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璀璨里,涌动着无数商机。近年来,深夜健身房、深夜食堂、深夜自习室等业态在青岛已露尖尖角,如同一颗颗“新星”,点亮了青岛的夜生活,满足了消费者的各类需求。
当前,青岛正在坚定不移地振兴实体经济,夜经济中的“新星”要成为加速城市竞争力进阶的新力量,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软环境”,还需要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近期,本报将陆续推出“深夜‘不打烊’”系列报道,希望能像多棱镜一样折射出青岛夜生活的新走向、新思考,并与读者共同探讨青岛夜经济的新动力、新发展。
24小时健身房以全天候经营、月付制、智能化自助服务等优势受青睐
——深夜健身房:“新零售”满足“个性化”
深夜10点,卓越·大融城商场已基本结束营业。而在3楼的乐刻24小时健身房里,市民李鑫在运动器械前挥汗如雨,属于他和运动伙伴们的健身时刻才刚刚开始。
2017年,首批24小时健身房LikingFit现身青岛;去年,12家乐刻健身陆续在青岛开门营业;今年,乐刻健身预期在青“安营”20家,继续拓展青岛市场……
与过去以预付费为主的健身经营模式不同,24小时健身房自定义为“新零售健身”,通过按月甚至按次收费的方式降低了健身门槛,获得流量的同时获取利润,被誉为青岛健身行业的“新星”。
在健身行业的“夜时代”,24小时健身房将重塑健身市场还是昙花一现?近日,记者前往24小时健身房实地探访。
深夜“撸铁”满足个性化需求
“深夜‘撸铁’,健身房治愈‘程序猿’!”深夜11点15分,刚刚结束运动的李鑫在微信朋友圈里更新状态,收获大批点赞。
27岁的李鑫就职于市北区中央商务区的一家新媒体公司,是一名标准的程序员。他成为24小时健身房的忠实“粉丝”,其全天候的营业时间是主因。“程序员‘996’加班猝死的新闻频繁出现,让我更加关注个人健康。我几乎每天都会加班到深夜,而到了晚上10点,一般的健身房就结束营业了。”李鑫说,2021年冬,他偶然发现了公司楼下的乐刻健身房,“24小时的经营模式完美契合了我的需求。每晚下班后,我都会在这里锻炼1个多小时。”
深夜11点左右,24小时健身房里仍然十分热闹。黄飞摄
李鑫身边活跃着一批同样热衷于深夜“撸铁”的铁哥们,其中,有不少人是来自附近饭店的厨师和服务员。月付制的收费模式、亲民的价格降低了消费门槛,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人们可以通过运动调整、平复烦躁的情绪,带着平和的心态回家。
与热闹的乐刻24小时健身房不同,在一路之隔的宇恒大厦5楼,LikingFit24小时健身房内则是一方安静的天地。人脸识别、远程监控、手机App线上健身指导……一系列智能化的无人经营模式让35岁的李梦琪可以享受健身时的独处时光。上班时,李梦琪是一名家装设计师;下班后,她是7岁女儿的专属“家教”和“保姆”;女儿睡熟后,她才能前往健身房,享受属于自己的自由时光。
从深夜到凌晨,24小时健身房迎来送走一批又一批特殊的健身人。他们中有从事健身直播的“网红”,也有用健身舒缓学习压力的“考研族”,还有与家乡好友相约视频健身的外国友人。
“24小时健身房满足了健身者的个性化需求,客户群相对稳定。”一位24小时健身房从业者告诉记者,“深夜‘撸铁’看起来与养生常理有悖,但总有一些健身者热衷深夜的健身房。”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停不下脚步。”作为24小时健身房的常客,李梦琪表示,“当熬夜成为都市人生活的常态,与其熬夜应酬,不如选择熬夜运动。”
新零售模式实现良性运营
在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志亭看来,24小时健身房受到健身人士的青睐,与24小时经营、月付制、智能化等互联网共享健身的属性密不可分,经营模式与传统健身房也截然不同。
在国内,健身行业发轫于2000年左右,起步于大而全的传统健身房。综合业内人士的分析看,传统健身房是高投入、高门槛项目,大体量的活动空间和健身设施意味着租房的高成本和前期的高投入。此外,近年来,前台、健身教练和大量营销人员的工资薪金直线上升,成为影响其良性运营的负累。
“为了覆盖过高的房租和人工成本,诱导消费者办年卡甚至两年卡、三年卡成了健身房的服务重点和盈利重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营者告诉记者,传统健身房采用卖年卡、打包私教课盈利的模式,往往会陷入重现金流、轻客户体验的恶性循环,高负债率触发健身企业经营的高风险。
2017年,3家LikingFit24小时健身房现身青岛,成为传统健身房经营者眼中的“异类”。24小时营业、健身空间只有200平方米、月付乃至周付的收费模式、智能经营模式……这些符号无不让消费者感到新奇。在LikingFit青岛CBD宇恒店负责人张梁看来,那时,青岛“夜健身”的市场大门并没有敞开,消费者的需求没有跟上,24小时健身房这一在上海备受瞩目的明星项目在青岛略显“水土不服”。“24小时健身房体量小,无法撬动传统健身市场这一‘大块头’。”张梁坦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部分传统健身房因为资金链断裂被迫倒闭或转让,预付卡退费纠纷让健身行业成为消费投诉的重灾区,健身行业重新洗牌,“船小好调头”的24小时健身房迎来了新生机。一批以互联网共享健身为特征的全国连锁24小时健身房陆续布局青岛。2021年下半年,12家乐刻健身先后落户大融城、和达中心城、和谐广场等商业中心。
