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中心是具有高能级海空综合枢纽、发达的航运物流网络、完善的航运服务功能体系,具备国际影响力和资源配置力的港口城市。根据2025年度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青岛在2020年以来连续五年排名第15位的基础上实现进位,提升至第13位,首次超越东京、釜山。
着眼未来十年发展,《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期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简称《规划》)印发实施。《规划》提出,到2028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围绕“强辐射、强功能、强引领”实现全面跃升,建成全球一流的国际门户枢纽、东北亚领先的综合服务中心、创新引领的区域发展引擎。到2035年,基本建成服务黄河流域、协同东中西部、面向亚太、联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具有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和竞争力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
9月1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路玉军介绍,围绕发展目标,《规划》提出涉及港口货物吞吐量、船舶燃供、能源交易、航运保险、海事仲裁、绿色燃料加注及新华·波罗的海指数分解指标等43项内容的指标体系,提出“强化双枢纽引领、提升大通道支撑、构建四大高地、布局五大片区”的发展策略,着力打造“四大优势服务品牌”,培育“四大特色服务平台”,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青岛城市国际化跃升。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支撑青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引领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支撑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以品牌和平台为特色亮点
《规划》提出“强化双枢纽引领、提升大通道支撑、构建四大高地、布局五大片区”的发展策略。
强化双枢纽引领。完善港口功能布局,加密海向航线网络,优化设施供给体系,强化水上安全保障,建设辐射全球、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加快现代化机场建设,织密特色航线网络,打造上合自由贸易空港,建设面向日韩、联通上合的国际航空枢纽。
提升大通道支撑。构建辐射黄河流域、联通日韩和上合组织国家、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主轴,提升国际多式联运服务效率,发展高效、便捷的专业物流服务与供应链综合服务。
构建四大高地。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服务高地,促进国际船舶到港服务、航运金融保险服务、海事海商法律服务发展。打造国际贸易开放合作高地,推进口岸综合服务、大宗商品贸易结算服务、出海企业境外综合服务发展。打造创新型临港产业高地,优化提升优势临港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临港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打造面向未来的港航科创高地,实现智慧港口、智慧航运、智慧物流、绿色低碳等领域全面引领。
布局五大片区。根据不同区域基础优势和发展特色,推动青岛港航物流相关要素向重点片区集聚发展,形成“五片区集聚”的空间格局。重点建设前湾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上合多式联运和临空经济示范区、董家口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国际邮轮经济协同发展区、航运服务总部经济区,形成特色突出、协同发展的五大集聚片区。
面向特色细分领域,《规划》提出,打造“四大优势服务品牌”,培育“四大特色服务平台”。
四大优势服务品牌分别是:东北亚海运快线组织中心,整合优势航线组群,依托多式联运和水水中转、国际中转,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岛直达快线;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打造全国唯一的海陆空铁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提供跨境多式联运服务、全程物流服务、供应链金融保险服务、全程信息可视化服务等;东北亚国际船舶服务中心,发挥青岛港区位优势,为到港船舶提供船舶供应、船舶修造、船员管理、船员培训、船员到港综合服务;东北亚大宗商品贸易中心,推动建设北方大宗商品储运基地,为区域提供大宗商品储备、交易、分拨、配送及相关物流供应链、融资结算、指数信息等服务。
四大特色服务平台分别是:出海企业境外综合服务平台,将青岛打造成为企业出海境外服务“桥头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境外信息咨询、投融资方案、全程保险等服务支撑;海洋装备交易和租赁平台,依托船舶交易平台,以海工设备租赁、工程船舶租赁、拖轮交易、港航类设备物资处置为特色,提供海洋装备交易、租赁、信息、融资结算等综合服务;供应链金融创新平台,强化金融对新型制造业供应链的支持保障能力,提供电子仓单融资、供应链金融等特色业务,打造全国性电子仓单综合服务中心;国际化涉海案件多元解纷平台,推动海事海商法律服务机构协同合作,促进海事司法与仲裁有机衔接、协同转化,构建完善“调解+仲裁+诉讼”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建设辐射全球、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
《规划》提出了“建设辐射全球、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的战略定位。港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支撑。
9月2日,省、市重点项目——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港投万邦矿石码头工程(30万吨级泊位及引桥区、陆域堆场区)通过竣工验收现场核查,向正式投产迈出关键一步。工程新建30万吨级铁矿石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40万吨散货船设计)1个,设计年通过能力1600万吨。投产后,董家口港区将拥有2个可同时靠泊40万吨级散货船的深水泊位,直接服务全球最大的矿砂船,成为北方最大的铁矿石接卸基地之一,提升青岛港在全球大宗干散货运输网络中的核心竞争力和枢纽地位。
这是青岛发力港口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际航运枢纽的一个缩影。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硬支撑”。去年,青岛港总体规划获批复后,港口建设项目提速推进。董家口港区12万吨级油品码头工程、齐鲁富海原油库工程、粮食筒仓三期及配套工程竣工投产。董家口港区新增罐容60万立方米、通过能力增加2595万吨,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作用进一步增强。今年,青岛加快启动总投资770亿元的港口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董家口港区北三突堤7-8#泊位,琅琊台湾作业区湾底通用码头、东部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等项目前期手续加速推进。目前3个项目的岸线均获交通运输部批复,力争尽快开工建设,确保“十五五”期间陆续建成投用。
