
此次论坛上,与会专家也就ESG金融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径提出建议。
苏少军表示,建立科学全面的ESG金融信息披露标准,明确各主体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形成统一ESG信息披露标准,才能保证公开信息的系统性和权威性。他认为,这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努力,更需要金融行业共同行动和不同产业之间协作,才能更好找到破解的路径。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首席专家朱留财补充说,规则的形成还要与国际接轨,要把ESG与公司治理、企业治理、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融合起来,逐渐在实践中推进规则的完善。“不仅把它引进来,消化掉,还要用这种规则走出去,形成我们自己的优势。”朱留财表示,关键就在于要调动各参与方的积极性。
金家岭金融区将持续发挥金融机构聚集优势和创新积极性,开展ESG金融前瞻性研究探索和普及推广。“我们正联合国内知名信用评级机构开展ESG金融评级评价标准研究,争取形成科学、权威的国内ESG金融评级评价标准。同时,我们全面动员金融机构全面倡导和践行ESG理念原则,加强ESG金融产品创新、业务推广和信息披露,推动金融与ESG相关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将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认可的责任投资高地。”相关负责人说。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丁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