新环境、新模式催生新气象。LikingFit、乐刻健身等24小时健身房推出价格更亲民、低门槛的月卡、次卡,吸引不同圈层的消费者为健身“买单”。“和传统健身房动辄数千上万的年卡相比,购买200元左右的月卡降低了消费者的付费压力,扩大了健身的目标人群,普通工薪阶层也能轻松负担。”作为受益者,李鑫“点赞”了这一新模式。贴上了全时段、小型化和低价消费标签的24小时健身房在提供互联网式共享健身体验的同时,实现了低价与低成本的平衡,走出一条健身行业持续盈利的新路径。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24小时健身房在保证客流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缩减经营成本。经营者普遍租用靠近居民区或写字楼的小场地,减轻租金负担;采用智能方式,省去前台、营销等传统岗位,控制人力成本。以LikingFit青岛CBD宇恒店为例,两名全职员工就可以完成运营和维护。
刘志亭经过调研后给出自己的判断:“以24小时健身房为代表的新零售健身经营模式,正在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倒逼着传统健身企业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
“夜健身”拉动青岛夜经济
作为新业态之一,24小时健身房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消费者、业内人士的期待也随之水涨船高。
“期待是必然,但24小时健身房尚不能成为整个健身行业的拯救者。”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深夜健身人群只会是小众,在规模的限制下,24小时健身房无法满足中高端消费群体的健身需求,难以完全承担起转化用户的任务。“在健身市场中找到精准定位,克服自身短板,立足长期生存并有序扩张,才是24小时健身房当下的使命与价值。”一名业内人士说。
“如果说传统健身房是大型商超,24小时健身房更像是社区便利店,两者规模相差甚远,分工也不同,后者的崛起无法完全替代前者的市场份额,但‘小买卖’未必做不了全民健身的‘大文章’。”乐刻健身青岛地区负责人陈思说。
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到2025年,健身行业产值规模有望达到930亿元。“近年来,受到政策利好和消费升级的叠加影响,健身新概念、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从业者应以开放与包容的心态,以多元化的服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迎接健身新时代的到来。”刘志亭认为,24小时健身房与传统健身房服务的目标人群存在差异,健身行业的区域性需求明显,二者并非竞争对手,完全可以互相借鉴、互为补充。
“乐刻健身的核心优势是智能健身大数据平台,其打通了从线下门店硬件设备到后台云服务以及客户端的大数据智能应用。与传统健身房相比,该平台能沉淀出更清晰的用户画像数据。”陈思说,近年来,乐刻健身致力于赋能传统健身房,也就是说,传统的大型商业健身房可以利用智能健身大数据平台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型,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4小时健身房的影响力已不局限于健身行业,由其引发的“夜健身”在拉动青岛夜经济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20)》,青岛跻身全国夜经济影响力排名前10名,但在冬季,低温也会带来夜经济的‘寒潮’。”刘志亭说,24小时健身房的出现解决了部分市民冬季“夜健身”的刚需,并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餐饮、娱乐等夜间产业的发展。
“根据前期平台城市数据显示,青岛约有24%的会员选择在晚8点至次日早8点间健身,高于全国的平均数据23%,仅比北京低了两个百分点,处于全国一线城市水平。”乐刻健身青岛地区负责人陈思分析,这一数据体现了青岛市民对“夜健身”的高需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夜健身”的潜力。
“青岛的‘夜健身’刚刚起步,离不开政府的关注和扶持。”刘志亭建议,青岛可以借鉴深圳、上海等城市的经验,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夜间出行环境和消费氛围等多方面入手,激发市民夜间走出家门投身运动的积极性,并以“夜健身”为契机推动夜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