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青岛保险 > 正文

中国太保2022年报观察:以“太保样本”穿越保险周期

2023-04-06 14:27 来源:中国太保
分享到:

于保险业来说,2022年是难忘的一年。

当内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与人力的大幅滑落和业务结构转型狭路相逢,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就是几乎如出一辙的经营压力。

这不仅体现在盘点过去的一年,会发现众多险企的保费收入和净利润都有不同程度下滑,更严峻的或许是不少险企对前路的迷茫和焦灼。

当行业在彷徨中艰难跋涉,头部险企依靠坚定推进改革穿越周期低谷的实力与定力,就更加引人瞩目。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保险巨头们不仅代表着行业前进的方向,也是行业信心的来源。

近日,我国保险业“三巨头”之一——中国太保公布2022年度业绩,公司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988.18亿元,同比增长8.7%;集团归母营运利润401.15亿元,同比增长13.5%;截至2022年末,集团合并总资产达21762.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

在堪称经济“寒冬”的2022年,在整个保险行业艰难的行进中,中国太保实现了业务、利润双双较大幅度增长。

让我们看看,在令人瞩目的成绩背后,中国太保在过去的一年到底做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寿险长航成效初显: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让我们先看寿险板块:

作为保险业经营的一大支柱,寿险业务的发展已与行业对高质量转型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深度绑定。

近两三年来,寿险业个险渠道的代理人大量流失,寿险业务改革转型的压力极大。2022年,诸多外部环境因素更是给寿险市场造成极大的冲击。

新的时代命题下,市场主体在寿险市场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产品之间的角逐,更是一场对经营理念、队伍建设、业务结构的全方位考验。

其实,早在2021年初,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洞察,太保寿险就启动一项名为“长航行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队伍升级、赛道布局、服务增值、数字赋能四大战略内核,坚定推进改革,并以长期主义视角来指导经营和战略实施。而2022年的经营业绩正是落实“长航行动”效果初显。

2022年太保寿险保险业务收入2253.43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新保业务增速35.8%;实现新业务价值92.05亿元,同比下降31.4%,其中,下半年同比增长13.5%。新业务价值率11.6%,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寿险营运利润308.35亿元,同比增长9.1%。

新保的高速增长和新业务价值季度增速的逐季向好,就是对“长航行动”成效初显的最佳诠释。回溯过去的一年,在太保寿险全面深化“长航行动”渠道转型时,这一切都有迹可循。

在个险渠道方面,太保寿险深入打造职业营销,将寿险业“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队伍建设的全流程,聚焦提升队伍销售能力、主管经营能力、新人专业能力。随着“芯”基本法、“态U选”招募体系、NBS销售支持系统以及训练赋能等代理人成长全流程的闭环运作,队伍质效较之以往有了明显提升,核心队伍产能与收入双双上涨,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经过两年筑基,“长航行动”在驱动业务增长方面的动能已逐步释放。2022年太保寿险月均保险营销员27.9万人,期末保险营销员24.1万人;保险营销员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6844元,同比提升47.6%。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28261元,同比增长31.7%;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4134元,同比增长10.3%。

在寿险业的另一主力渠道银保,太保寿险也围绕价值转型,持续推进“芯”银保价值策略,从网点、产品和高质量队伍三个方面进行了多点布局。

自2021年启动开展的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体现出良好的溢出效应;为银行客群量身打造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也在2022年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中为客户带来了长期回报;为适配独代模式,太保寿险持续强化资源配套和队伍的训战赋能,定制化“产品+服务”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已成为太保寿险的一张新名片。

正因如此,2022年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04.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8.7%。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4.9%,新业务价值占比同比提升7.0个百分点。

可以说,正是长航直驱使太保寿险走在了行业前列。

所以,太保寿险董事长潘艳红在业绩发布会上有底气表示,“经过我们过去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应该说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今年一季度以来,寿险各项指标变化也呈现出向好的态势。”

财险续航焕新势能:车险非车双双快速增长 打开绿色增量市场

再看财险板块——

作为财险市场的“老三家”,2022年中国太保的财险业务车险业务和非车险业务保费收入快速增长,综合成本率不断优化,为这家保险巨头的“续航”贡献出强劲的动能。

年报显示,包括太保产险、太平洋安信农险及太保香港在内的财产险保险业务收入1725.83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非车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8%,占比达43.2%,提升2.6个百分点。非车险业务中,责任险、健康险、农业险等新兴领域保持较快增长;车险业务中,新能源车保费增速超过90%。