一个通达全球的枢纽需要广辐射的航线网络。青岛重点打造日韩、东南亚、中东、印巴、欧美五大优势航线组群,提升“一带一路”优势航线数量。今年1至8月新增航线14条,集装箱航线突破230条,内陆港总数达到54个,海铁联运线路总数达86条,完成海铁联运量198万标准箱,持续保持全国首位。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子木表示,围绕《规划》,今后将加快推动董家口港区、前湾港区重点港口项目建设,聚力打造世界一流港口设施;扎实开展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扩容航运物流新通道;丰富人工智能在港口领域的应用场景,完善航运清洁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全面推动港口智慧化绿色化转型。
为航运金融和国际贸易聚集更多高端要素
国际航运中心不仅仅是货物吞吐的物理枢纽,更是高端航运服务要素的聚集地和价值创造中心。
《规划》提出,推动航运金融创新发展。根据2025年度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青岛“航运服务”指标晋升至全球第16位,航运金融指标较去年提升2.61分,航运服务综合实力和比较优势持续凸显。
市委金融办副主任朱英桃介绍,市委金融办会同驻青金融管理部门统筹推进航运金融发展,引导全市金融系统持续支持赋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现了航运产业融资规模、航运保险保障能力、航运跨境结算便利化水平等“三个提升”。
下一步,将聚焦“三强”目标,加力促进航运金融发展。围绕“强金融”,构建多层次航运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拓宽航运金融服务版图,支持银行设立航运金融事业部,支持保险机构设立航运保险中心,支持创投风投资本推动港航产业并购和转型升级。围绕“强港口”,加力金融赋能世界级港口群建设。用好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港口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补充资本金,引导信贷资金精准支持码头扩建、智能化改造和航运节能减排项目,汇聚AIC股权投资基金和险资等长期资本助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围绕“强航运”,加力航运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深耕港航供应链金融,拓展船舶融资、仓单融资等业务。针对集装箱船舶更新和新造船需求上升趋势,引导金融机构开发航运特色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模式,支持绿色航运发展。大力发展飞机、船舶融资租赁业务,带动航运业快速发展。
《规划》提出,打造国际贸易开放合作高地。“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服务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将为经济结构优化提供有力支撑。”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浩介绍,上半年,青岛运输服务贸易接近50亿美元,同比增长8.4%,占全市服务贸易总额约六成,巩固了青岛在东北亚区域物流枢纽中的地位。
下一步将重点在4个方面发力:做强运输服务业态方面,加大对航运物流企业的吸引和支持力度,培育壮大航运龙头企业。推动船舶交易、检测、维修等全产业链发展,构建更加多元化的航运服务体系。打造高端航运服务集群方面,申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航运经纪、航运金融、航运法律、航运技术等高端业态。发展数字智慧航运方面,推广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区,加快形成智慧、绿色、高效的航运服务新模式。强化政策支撑方面,聚焦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物流信息化建设、数字航运服务等领域,继续出台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政策,积极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参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稳定保障。
激活港产城融合发展内生动力
纵观全球主要国际航运中心,航运中心和城市发展既是相互依托也是互为促进的耦合共生关系,本质上是以航运为纽带,推动港区、园区、城区融合互促。
市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一级调研员李海燕表示,今后青岛将积极探索“政企联动、港城互促、产城一体”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新路径,充分激活港区、园区、城区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放大“港”的优势,全力支持港区扩能提效。破解青岛港集装箱发展规划瓶颈,积极争取将东部集装箱码头等项目纳入国家规划,为港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规划建设依据。
做足“产”的文章,加快推动园区转型升级。依托市北老港区,规划引导形成邮轮旅游与城市更新联动发展新格局,打造融合发展窗口示范区。成功招引上海蓝梦国际邮轮北方总部落户邮轮港区,实现青岛国际邮轮公司区域总部“零突破”。豪华邮轮“梦想”号来青维修,实现豪华邮轮后市场产业“零突破”。依托前湾港区,发挥青岛自贸片区政策创新优势,规划发展港航物流、船舶交易、航运科技等现代航运服务业,打造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成功招引希腊菲尼克斯船级社亚洲总部落户青岛自贸片区,填补青岛在全球头部船级社总部上的空白。首单国际航行船舶甲醇加注业务成功落地,青岛港成为国内少数同时具备生物燃料油、甲醇加注能力的港口之一。依托董家口港区,发挥大港口、大园区、大产业优势,积极发展高端化工与新材料、氢能等产业,打造融合发展活力示范区。
提升“城”的品质,持续攻坚城区更新建设。加速邮轮港区焕新蝶变,提速邮轮港启动区重点项目建设,依托综合客运枢纽、航运中心等载体开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招引和城市更新。推进董家口港城一体建设,支持董家口新港城建设,统筹董家口港区、泊里和琅琊镇融合发展,完善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打造高品质新港城。
以港兴市,向海图强。随着《规划》的落地实施,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必将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打开更大空间。
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
●提出涉及港口货物吞吐量、船舶燃供、能源交易、航运保险、海事仲裁、绿色燃料加注及新华·波罗的海指数分解指标等43项内容的指标体系
●提出“强化双枢纽引领、提升大通道支撑、构建四大高地、布局五大片区”的发展策略,着力打造“四大优势服务品牌”,培育“四大特色服务平台”,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青岛城市国际化跃升
●到2028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围绕“强辐射、强功能、强引领”实现全面跃升,建成全球一流的国际门户枢纽、东北亚领先的综合服务中心、创新引领的区域发展引擎
●到2035年,基本建成服务黄河流域、协同东中西部、面向亚太、联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具有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和竞争力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