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青岛保险 > 正文

平安人寿青岛分公司:这份“反诈指南”请收好!守护家人安全,从警惕开始

2025-09-15 16:10 来源:平安人寿青岛分公司
分享到: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尤其是老年人和青少年群体,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的差异和防范意识的薄弱,更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下手对象”。平安人寿青岛分公司始终秉承“守护万家平安”的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反诈预防预警教育,帮助重点人群提升“免疫力”,远离诈骗活动。

一、老年人:警惕“温情”背后的陷阱

老年人是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目标之一。诈骗分子常常以“温情”为掩护,通过冒充亲友、虚构“中奖”、夸大投资收益等方式,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和财产。

特别提示:

1、“温情”陷阱要当心

诈骗分子常伪装成“家人”“公检法”或“保健品推销员”,利用情感或权威诱导转账。请牢记:任何涉及钱款的要求,务必先与子女或亲属核实!

2、个人信息不外泄

不随意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警惕街头扫码送礼品、免费体检等活动。

3、陌生链接莫点击

收到“养老金发放通知”“医保异常提醒”等短信时,切勿点击链接,直接联系官方客服确认。

真实案例警示

张阿姨接到自称“孙子”的电话,称“车祸急需手术费”,慌乱中转账5万元后才发现是骗局。

平安人寿青岛分公司提醒:越是着急越要冷静,核实身份是关键!  

二、青少年: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网络世界充满精彩,但也暗藏风险!“免费游戏皮肤”“兼职刷单返利”“虚假明星粉丝群”……这些都可能是诈骗分子的“诱饵”。

特别提示:

1、“免费”诱惑需警惕

“0元抢购”“秒变富翁”等噱头背后,往往要求先交押金或上传个人信息,最终血本无归。

2、社交平台防“熟人”诈骗

QQ、微信好友突然借钱或推销商品?视频验证或语音确认后再行动!

3、理性消费,拒绝“被利用”

不轻信“出租收款码可赚零花”等信息,避免无意中参与洗钱等违法行为。  

真实案例警示

高中生小李在贴吧看到“刷单返利”广告,尝试小额返现后投入3000元,结果被拉黑。

平安人寿青岛分公司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贪图小利易吃大亏!

【平安人寿青岛分公司倡议】  

1.转发提醒:将这份指南分享给家人,尤其是家中老人和青少年;

2.主动学习:关注新型诈骗套路(如AI换脸、虚拟货币诈骗),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预警功能;

3.紧急求助:遇事不慌,拨打96110反诈专线或联系公司客服核实。

平安人寿青岛分公司与您共同守护家庭幸福,筑牢反诈“防火墙”。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