与此同时,核心指标也得到了大幅优化,财产险综合成本率97.3%,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费用率28.9%,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综合赔付率68.4%,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这一组数字,不仅是对太保产险在2022年财险业发展向好形势下,仍能稳住市场和客户基本盘的有力证明,也验证了自2021年起,太保产险作为财险市场首个明确提出可持续保险战略规划的险企,将绿色保险作为公司专项战略进行体系化探索的有效性。

在绿色转型领域,太保产险聚焦服务清洁能源、降低污染消耗、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交通运输等五个方向,2022年内合计提供保障超8万亿元,涉及产品超120款,其中创新产品近45款。同时开发碳资产回购履约保证保险、碳配额质押保险、湿地碳汇生态价值保险等多款行业首单产品。

此外,太保产险还将“以客户为中心”落实到经营的每个环节,秉承“止灾于日常”的风险管理准则,不断创新风险减量服务内容,积极开展灾前风险预警和风险精准管控,有效发挥保险的防灾减损职能,挖掘新技术、新经济发展产生的风险减量需求,实现了风险减量服务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始终居于行业前列。

在绿色保险领域,太保产险通过开放性合作不断放大绿色保险的服务效能,不仅是业内最早围绕碳资产、碳交易进行产品开发和落地的保险机构,还联合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国家会展中心开展大型展会碳中和机制探索,并且积极参与绿色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成为全球第四家签署合作的保险企业,也是国内财险行业首家加入的险企。

在此基础上,太保产险结合自身在财产险市场的专业运营经验和资源禀赋,形成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就在2022年10月,针对绿色保险对绿色转型的作用、绿色保险的界定以及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太保产险联合复旦大学共同发布了业内首个《绿色保险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白皮书,进一步推动绿色保险的纵深发展。

在业绩发布会上,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介绍,“在绿色保险领域,我们成立了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率先制定绿色保险标准体系,在新能源汽车保险、绿电风险减灾、碳资产创新等领域已经率先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绿色发展是面向未来的航向,而太保产险的长线布局也恰恰体现了中国太保对长期主义一以贯之的执著和坚守。

管理资产逼近三万亿的底蕴:穿越周期,再度诠释保险经营真谛

在资产管理板块,中国太保也展现出其投资穿越宏观经济周期的能力,这是其业务战略之外更应该关注的领域,也是真正体现巨头太保之所以为巨头的原因——

2022年,受国际地缘冲突和国内疫情冲击所导致的经济下行影响,资本市场的低迷和波动成为常态,这也使得多数险企的投资收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较之下,中国太保基于保险负债特性的战略资产配置,在资本市场波动和信用风险加剧的形势下下,依然取得较好业绩。

2022年,中国太保实现净投资收益791.80亿元,同比增长8.4%,主要原因是权益投资资产分红收入的增长;净投资收益率4.3%,总投资收益765.37亿元,总投资收益率4.2%。考虑到管理资产达27242.3亿元,近三万亿元的体量,和去年资本市场多年难遇之低迷,这一业绩再度展现了太保可以穿越周期的底蕴。

投资资产组合中,固定收益类投资占比73.9%,较上年末下降1.8个百分点;权益类投资占比22.0%,较上年末上升0.8个百分点,其中核心权益(包括股票和权益型基金)占比11.5%,较上年末上升0.4个百分点。

这都得益于中国太保对战略资产配置方案的优化调整,将“哑铃型”资产配置策略进一步精细化。

一方面,持续加强长期利率债的配置,以延展固定收益资产久期;另一方面,适当增加未上市股权、投资性不动产等另类投资的配置,以提高长期投资回报。公司在战略资产配置的牵引下,进行战术资产配置,主动应对市场回撤带来的挑战,保持投资收益长期超越负债成本。

通过中国太保资产总经理余荣权透露的下一步投资规划——“2023年中国经济在扩内需政策的持续支持下,会逐步走向复苏方向,从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来看,已经显示出逐步改善修复的态势。2023年,在资产配置方面,将主要做好资产收益性和波动性的平衡,把握好长周期、跨周期战略配置”——可以窥见这家巨头险企坚持底线思维、坚守稳健经营的战略定力。

这才是一家保险企业的经营真谛,比拼的不是短跑之快,而是长跑中挺过一个个体力周期的稳和对体力的合理分配。

后记

高质量发展,征途路远。

在行业周期的低谷,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在此时,行业巨头转型的显效,无疑有着示范的力量

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评价集团2022年成绩单时说到:判断经营的成绩,一要看总量,二是看质量,三要看增量。去年中国太保克服了很多不利因素,依然达成了既定目标,相信今年大家会看到更多成果,让更多客户看到太保在服务能力方面的提升和变革。

或许,太保可以作为一个样本,为哪些依旧对前路感到迷茫而焦灼的险企,提供现实的启发,和发展的信心。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