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的变化,往往蕴含“深意”。
今天要说的是两张榜单,一张是7月12日发布的2022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另一张是7月23日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排行榜。
前一张榜单考量的是“当下”,后一张榜单考量的是“未来”,两张榜单联手为中国企业的“大”和“新”画了像。
两张榜单都有着高门槛。能够从全国5000多万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概率为十万分之一),进入500强,无疑都是高手中的高手。进入500强是很多企业“毕生的追求”,而竞争如此激烈,注定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如愿”。
在前一张榜单上,有3家青岛企业的身影,分别是:海尔智家、海信视像、青岛啤酒;后一张榜单,5家青岛企业榜上有名,分别是:海尔智家、海信集团、海尔生物、森麒麟、特锐德。
新经济正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新经济企业有着勇于创新的基因和良好的成长性,它们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新锐力量,拥有颠覆现在开创未来的力量。
从“500强”的3家,到“500新”的5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青岛企业正在新经济这个新赛道上“换道超车”,竞争力初步建立。它们所代表的青岛新经济,在全国新经济版图上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些年来,青岛积极顺应技术潮流和产业趋势,创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百业,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迅速起势,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0%,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关键力量。
01
“弄潮”新经济,它们立潮头
“2021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集聚了国内市值(或者估值)最高、实力最强、影响力和潜力最大的新经济企业。其中,榜单前三位分别是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华为、宁德时代、京东、拼多多、比亚迪、海康威视、迈瑞医疗这些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新经济巨头企业进入前十。
此次青岛共有5家企业跻身榜单——排名第35位的海尔智家、排名第79位的海信集团、排名第223位的海尔生物、排名第412的森麒麟、排名第431位的特锐德。
以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等为代表的“五朵金花”是青岛制造业辉煌的见证者、参与者。如今,乘借新一轮产业变革的东风,它们不断向上生长、迭代,不仅在各自原本产业领域牢牢占据前排位置,更通过培育新物种,积极抢占新经济赛道。
作为全球家电制造巨头,海尔率先拥抱物联网时代。早在2006年,海尔就以Uhome入局物联网,2015年提出智慧家庭战略,2019年将公司更名为海尔智家,2020年发布场景品牌三翼鸟,一步步进化成为一个引领物联网时代的生态系统。海尔连续四年作为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上榜“2022年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位居全球第63名。此次领衔青岛企业上榜,在情理之中。
排在榜单第79位的海信集团展示出了自己的“B面”。海信,不仅成长为国内家电产品线最完整的企业,多年来默默培植的智能交通、光通信等产业,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行业“隐形冠军”。海信也善于打造新物种,培育了如今成为OTT行业独角兽的“聚好看”。
位列榜单第223位的海尔生物,跻身榜单第412位的森麒麟,以及位列榜单第431位的特锐德,都是有活力、有作为的“00后”。
海尔生物带着海尔制冷技术的基因在2005年诞生,同时在物联网时代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作为青岛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海尔生物不仅凭借过硬的超低温技术打造了进入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冰箱,还打造了疫苗、血液、生物样本等一个个生物安全场景生态。上市近两年,市值跻身青岛上市企业前五位。
作为我国轮胎业“后起之秀”,成立于2007年的森麒麟发展势头迅猛。根据年报,2021年森麒麟轮胎的企业毛利润达到23.24%,远远领先于10%-15%的行业平均水平。长期以来,我国民用航空轮胎几乎100%由进口产品所垄断。森麒麟历经10余年攻关,创建和开发了航空轮胎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专用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以及最先进的测试系统,打破了国外长达60年的技术垄断。
“创业板第一股”特锐德是青岛新经济的典型代表,此次入选榜单也是实至名归。特锐德的主营业务覆盖电力装备制造、汽车充电生态网、新能源微网三大领域。其中,作为国内充电行业的寡头,特锐德旗下主营汽车充电生态网的子公司特来电受到资本高度关注。
5家入榜青企,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老面孔”,也有发展迅猛的“后起之秀”,它们携手“弄潮”,共同描画了青岛新经济的活力景象。
02
“弯道超车”的青岛路径
新,是与旧相对应的。
在今天的语境下,新经济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新的经济现象。其主要的表现形态就是“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青岛企业曾经抓住了一轮又一轮的潮流,诞生了一大批立于潮头的知名企业,但也因为错失了一些风口,错过了不少机遇。
