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将老去,对待老人的态度,亦是城市的温度。4月起,最新版《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办法》已正式实施。参保市民不必再另行缴纳长护险费用,报销比例分75%、80%、90%,农村参保居民也可享医疗服务和照护服务双重保障……
在全国率先实施“长护险”,9年惠及6万多名失能失智者
青岛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2019年底,青岛老龄人口186.8万人,占总人口22.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4%。老龄化导致失能失智人数不断增加,全市失能失智老人约30万人,其中重度失能7万多人。
青岛市长护险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青岛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青岛共制定了9个长护险地方标准,其中5个被省医保局采纳,将升级为省级标准。九年来,青岛累计支付长期护理保险资金28亿元,惠及6万多名重度失能失智参保人及其家庭,培育了850多家护理服务机构。护士和护理员作为护理服务的主体力量,去年全年共提供上门服务103万人次,累计提供照护服务235万小时。
“网约护士”守护百姓健康。图文无关,仅示意用。图源:新华网
“长护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将更加顺应民意,紧贴社会需求,产生多方共赢的整体效应。”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姜水清说,从受益群体看,全市重度失能失智人员将会得到更人性化、高质量的照护服务。从市场主体看,政策引导将促进护理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创业就业岗位。从社会角度看,通过将碎片化的医疗、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将促进青岛市医养健康产业的重大变革,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
生活照料将纳入居民护理保险
据悉,青岛市7万多重度失能老人中,职工护理保险参保人约2.3万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参保人约4.8万人,但是去年实际享受待遇人数仅为0.64万人,还有相当一部分参保居民未享受到制度红利。
由于居民护理保险资金筹集渠道单一、农村地区照护服务资源匮乏等原因,居民护理保险制度仅对医疗护理进行了保障,其生活照料待遇尚未纳入保障范围,这与参保居民的实际照护需求还有差距。姜水清说:“新办法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破解农村长护险这一民生短板,逐步构建起城乡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同时,青岛市已将‘实施农村护理保险提升计划’列入今年市办实事。”
据介绍,长护险资金主要来源于医保基金的划转和个人账户的自动扣费,不需要参保人另行缴费。姜水清说,通过优化筹资渠道,青岛市职工护理保险筹资规模将达到每年11亿元,居民护理保险达到1.45亿元,同时扩大了调剂金规模,为实现制度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办法突出实用性,重点保障重度失能失智人员急需的照护服务。凡是经照护需求等级评估,达到三、四、五级失能或重度失智的,都可以按规定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在保障内容上,增加参保居民生活照料待遇,与城镇参保职工一样,给予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料双重保障,实现了制度公平。医疗护理内容涵盖基本医疗保险三大服务目录,生活照护服务包括洗头、喂饭、康复训练等61项服务。不管是“医疗服务费”还是“照护服务费”,对个人的具体报销比例统一设置为职工90%,一档缴费居民80%,二档缴费居民75%(二档居民报销比例较原来提高5%)。
图源:“青岛医保”
针对不同人群多层次多样化照护服务需求,长护险设计了“居家照护”“机构照护”“日间照护”三大类护理服务形式。此外,新办法增加了“辅具租赁”服务保障项目,具体办法正在研究制定。
资金扶持+队伍培训,弥补照护资源缺口
在老年人失能失智初期,如果给予专业、精准的干预,将延缓他们失能失智的发展进程。近年来,青岛在全国率先探索延缓失能失智保障机制,建立了“延缓失能失智保障金”,将预防干预延伸至轻中度失能失智人员。本次政策调整,青岛较大幅度提高了“延缓失能失智保障金”每年的划取比例,每年可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力争尽快实现对轻中度失能失智人员的全覆盖(约24.3万人)。
当前,青岛市照护服务行业存在机构规模小型化、人员结构高龄化等问题,专业化机构和职业型人才普遍缺乏,照护服务质量难以提升。姜水清介绍,针对这一问题,市医保局将与市人社、民政和卫健等部门建立高度协同的技能提升机制,整合各部门现有培训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广大照护服务人员提供高质量、全周期的培训服务。此外,青岛市鼓励和引导外地优质服务资源入驻,激活护理服务市场,不断为医养结合产业发展赋能增效。
农村照护服务资源相对短缺,重度失能失智人员相对分散,服务成本较高,必须采取不同于城市的工作策略。在照护机构培育上,青岛将通过资金扶持,引导城市照护机构向农村拓展;在照护队伍上,鼓励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妇女参与这项工作,通过专业化的培训让她们掌握照护服务技能,就地就近为本村或邻村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服务。
具体如何参保、如何评估与服务、怎么进行结算?
场景式漫画告诉你
图源:“青岛医保”
各区市咨询电话也来了,有需求的市民可进行咨询
图源:“青岛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