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市委金融办、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助推绿色低碳转型的意见》,全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助力青岛市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加快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意见》围绕扩大绿色投融资市场规模、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开展绿色金融先行探索、完善绿色金融配套措施和强化绿色金融组织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16项工作举措。包括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优惠政策,加大对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领域的信贷投放;探索发行转型债券、蓝色债券、气候主题债券等创新债务融资工具,大力发展绿色资本市场;深入挖掘环境权益价值,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和应用场景;高质量推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山东省金融支持能源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工作,探索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建立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机制,推动成熟的碳核算方法和成果在金融系统应用。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深入贯彻落实上级行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围绕企业金融碳账户建设、货币政策工具落地、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重点工作,持续推动全市绿色金融健康发展。
企业金融碳账户有序设立。围绕解决金融支持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碳减排可量化、可核算问题,探索创设金融机构企业金融碳账户,引导银行机构通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生态环境部认可的专业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以及公式测算等4种方式,认定企业金融碳账户中碳减排量信息,并基于企业碳减排量、能耗量等变化情况,初步实现了碳减排与企业信贷政策相挂钩。
汇光系列新能源科技公司是青岛市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供应商,拟投建100兆瓦户用光伏发电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量4.3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12万吨,助力2000多户农村家庭增收。兴业银行青岛分行基于项目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为企业设计个性化融资方案,将贷款利率与企业碳减排量相挂钩,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有效激发了企业减排动力。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已设立企业金融碳账户1918个,贷款余额1448亿元,碳减排量累计达5804万吨CO2当量。
货币政策工具加快落地。积极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作用,推动银行向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某绿电驱动污水源热泵企业因新建能源站存在资金缺口,在了解到项目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使用条件后,青岛银行为企业发放利率不高于5年期以上LPR+10BP的项目贷款,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近100万元,该笔贷款同时带动碳减排量2889.23吨。2024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已累计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向33个碳减排重点项目发放贷款13.9亿元,带动碳减排量95.4万吨,有力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领域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指导全市银行深入挖掘环境权益价值,落地多笔“首单”业务。交通银行青岛分行落地全国首笔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项下隐蔽型有追索权保理融资,兴业银行青岛分行落地省内首笔“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挂钩贷款,青岛银行推出“新质碳益贷”专属绿色金融产品,赋能高碳行业低碳转型。2024年以来,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青岛分行分别承销发行全国首单“蓝色+科创”创新债券和2024年交易商协会首单蓝色债券,积极探索蓝绿金融融合发展新模式。
此次《意见》的出台,既是对上级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也是在绿色转型新阶段更好发挥绿色金融撬动作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举措。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将按照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持续推动金融部门、产业部门、市场主体同向发力,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为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