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两周内第四次熔断,各国的货币宽松、财政刺激政策在全球经济舞台上轮番推出。最早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中国,宏观政策的出手也是最快的;针对疫情,中国政府强调,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不主张大水漫灌的强刺激。
七国集团(G7)领导人召开紧急电视会议,发布了“为支撑就业和产业,将采取包括货币和财政政策在内的一切手段”的联合声明。美国启动大规模的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美元全球储备货币的优势,把美国经济决策的影响迅速带到全球。法国出台450亿欧元的救助方案;英国政府表示提供3300亿英镑、相当于英国GDP15%的贷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洪荒之力”如此规模,它如何转化成为经济的有效动能?
当前的经济基本面、资本市场表现与疫情防控进展,具有高度密切的关联性,中国如此,其他国家也如此。从昨天(3月18日)交易情况看,华尔街股市对美国的强刺激政策并不买账。其根源,是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带来的不确定,决策部门和社会难以迅速反应、精准应对,单纯由央行释放流动性的手段无法奏效。
全球货币与财政政策的“洪荒之力”究竟要怎样发力,全球都在思考。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准备调动该机构总额1万亿美元的全部放贷能力,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采取协调一致和同步的全球财政刺激措施的理由越来越充分。”这是全球一体抗御疫情的勇敢积极的姿态。但其中的重点应该是格奥尔基耶娃所说的:采取协调一致和同步的全球财政刺激措施。协调一致和同步,是前提、也是关键。它还包括要尽快改善、修复因贸易战和贸易摩擦造成的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紧张的贸易关系。只有国与国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才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和同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才能产生效果。
面对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挑战,中国把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相对应的具体措施细化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18日召开会议提出:要增强紧迫感,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积极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国务院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稳就业;要求加快重大投资项目开复工,有效补短板惠民生;要根据疫情持续向好态势,在保持必要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取消妨碍复工复产的不合理规定,让更多务工人员尽快返岗,有活干、有钱赚。
央视财经评论员
责任编辑:李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