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杨家山里,层林尽染,硕果盈枝。9月12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片区红色驿站内,一场凝聚政策智慧、金融力量与市场活力的盛会——“2025年青岛乡村振兴金融惠农”银企交流会启幕。这场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指导,青岛市银行业协会与青岛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青岛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杨家山里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协办的活动,汇聚了政府、金融机构、涉农企业及渠道商四方力量,以“政策赋能、资金滴灌、渠道畅通”为三大抓手,共同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青岛模式”,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注入强劲动能。
政府领航:
高位推动凝聚金融合力
会议伊始,青岛市银行业协会负责人、铁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先后登台致辞。他们强调,金融是乡村振兴的“血脉”,政府将当好“牵线人”与“护航者”,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推动金融资源向乡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随后,五家单位代表共同按下启动键,“2025年乡村振兴金融惠农专项行动”正式扬帆起航。这一行动标志着青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进入“精准滴灌”新阶段,彰显了政府以金融之力激活乡村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定决心。
企业奋进:
多元发展催生资金新需求
在企业推介环节,青岛瑞达创拓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青岛星技农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社、青岛吉理虫源养殖场有限公司、青岛赫路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双维食品有限公司、青岛紫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岛瑞翰天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平度市怡然家庭农场相关负责人依次亮相,以“科技+产业+品牌”为主线,展现青岛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图景。从昆虫蛋白饲料研发到蓝莓深加工,从智慧养殖到冷链物流创新,企业代表们既展示了农业现代化的丰硕成果,也坦陈了发展中的资金瓶颈。“扩建智能化基地需2000万元”“冷链成本占售价25%”……真实的诉求背后,是涉农企业从“小而散”向“专而精”跃升的迫切渴望,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精准服务的切入点。
金融创新:
产品迭代破解融资新难题
面对企业的资金需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日照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代表依次上台,分享了各自银行的助农政策和金融产品。金融机构以“创新”破题,推出“乡村振兴金融工具箱”。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分享了“惠农贷”、“龙头企业贷”等专属产品,以核心企业增信+产业链担保的模式,将贷款额度提升到2000万元,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交通银行分享了乡村振兴线上信贷产品“益农快贷”,支持农户或涉农小微企业通过手机扫码线上申请,实时获取单户最高3000万元预授信额度,为涉农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光大银行青岛分行工作人员分享了阳光兴农的系列产品——阳光养殖贷和林权抵押贷,通过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有效拓宽了农户和农企的融资渠道;工商银行、平安银行、日照银行也纷纷表示,将深入田间地头,以“一企一策”优化服务,让金融活水真正“润”到企业心坎上。
渠道赋能:
全链贯通构建产销新生态
销售渠道的畅通是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关键。利群集团生鲜采购总监薛荣祥的助农推介,为会议注入“渠道力量”。他详细介绍了利群集团“产地直采+智慧冷链+全渠道销售”的闭环体系,并抛出合作橄榄枝:“利群愿与涉农企业共建订单农业平台、品牌孵化平台、金融服务平台”这一承诺引发现场热烈响应,多家企业当场表达合作意向,为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利群方案”。
签约落地:
银企携手开启合作新篇章
在签约环节,中国银行青岛黄岛支行与青岛瑞翰天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1000万元意向协议,成为会议首单落地成果。这一签约不仅为企业技术升级提供了资金保障、注入了发展动能,也为金融机构拓展乡村市场开辟了新路径。
银企交流展区内,近20个涉农企业展位与7家金融机构咨询台构成“乡村振兴集市”。紫斐农业科技的蓝莓果汁、双维食品的即食海参等产品热销;金融机构摊位前,农企代表与银行专员深入洽谈,多份合作意向现场达成。来自青岛市区的一百多位居民在游览杨家山里后石沟村后,积极参与展销活动,市民王女士提着刚买的手工面条笑道:“既能体验农事,又能买到好货,这样的活动真贴心!”
此次银企交流会,以政策为引领、以金融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以渠道为支撑,构建了“政银企”协同发力的乡村振兴生态圈。据统计,会议提出资金需求近5000万元,多家企业与银行达成合作意向。青岛市银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建立长效对接机制,定期举办银企沙龙,发布《乡村振兴金融白皮书》,让金融活水持续润泽广袤乡村。
风起青萍末,浪成微澜间。当金融的“活水”与乡村的“沃土”深度融合,青岛的乡村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产业更兴、百姓更富、生态更美,一幅和美乡村的新画卷正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文/宋群
■相关链接
>>>杨家山里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
生态红色交融,打造全国样板
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片区地处青岛西海岸新区中部,坐拥铁橛山、越界山、睡牛山,山里河穿境而过,总面积21.7平方公里,涵盖10个自然村,共1179户、3680名村民。作为新区首批市级乡村振兴片区,其坚持“生态优先、红色传承、农文旅融合”路径,以高规划、高建设、高运营标准,斩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等“国字号”荣誉,近日更入选中央农办《2025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成为青岛唯一、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乡村振兴样本。
片区深度融合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落地無比方花园、星空研学馆等53个项目,打造影视文旅、田园旅居等多元业态,培育“乡学”“乡味”等十大“乡”字品牌;串联23处文旅节点设计10条精品路线,构建“赏逛玩吃住购”全链条服务体系,并以“一月一特色”举办23届樱桃采摘节、3届田园生活节,形成“春观樱山、夏游花海、秋尝百果、冬享雪趣”全季旅游格局。截至目前,片区今年旅游收入已突破9000万元,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
>>>青岛融源公司
创新运营模式,激活乡村动能
青岛融源杨家山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片区建设运营主体,在铁山街道支持下,打造了田园共创学堂、老石头小酒馆、院子旅居民宿等特色产业,并创新探索“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村民共富”模式,构建起青岛市首个乡村振兴一体化运营平台。该平台形成产业孵化、人才培育、资本运作的完整生态链,既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又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带动村民致富,不仅提升了杨家山里的品牌知名度,更为片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活力。
>>>新绿洲杨家山里红色驿站
红教综服共促乡村新篇
新绿洲杨家山里红色驿站凭借杨家山里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成为集红色展陈、党性教育与群众服务于一体的重要阵地。该驿站功能完备,设有3个大小多功能厅、52间客房、7个大小餐饮包间及1个综合宴会厅,配备会务、餐饮、住宿服务,可承接党课研学、党建会议、学习培训等多种活动,具备一站式接待能力,致力于打造“住·学·食·游”融合服务体系。同时,驿站面向社会提供住宿、餐饮、会议、研学、露营等多样化体验,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可同时接待120余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