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人工智能+机器人”,青岛出手布局当下最火产业赛道

2025-05-14 10:31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这是青岛将第一次以“具身智能”的名义召开全市规模的大会——

5月14日,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发展大会将召开,这是青岛抢抓人工智能产业新机遇的重要举措。

image.png

近两年,大模型的快速发展让人工智能(AI)变得越来越聪明。但要让AI在生活的更多方面发挥作用,还需要物理载体。

具身智能就承担着这样的使命。在部分投资界人士看来,具身智能的市场想象空间或将“十倍于新能源汽车”。

抓住了具身智能的产业机遇,就是抓住了新一轮产业升级的机遇。

青岛是中国制造业名城和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拥有一定产业基础,在部分场景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依托这些既有基础,青岛将加快前行。

01、AI走向通用的必经之路

具身智能的核心在于“具身”二字,顾名思义突出了人体形态,指机器人基于类人的物理身体在环境中进行适应性感知与智能行动,以此区别于已广泛应用于工厂中的各种工业机器人。“小脑”的运动协调能力,以及“大脑”的视觉、语言和动作的泛化、交互能力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特征。

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都被认为具身智能的重要形态。今年以来,从春晚到马拉松,人形机器人屡屡“出圈”,迅速让具身智能机器人从业界焦点转变公众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

自ChatGPT发布以来,AI大模型以惊人的速度迭代进化。越来越聪明的软件让机器人有了通识的可能性,成为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走进产业界的重要契机,也让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成为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产业赛道。

环视全球科技大公司,微软、特斯拉、OpenAI,不论是老牌软件巨头还是科技互联网新贵,都被具身智能机器人这一超级AI硬件的无限想象空间所吸引而下场布局。

image.png

卡奥斯研发的具身智能机器人

站在区域产业发展的角度,具身智能亦是一个区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重构产业体系不容错过的风口。作为一个典型的软硬件结合的产业,具身智能涉及芯片、传感器、人工智能、通信、机械、材料等诸多前沿技术应用,有赖众多产业链的支撑。而它的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势必也能够反过来对这些产业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考量众多因素,布局具身智能无疑是一个区域敏锐捕捉产业前沿趋势,努力寻求产业发展新机遇的理想方向之一。目前,北京、上海、重庆、南京、杭州、深圳等众多超一线和一线城市均发布了相关产业政策,大力推动具身智能发展。

山东也不例外。2024年初,《山东省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印发,明确提出要构建济南、青岛两翼齐飞,其他市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02、青岛有雄心,更有基础

近年来一直深耕人工智能产业青岛,早早便捕捉到具身智能这一风口。在青岛全力构建的“

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人形机器人被作为先导产业中的重要细分赛道进行了谋划布局。

从技术底座来看,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深度学习、“小脑”运动控制、“肢体”的仿生材料和仿人机械臂设计等关键技术,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北航青岛研究院和西电青岛研究院均有一定的专利布局。

核心零部件领域,青岛同样有所涉足。丰光精密开发的特微型谐波减速器,为国内首创,在机器人灵巧手上具备广泛应用前景;国华智能装备在齿形设计、仿真分析等关键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在人形机器人关节设计上实现了国产替代。

image.png

夸父人形机器人在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展示中心担任“导览员”

站在整机应用角度,青岛更是在智慧家庭、海洋、康复医疗等领域具有鲜明优势。

以家务机器人为例,家庭场景被视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最具发展潜力和市场想象空间的细分市场之一。机器人不仅可以帮助减轻家务劳动负担,还能够提供情绪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新型家电产品。

青岛是中国家电产业重要的创新策源地,拥有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家电龙头企业。在青岛智能家电产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中,家庭服务机器人已经被纳入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目前,海尔、海信已分别牵头创建山东省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山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家庭场景,海尔已形成服务机器人、康养及陪伴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的综合产品矩阵。

与此同时,青岛近年来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积极引入头部企业。优必选、乐聚智家、钢铁侠等企业均在青岛开展布局。

03、以“场景共创”共迎产业爆发

青岛下一步将如何发力具身智能机器人?

从本次大会的召开不难看出,青岛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大的诚意,邀请更多产业合伙人来青岛共同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新蓝海。

尽管不少人将2025年视为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的量产元年,但若真正从产业的规模化落地角度来看,具身智能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距离产业爆发尚有时日。高盛曾预计,到2027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7.6万台,到2032年出货量将达50.2万台,会慢于市场预期。

场景落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规模化进程。有从业者曾表示,超九成的人形机器人公司仍难以找到适合的商业化应用场景,而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场景也成为拉开公司间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培训场景不足令机器人还不能满足各类复杂的生产生活场景,当前的产品还只能实现部分功能,且性能还远谈不上稳定耐用。

找寻更多落地应用场景,让技术加快迭代进化,成为具身智能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去年以来,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将自家产品送到汽车工厂“打工”,就是为了在真实的场景中验证技术、训练产品,为后续产品在工业场景落地铺路。

image.png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在青岛一汽-大众工厂“实训”

找到足够多能够落地应用的场景,具身智能行业才能共同做大市场蛋糕,推动产业真正走向规模化。

青岛积极梳理城市和产业中能够让具身智能机器人大展拳脚的领域,邀请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来青岛进行技术验证和应用创新,一方面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和产品在青岛落地,另一方面则通过“场景共创”推动既有产业向着具身智能的方向升级,为相关软硬件企业创造新的产业机会,孕育未来产业创新的种子。

本次大会上,以市民政局、海尔、海信、青岛地铁、中车四方、青岛港、康复大学等为代表的政府部门、企业和高校,将发布超过50个超级场景,涵盖养老服务、智慧家庭、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城轨、港口智能巡检等众多领域,就是这一思路的具体落地。

以此次大会为起点,青岛将加快搭建更优产业生态,让更多产业创新资源加快汇聚,努力成为北方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高地。

(记者孙欣制作宋尉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