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北交所,在成立两周年之际,按下了新一轮改革创新“启动键”。
9月1日,中国证监会制定并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简称“北交所深改19条”)。“北交所深改19条”以“高质量”为题眼,在投资主体、投资标的、交易制度、交易工具及交易环境等方面全面系统加大了北交所制度和产品供给,有望进一步激发北交所市场的活力和吸引力。
这个被称为“超出预期的改革”得到了市场积极回应,在“北交所深改19条”发布首周(9月4日至9月8日),北交所活跃度明显上升,北证50指数周内累计上涨1.81%,全周成交99.28亿元,日均换手率1.42%,首周新开户投资者人数超过17万户。“超预期的改革”带来的新机遇,正成为各个城市竞逐企业北交所上市的“加速器”,“今后1至5年是北交所规模发展攻坚期、上市重要窗口期和机遇期”成为行业共识。截至目前,青岛共有北交所上市公司5家,数量位居全国第13位,全省首位。
青岛证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看,今年上半年我市北交所公司营利双收,展现出了良好的经营韧性和发展潜力。如何抓住新一轮北交所改革机遇,助推青岛创新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拥抱改革机遇,让更多青岛“小巨人”加速向“北”挺进,青岛亟待答好“这道题”。
再度激活企业上市意愿
“北交所深改19条”聚焦市场建设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剑指流动性改善,提出一系列务实管用措施。
流动性是交易所的血脉,是市场估值定价的重要因素。北交所自设立以来,虽然上市财务门槛较沪深交易所低,但由于流动性偏低、交易不活跃等情况,使得部分企业在北交所上市的意愿并不强烈,更愿意追求沪深市场更具确定性的上市红利。
“北交所深改19条”将改善市场流动性作为重点。一方面,大力推进投资端建设,通过扩大投资者队伍、优化投资者结构、提升投资者参与度,为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交易机制,更好发挥做市商和融资融券等制度功能,提升交易活跃度。此外,提出了优化发行上市安排、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等举措。
此次改革后,北交所上市门槛将进一步优化,上市周期也有望进一步缩短,拟登陆北交所的企业将迎来了新机遇,青岛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产业为支撑,专注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生活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14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上市团队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北交所深改19条”进一步优化进入创新层的标准,取消融资1000万元限制,这就便利企业根据自身需要灵活选择融资时点和规模。同时,改革还明确新三板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执行标准,这无疑将加快企业申报北交所的速度,降低申请上市的时间成本。“北交所改革为公司上市提供难得的战略机遇,对上市进程更有信心了,我们将充分利用改革机遇和政策红利。”这位负责人表示。
青岛凯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化生产矿热炉余热锅炉、电厂低温省煤器、发电机组余热锅炉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董秘王斌一直对北交所上市充满期待。“北交所深改19条”提出,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直接在北交所IPO,这相当于让北交所获得与沪深交易所同等的机会,同时仍保留原有上市机制。“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需求,提供两种上市方式选择,这一点对企业非常好,我们将抓住改革机遇,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王斌表示。
北交所青企数量居全国第13位
北交所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经过两年的建设发展,已从平稳开市逐步迈向规模、功能双提升的关键时期。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已有217家,是开市时的近3倍。上市公司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四成,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
青岛企业也是北交所的受益者之一。
来自青岛证监局的信息显示,目前青岛共有北交所上市公司5家,全国排名第13位,分别为丰光精密、泰德股份、建邦科技、雷神科技和三祥科技,借力北交所,企业实现了业绩和技术的双突破,展现出鲜明的“青岛特色”。
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青岛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稳中有升,共计实现营收20.84亿元,同比增长6.65%,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7.18%,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
北交所上市青企专精特新属性凸显。2023年上半年,我市北交所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持续加大研发力度,研发支出共计6072万元,平均研发强度2.91%。其中,六成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目前,青岛有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占北交所上市公司总数的60%,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
制造业发挥基础支撑。北交所上市青企中制造业占绝对优势地位。2023年上半年,4家制造业公司共实现营收18.42亿元,占比88.39%;共实现净利润0.77亿元,占比71.96%。
雷神科技于2022年12月23日在北交所上市,从受理材料到在北交上市,历时178天,募集资金金额3.13亿。公司董事长路凯林表示,上市的成功为公司在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市场信誉、公众形象、品牌影响力显著的提升。此外,经营团队持有的股权也实现了增值,公司进行上市后的首次分红,回馈股东。
路凯林对北交所改革也充满了期待,他表示,作为新设立不久的交易所,北交所在成交量、市盈率、换手率等方面与其他板块相比,还有足够大的成长空间。随着上市企业数量的增加、相关政策的落地、上市企业自身的发展,相信北交所也会像创业板一样,一定会培育出过千亿市值的公司,也会有类似宁德时代一样优秀的企业出现,投资者规模、参与度、市场活跃度将逐步提升。
加力答好这道题
“北交所深改19条”成为北交所站上高质量建设的新阶段新起点,对青岛而言,抢抓新规机遇期与窗口期,加力答好“让更多‘小巨人’加速向‘北’挺进”这道题,同样不可小觑。
近几年,我市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基础地位、迭代升级、内生动力、集聚效应、要素利用效率、产业链竞争力及供应链稳定性等多方面并举发力。在此背景下,青岛涌现出一批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19年以来,已有15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多方合力,多措并举,推动符合条件的“小巨人”加速登陆北交所正成为青岛资本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推动专精特新等创新型企业登陆北交所,先后联合北交所举办北交所直联机制企业座谈会、“走进北交所”、全国首场全国股转公司公示审核和绿色通道机制主题座谈会等资本市场“春笋行动”系列活动,提高专精特新等创新型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意识和积极性,引导支持企业用足用活资本市场功能,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交所深改19条’发布后,我们高度重视,正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提高我市企业上市补助标准,强化政策支持,与北交所、拟北交所上市企业进行深入沟通,鼓励企业抓住改革机遇,早日登陆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支持优质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交所早上市、快上市,青岛证监局梳理摸排了后备资源,其中,对照第四批5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梳理出符合北交所条件的企业24家,接近条件的企业14家,予以重点精准指导推动。
此外,青岛证监局还凝聚系统内合力,将全面培训、重点座谈和个案调研相结合,推动优质企业坚定北交所上市信心;开展走进各区市活动,发挥专业优势,上门送政策、送服务,上门“问诊”、筛选优质企业,提供专业意见,助力解决实际问题。
多方力量加持之下,加速向“北”挺进,澎湃大能量,青岛“小巨人”值得期待。(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