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以创新为引领,全面升级产业体系,优先发展2个先导产业、突破发展5个新兴产业、提质发展3个优势产业、超前发展1批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的当下,城市的产业竞争力从何而来?青岛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创新为引领对城市产业体系进行全面升级,提出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迈开新步伐。
1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干字当头勇挑大梁青岛走在前”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亮出了青岛面对新时期、新挑战升级产业体系的“路线图”——
青岛将聚焦优先发展2个先导产业、突破发展5个新兴产业、提质发展3个优势产业、超前发展1批未来产业的“10+1”重点产业方向,布局40个细分赛道,开展产业赛道研究、科技创新引领、成果转化提速、产业融合升级、项目招引突破、企业梯次培育、要素保障支撑七大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产业体系的升级,源自清醒的自我认知与定位。站在未来的发展看今天的产业布局,青岛需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梯次发展的产业层级中,调整主攻方向,打造新的“产业名片”,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努力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青岛锁定的是来自先导产业、新兴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的“10+1”产业方向。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颠覆性创新提供了肥沃土壤。作为先导技术,数字技术和产业体系的深度嵌合,不断开辟着赋能经济增长的新领域。正是认识到这一点,青岛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2个战略引领作用突出的先导产业,将优先发展,提升产业引领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车规级芯片、磁存储芯片、先进封装、新型显示技术等细分赛道,打造特色鲜明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地。力争到2027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发展海洋领域大模型、垂直领域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细分赛道,拓展人工智能赋能应用领域,打造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区。力争到2027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
新兴产业是引领支撑城市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支柱。近年来,青岛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在创新基础能力上依然存在短板,迫切需要锁定具有青岛产业特色的新赛道,加快从引进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青岛将突破发展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5个产业,提升产业支撑力。
生命健康产业,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养康养等产业方向,重点发展合成生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基因和细胞诊疗、康复医疗器械等细分赛道,打造“海洋药仓·中国康湾”产业地标。力争到2027年,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聚焦智能网联系统、新能源汽车产业方向,重点发展固态电池、智能座舱、车路云协同等细分赛道,提高整车生产能力和产品本地配套率。力争到2027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
低空经济产业,聚焦飞行器制造、低空飞行服务等产业方向,重点发展工业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飞行服务系统等细分赛道,拓展低空服务应用场景。力争到2027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到230亿元。
绿色能源产业,聚焦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产业方向,重点发展钙钛矿电池、风电装备制造、新型储能、海上风光氢储及海洋能综合开发、氢燃料电池等细分赛道,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新能源基地。力争到2027年,绿色能源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智能装备产业,聚焦轨道交通装备、海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方向,重点发展中低运量制式车辆、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检测装备等细分赛道。力争到2027年,智能装备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
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等千亿级规模的优势产业,是青岛长久以来形成的制造业积淀,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下一步,青岛将提质发展3个优势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智能家电产业,聚焦智能家居、视听电子等产业方向,重点发展智能服务型家电、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细分赛道,打造世界级高端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智能家电产业规模达到4200亿元。
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产业,聚焦化工新材料、绿色橡胶、先进合金等产业方向,重点发展特种轮胎、特钢、非晶合金等细分赛道。力争到2027年,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3600亿元。
现代轻工产业,聚焦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产业方向,重点发展健康食品饮料、新型纺织服装等细分赛道,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力争到2027年,现代轻工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
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重塑全球创新版图与经济格局最活跃的先导力量,更是牢牢把握城市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青岛将聚焦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未来产业,推动技术相对成熟的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等短中期内规模实现倍数级增长,尚在培育期的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半导体材料、卫星互联网等中长期内成为新兴产业中坚力量,积极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以“10+1”产业方向为牵引,青岛提出了未来三年建设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的目标——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量年均增长1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左右,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指标无一例外都指向了城市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青岛希冀,到2027年,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新质生产力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亮出产业培育新打法
伴随着全新产业体系的提出,青岛也亮出了产业培育的全新打法。
突出创新引领、聚焦细分赛道、塑强竞争优势,是青岛此次升级产业体系的主要考量。青岛把“10+1”产业发展的重点落在细分赛道上,对先导产业、新兴产业、优势产业的32个细分赛道按照分类推进、动态调整、梯次培育原则靶向发力——
对新型显示技术、海洋领域大模型等10个细分赛道,优先发展、聚力突破,以超常规力度支持培育;对磁存储芯片、先进封装、人形机器人、基因和细胞诊疗、康复医疗器械等20个细分赛道,持续发力、重点发展,推动实现扩量提质;对垂直领域大模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细分赛道,密切跟进、积极布局,抢抓产业发展先机。
向新求变,也要避免“内卷式”竞争。青岛在产业布局上,按照全市“一盘棋”统筹原则,结合区市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研究提出了全市先导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赛道布局。
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封装布局在西海岸新区、城阳区,磁存储芯片布局在西海岸新区,新型显示技术布局在西海岸新区、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海洋领域大模型布局在即墨区、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垂直领域大模型布局在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市南区,人形机器人布局在崂山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
