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扶持政策、“创业导师”、特色街区及孵化园区等全方位多层次支持,为青年创业者铺就成长之路
“创业陪跑”:托举更多青年“追梦”青岛
在前不久落幕的2025“创·在青岛”创新创业大赛上,来自济南的创业项目“智绅ZenSen:用于人体动作监测防护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在520个参赛项目中突出重围,斩获一等奖。
赛后采访中,项目发起人、观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昊难掩兴奋,向记者介绍团队正为企业落地青岛“选址”。谈及选择青岛的原因,他直言被城市对创业者的“托举”打动,“帮助对接政企资源,全流程优化创业服务,这种‘陪跑式’服务,让我们团队对扎根青岛充满信心。”
越来越多刘昊这样的青年创业者在青岛落地生根。今年上半年,全市扶持创业2.3万人,带动就业4.12万人。一个个创业梦想,正在这座城市的“护航”与“陪跑”中,逐步变为欣欣向荣的现实图景。
政策“护航”
当创业梦想遇上“硬核”政策,城市便成为创业激情生长的沃土。
今年6月,青岛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青年人才聚青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围绕打造青年人才“宜创之城”,明确聚焦青年创业需求,完善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涵养优质高效的创业生态。
近年来,青岛的创业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升级: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创业城市的十条意见》,将创业城市建设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推出《关于进一步促进青年人才聚青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提出打造“宜创之城”的目标;开展“创在青岛十大推进行动”、“创梦护航”创业陪跑行动等务实举措……每一步都彰显出青岛以政策呵护创业梦想的决心。
对初创者而言,“第一桶金”是起步的关键。今年出台的新一轮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为青年人才提供最高1.2万元补贴;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入驻政府投资孵化基地(园区),可享最长3年房租减免;高校毕业生个人申请20万元及以下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且全额贴息,创办小微企业则可申请最高400万元贷款,按实际利率给予50%贴息……“真金白银”的支持,切实减轻了创业者的“资金包袱”。
同时,青岛系统梳理创业关键要素,持续整合资源,让创业者的创业之路走得更稳、更远。在2025年“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暨创业嘉年华活动现场,全新版《创业宝典》正式推出,系统梳理了全市创业场地、政策、融资、培训四大清单及创业导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两大名录;同步发布的《2025“源来好创业”创业嘉年华活动计划》,则为创业者提供全要素赋能。
导师“陪跑”
“创业路上没有真正的舒适区,从技术应用到产品服务,再到商业模式,唯有持续迭代、主动求变,才能在风浪中站稳脚跟。”在西海岸新区的一场创业嘉年华活动中,“创业导师”、青岛中联慧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杜洪慧向在场的“创业新手”分享自己的实战经验。
11年前,杜洪慧参加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的首届创业大赛并斩获冠军。“那时候参赛,老师手把手教我写计划书,还在沙盘上模拟公司经营、通过商城开展商品营销。”杜洪慧表示,正是这些创业启蒙,让她坚定了创业的方向。如今,杜洪慧创业团队的解决方案已在全国50余个城市、超1000家园区落地。
“很庆幸,我的创业路上从不孤单。”回顾十余年在青创业路,杜洪慧感慨道,从大赛时的全程指导到湛山创客工厂提供的免费“拎包入住”场地,再到人社专员“管家式”服务,送政策上门、帮项目“出圈”,她的每一步成长,都有这座城市“陪跑”的身影。今年,杜洪慧正式受聘成为青岛市“创业导师”中的一员。她用自己的创业经历为“创业新手”们答疑解惑,同时积极帮青年创业者牵线搭桥、对接资源。
在青岛,像杜洪慧这样的“创业导师”已有361名。“今年我们组建这支有技术、有资源、有阅历的导师队伍,以咨询、指导、培训等方式开展‘陪跑护航’,为青年创业者、大学生等重点群体提供个性化帮扶,提升创业成功率。”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创业服务部副部长王春霞介绍。
为方便创业者寻求帮助,人社部门还上线了“青创通·青岛市创业服务云平台”,创业者在“找服务”板块搜索对应导师,即可享受“一对一”在线咨询或预约线下服务。此外,青岛积极开展创业陪跑城市助力赛,实施“创梦护航”行动,组建200余名创业服务专员,为优质项目提供全流程、多层次、全方位的“陪跑”服务。
打造“生态”
时下,市北区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人流如织。作为极具青岛特色和人文底蕴的“网红打卡地”,这里因“自带流量”成为文创旅游、时尚消费等领域“流量创客”的理想创业空间,吸引着大批创业者落户。
“街区业态虽然多元,但核心定位与目标受众高度契合,最终形成了年轻人潮派生活的集聚效应。”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华慧坦言,在大鲍岛,新业态、新场景不断催生新流量,而流量又反哺着每一位创业者——客流变客群、“打卡”变消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业生态圈”,持续点燃更多人的创业热情。
为打造开放、多元、可持续的创业生态,2023年起,青岛在全省首创“创业型特色街区”概念,从文化打造、企业集聚、就业带动、氛围营造等方面推进街区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打造89家创业型特色街区,这些产业特色鲜明、青年创业者集聚、新业态丰富的街区,通过搭建创业赋能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成为一个个创业引领区域。
如果说创业街区是“小而美”项目的造梦空间,那么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就是贯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资金链与人才链的重要枢纽,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加速成果产业化、孵化新兴产业的“摇篮”。
着眼“一园区一产业”定位,青岛引导孵化园区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特别是去年8月《促进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后,青岛加速打造12家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截至目前,12家园区在孵企业超1400家,带动就业1.4万人,其中专精特新等科技型标杆企业达363家。
从政策“护航”到导师“陪跑”,从创业街区到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青岛正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为创业者铺就成长之路。这片充满机遇的创业沃土,正迎接更多的“追梦人”在此扎根,让每一个创业梦想都能向阳而生、繁花绽放。(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任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