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青岛金融“半年报”
青岛辖区各项贷款余额3.14万亿元,同比增长8.4%
精准赋能
●将信贷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倾斜,为重点产业链提供“一链一策”金融支持方案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7.8%,高技术产业贷款同比增长36.2%。新增保险保障金额48.26万亿元,同比增长8%
普惠金融
●普惠型小微企业和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3165亿元和708亿元,增速显著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本报7月22日讯高技术产业贷款同比增长36.2%;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78个百分点,连续5年跑赢辖区贷款平均增速;新增保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8%……记者自今天青岛金融监管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青岛银行保险机构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交出了一份亮丽的金融“半年报”。
这份半年报,精准赋能新质生产力成为“主色调”。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青岛辖区各项贷款余额3.14万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7.8%,高技术产业贷款同比增长36.2%。新增保险保障金额48.26万亿元,同比增长8%。
青岛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引导全市金融机构优化组织架构和风险评估模式,将信贷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倾斜,为重点产业链提供“一链一策”金融支持方案。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利质押贷款保险持续增量扩面,“创新积分贷”“科技人才贷”“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等新产品落地见效。引导大型银行发起“领航行动”,积极争取总行支持,构建涵盖“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专营支行-科技金融示范网点”的三级科技金融服务专营体系。
绿色金融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今年4月,兴业银行青岛分行独立主承销的青岛水务集团2024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科创票据/蓝色债券)成功发行,成为全国首单“蓝色+科创”创新债券。
类似于这样的全市、全省及全国“首单”正成为青岛扩大绿色金融先发优势的例证。青岛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辖区绿色金融领域信贷规模近年来始终保持在25%以上的高速增长水平;上半年环境责任险签单笔数同比增长113.95%。
这份半年报,普惠之道“可圈可点”。
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的特色是“雪中送炭”,关注的对象集中在容易被传统金融“忽视”的小微企业、老年人、新市民等群体上。金融“五篇大文章”写得好不好,这些群体的金融体验更具说服力。
截至2024年6月末,辖区普惠型小微企业和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3165亿元和708亿元,增速显著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前6个月辖区累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3.76%,较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3.27%,较年初下降0.28个百分点。
青岛是北方地区唯一集合了个人养老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商业养老金等国家试点的城市,养老金融发展的基础和环境较好,加速构建养老金融新格局成为亮点之一。
截至目前,青岛个人养老金业务试点平稳有序,已累计开户171.96万户,缴存户数44.96万个,缴存金额7.75亿元。商业养老金业务快速发展,今年前6个月商业养老金开户数量是2023年全年的2.1倍,确认金额较去年增长近15倍,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稳步发展,累计销售5572件,金额5560.1万元。养老金等其他养老保障业务稳中有增,今年前6个月,青岛养老年金保费收入10.19亿元,同比增加24.63%,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行业已积累养老险准备金90.1亿元,为投保人“老有所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青岛数字金融也在加快发展,在缓解金企信息不对称难题,提升金融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青岛辖区大型银行向中小法人银行输出风控技术与工具成功破题;青岛金融监管局等在内的多个部门共同打造“青融通”金融服务平台,便利银行保险机构利用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更好支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等重点领域发展。
今年以来,青岛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力度持续加大,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有序落地实施,推动“保交房”任务取得实效,上半年全市银行机构对34个白名单项目发放贷款79亿元,金额位列全省第一。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大,上半年共处置173.12亿元,同比多处置67.85亿元;6月末不良率1.30%,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