其他产业的各个细分赛道,也都在全市层面进行了统筹布局,引导项目集中布局,推动区市错位发展。
为统筹推进“10+1”产业体系建设,青岛还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新型产业体系专项小组,每个产业明确1位市领导牵头负责,由牵头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主抓,构建“专项小组统筹,牵头领导挂帅,产业专班主抓,承载区市主战”的工作格局。
青岛还将通过每个产业建立1个产业行动方案、1批产业创新平台、1个研究咨询机构、1套政策工具包、1组产业发展基金的“5个1”机制和由年度任务清单、招商计划清单、重点项目清单组成的“3张清单”机制推动创新型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重点实施七大行动
在新的工作推进机制下,青岛聚焦“10+1”产业发展主线,将重点实施七大行动。
实施产业赛道研究行动。青岛将加强产业研究体系建设,统筹各经济部门产业研究机构力量,开展产业深度研究,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全市产业发展、赛道选择、项目招引等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编制分产业和重点细分赛道的行动方案和产业图谱;合理规划各产业细分赛道的重点承接区市布局。
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青岛将强化需求导向的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聚焦“10+1”产业发展,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研发力度。强化重点技术攻关,每年实施重大科技创新10项左右、关键共性技术攻关100项左右。创新科研组织方式,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梯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力争到2027年科技型企业数量达到2万家左右。
实施成果转化提速行动。青岛将开展产学研对接专项行动,分产业建立科技创新供给清单、产业需求清单,每年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100场左右,实施产业创新项目不少于100项。建立高校院所常态化联络机制,组织产业牵头领导和部门、区市跟踪推进科技成果研发和本地转化。加强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科技项目经理人试点,每年培养技术经纪人300名以上。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完善“好成果”发布制度,深化海洋科技大市场建设,力争到2027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建设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实施产业融合升级行动。青岛将促进数实深度融合,推进“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建设,力争到2027年,打造全球“灯塔工厂”10家以上,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深化“两业融合”发展,推进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高水平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省支柱型雁阵集群,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实施项目招引突破行动。青岛将聚焦“10+1”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研究明确招商方向和目标企业,大力招引细分赛道行业引领性项目。整合招商力量,突出央企国企招商、产业链招商、香港澳门招商、国际招商四条战线,引进产业龙头项目、细分赛道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突破科技招商,主动对接先进城市和中科系、高校系、央企系等科技创新资源,大力引进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统筹布局,实施招商引资“一盘棋”统筹,按照主导产业“三集中”原则引导项目落地,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加快项目推进,建立“10+1”产业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加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高项目产出效益。
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行动。青岛将分产业建立并动态更新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关键配套企业培育库,建立落实包联服务机制。做强“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在产业链招商、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培育中小企业,力争到2027年,全市单项冠军、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55家、20家、280家。加强协同联动,开展产业融链固链建链行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供应链协同合作、产品技术联合创新。
实施要素保障支撑行动。青岛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强化资金保障,整合用好各类产业基金,落实“一产业一基金”要求,提高基金产出效益。强化场景应用,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赛道,定期发布优质场景清单,推进应用场景项目落地。强化人才保障,落实全市先进制造业人才集聚行动计划,编制人才招引目录、年度招才引智计划,精准对接引进高端紧缺人才。开展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双进”行动。力争到2027年新增省级以上产业领军人才150人以上。
可以期待,未来,在青岛,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细分赛道在市场竞争中构筑优势,一批研发投入高、产品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加速崛起,一批引领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的领军人才加速集聚……这座城市也将更具发展活力。
青岛聚焦“10+1”重点方向 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2个先导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车规级芯片、磁存储芯片、先进封装、新型显示技术等细分赛道。力争到2027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发展海洋领域大模型、垂直领域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细分赛道。力争到2027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
5个新兴产业:
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
●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发展合成生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基因和细胞诊疗、康复医疗器械等细分赛道。力争到2027年,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固态电池、智能座舱、车路云协同等细分赛道。力争到2027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
●低空经济产业:重点发展工业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飞行服务系统等细分赛道。力争到2027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到230亿元
●绿色能源产业:重点发展钙钛矿电池、风电装备制造、新型储能、海上风光氢储及海洋能综合开发、氢燃料电池等细分赛道。力争到2027年,绿色能源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智能装备产业:重点发展中低运量制式车辆、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检测装备等细分赛道。力争到2027年,智能装备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
3个优势产业:
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
●智能家电产业:重点发展智能服务型家电、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细分赛道。力争到2027年,智能家电产业规模达到4200亿元
●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特种轮胎、特钢、非晶合金等细分赛道。力争到2027年,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3600亿元
●现代轻工产业:重点发展健康食品饮料、新型纺织服装等细分赛道。力争到2027年,现代轻工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
1批未来产业:
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
●推动技术相对成熟的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等短中期内规模实现倍数级增长
●推动尚在培育期的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半导体材料、卫星互联网等中长期内成为新兴产业中坚力量,积极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