当然,永远不缺机遇,关键是善于捕捉。这些年,青岛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从顶层设计上,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营造出新经济成长壮大的氛围和土壤。
青岛企业,积极顺应趋势、响应号召,将自身发展置于宏阔的产业浪潮和城市战略之中,精准“站位”,巧妙“卡位”,把“四新”经济作为标尺、工具,走上了新的发展赛道,打开了新的机遇空间。
数字化是一场革命,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加快数字化变革,是催生新动能、增创新优势的关键之举,是新经济成长的基本路径。
青岛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把数字青岛建设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2021年,青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3.4,居全省首位;位列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竞争力百强榜第6位。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迅速起势,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0%。
今年以来,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青岛数字经济逆势增长。数字青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1-4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加值分别为1057.5亿元、391.7亿元,同比增长12.9%、13.7%。
新经济的快速增长,孵化了一批新经济企业,除了此次上榜的5家头部企业外,还涌现出一批成长性好的后备企业。
早些时候,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联合有关方面发布了2021青岛新经济高成长企业榜单。这是对青岛新经济发展的一次全面“检阅”。
上榜的既有卡奥斯、歌尔微电子、中加特等知名独角兽企业,也有海华生物、科创信达等初创企业。它们有着相似的特征:高科技、高成长、高价值,多数居市场领先地位,有的是“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甚至独角兽企业,营收增长率最高的超过500%,利润增长最高的实现3年10倍增长。它们迟早将成长为“参天大树”。
更为可喜的是,更多的资源正在向新经济集聚。2021年,青岛“四新”经济投资稳步增长,在建项目4217个,同比增加260个。“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7.1%,占全市投资比重为50.4%。今年上半年,规划总投资1255亿元的数字青岛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495.6亿元。
大量投资将在不久的将来转化为产出,推动青岛新经济再上台阶。
03
“新物种”,新路径,新未来
从区域分布来看,新经济500强仍以东部为主场向内地辐射。其中北京102家,成为新经济500强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广东、上海、浙江的新经济500强企业数量分别为98家、67家、61家。
山东共有19家企业上榜,其中青岛有5家,在16个地市中数量最多。
在新经济领域,青岛一直在追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前排城市,仍有不小的差距,新经济知名头部企业仍然偏少,新经济的总量、质量和效益有待继续提升。
眼下,青岛正在寻求破题之道。
政策导向层面,青岛先后印发实施《关于推进新经济业态模式发展的意见》《青岛市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的意见》等文件,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机器人、氢能、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新零售、数字文娱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培育“四新”经济市场主体。
去年5月印发的《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2021-2022年)》明确从七个方面重点突破,其中就包括实施新经济培育突破行动,发展数字经济,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新经济就是新物种,它们的成长路径注定与传统经济不同,它们的茁壮成长也需要与之匹配的新发展环境。这就要求除了给予新经济政策上的重视和引导,更要认真研究其发展轨迹、成长规律,量身定制专属的制度、政策、路径,构建一个适合它们的生存环境。
比如资本。与传统经济相比,蛰伏期长、爆发力强但尚处于探路阶段的新经济更需要资本的“浇灌”。
作为驱动新经济扩张的催化剂,风险投资作用关键。青岛正在借助自身金融发展优势,探索实践风险投资对新经济的赋能。截至2021年末,青岛市股权创投类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占私募基金管理总规模比例为79%,较全国平均占比高12个百分点。全市接受股权创投类私募基金在投项目共计1360个,在投规模1037亿元,超半数集中在“四新”经济领域。
青岛致力于发挥创投风投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持续丰盈创投风投生态,培育并吸引了一批创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在实现资本上市。从人工智能第一股创新奇智,到海泰新光、云路新材等掌握核心“硬科技”的科创板企业,以及征和工业、冠中生态等细分领域行业冠军,这些青企登陆资本市场,不但打开了企业发展的新天地,也进一步充实了青岛新经济的资本力量。
榜单好比镜子,照出成绩,也折射出不足。这两张榜单传递出积极信号,增强了青岛发展新经济的底气,也点出了问题和不足。坚定信心,直面问题,努力向着更高处攀登,来年,青岛一定可以收获更多。
作者 | 北影 长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