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一季度地方GDP成绩单出炉 山东广东江苏竞争激烈

2019-05-14 10:41 来源:时代周报
分享到:

对于6月30日前仍未披露年报的公司,全国股转公司将坚决予以强制摘牌,做到“出现一家、出清一家”,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形成“有序进退、优胜劣汰”的市场格局,提升挂牌公司整体质量。

日前,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也称“新三板”)发布公告称,决定自2019年5月6日起暂停未按期披露年报公司的股票转让。

据悉,截至2019年4月30日,共计10010家公司须披露2018年年度报告,除已完成披露及已提交终止挂牌申请的公司外,尚有597家公司未能按期披露年度报告。这一数据较2017年的460家公司未能按期披露年度报告有所上升。

近日,全国股转公司表示,按相关规定,对于无正当理由未按期披露年报的挂牌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将采取纪律处分等监管措施,并将继续敦促尚未履行信息披露基本义务的挂牌公司尽快披露年报。对于6月30日前仍未披露年报的公司,全国股转公司将坚决予以强制摘牌,做到“出现一家、出清一家”,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形成“有序进退、优胜劣汰”的市场格局,提升挂牌公司整体质量,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切实提升新三板服务民营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

对信披违规“零容忍”

有业内人士表示,挂牌公司不按期披露年报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不按期披露年报,可能意味着公司治理存在严重缺陷,内控制度缺失,财务核算不规范,“董监高”人员不忠实勤勉,实际控制人不诚信等。

据悉,新三板梳理分析了预计无法按期披露公司的情况。分析结果显示,这其中的大部分公司对年报编制披露工作不重视,未及时聘请审计机构,甚至有部分公司拒不聘请审计机构、坐等摘牌,有近四分之一的公司曾因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被采取过自律监管措施。因此,股转公司对于拒不披露年报的行为加强监管,能为下一步新三板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

新三板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未按期披露年报公司加大惩处力度,有利于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原则。年报是挂牌公司信息披露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投资者全面了解挂牌公司经营管理情况、理性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新三板挂牌公司作为非上市公众公司,应当按照《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按期披露年报是遵循信息披露及时性原则的最基本要求。

专家表示,挂牌公司不按期披露年报,无视法律法规和业务规则规定的信息披露基本义务和基本规范,是对市场法律规则严肃性和权威性的蔑视,是对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严重破坏,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知情权等合法利益,丧失了挂牌公司守法合规、诚实信用的行为底线。

2018年12月25日,新三板发布《关于做好挂牌公司2018年年度报告披露相关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2019年将对未按期披露年报的挂牌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给予纪律处分并记入诚信档案,相关纪律处分信息将依法向社会公开。

作为交易场所组织者,新三板将对这一触及监管红线的严重信息披露违规行为“零容忍”,对未按期披露年报的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将实施纪律处分等监管措施,并计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依法向社会公开相关处罚信息,提高一线监管的威慑力。

坐等“强制摘牌”有风险

对于597家没有在4月30日之前披露年报的挂牌公司,专家认为可能有一些挂牌公司在坐等“强制摘牌”。

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股份流动性不活跃问题尚未解决。部分公司挂牌之后,融资效应不明显,但继续留在新三板需要付出不少成本,因此有意从新三板退出。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如果公司被强制摘牌,就不用走主动申请摘牌的流程。目前,主动申请摘牌的流程中有一个关键环节叫异议股东保护。挂牌公司主动摘牌需要按照协议价格回购异议股东持有的股票。如此一来,挂牌公司往往不能顺利拿出一个让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被强制摘牌后,这个环节就搁置到摘牌后再解决。因此,如果挂牌公司今后不准备再在资本市场上“玩”,就有可能坐等强制摘牌。

“异议股东保护是目前挂牌公司想退出时最头痛的问题,为此需花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非常高。”周运南表示,但一家优质企业,如果还想在资本市场上有所作为的话,是不敢被强制摘牌的,因为这个惩罚要记录在诚信档案。未来,不论是被上市公司并购,还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有了这个污点,肯定会遇到麻烦。

数据表明,4月份新三板摘牌企业超200家。力鼎资本创始合伙人高凤勇表示,当初企业一窝蜂地挂牌新三板,不见得都是对的;如今又一窝蜂地走,也未见得就是对的。中小企业来新三板的初心,应该是通过挂牌新三板,规范和迫使自己找到一条正确的资本市场之路。挂牌是手段,发展好自己才是目的。

截至5月12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除新疆外,已有30地公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广东、江苏、山东三省GDP总量各破两万亿元,分列全国前三位;云南、贵州、西藏三地GDP增速均破9%,拿下全国三强。

总量位居第三的山东因受经济转型掣肘,一季度经济增速仅为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关兆泉坦言:“山东主动淘汰了一批落后过剩产能,但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尚需一个过程。这种动能转换的‘空笼期’是符合预期的,是我们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承受的‘阵痛’。”

在GDP增速前三的地区中,云南超过贵州、西藏达到9.7%,成为一季度增速最高的省份。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研究员王小广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差异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现象:“从当前格局来看,我国东部城市和中西部城市恰好展现了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一是以中西部城市为代表的高速增长阶段,8%─9%的GDP增速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对于上海等东部城市来说,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阶段,增速趋缓是趋势。总的来看,中西部城市快速发展能够给全国提供较大市场,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辽宁经济增速6年首回6%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城市GDP序列中,“抱团”发展的情况较为明显。

经济增速方面,创造了破九个百分点的城市均位于西南地区。此外,一季度GDP增速持平或跑赢全国6.4%平均线的19个城市中,中西部城市占13个,比例高达68.4%。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中西部地区城市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尤其是进入工业化后期后,“东部城市的传统产业和成熟技术陆续外移,而云南昆明、贵州贵阳等城市具有较强的工业承载能力,所以近几年的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

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长三角四省市拿下全国GDP总量和增速前列的多个席位。其中,江苏省以22883.8亿元的GDP总量位居全国第二;浙江省以13084亿元的GDP总量占据全国第四;上海一季度GDP总量为8308.3亿元,位居全国第九;安徽以7065.7亿元位居全国第十三。增速方面,浙江省、安徽省一季度GDP增速为7.7%,江苏省则为6.7%,但上海受工业下滑拖累,一季度GDP增速仅5.7%。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特聘教授徐长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无论是从原来的产业基础还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历来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没有之一。

相较于长三角前排扎堆,东北三省的经济总量、增速集体排在队尾。

一季度,黑龙江GDP总量为3184.6亿元,全国倒数第七;GDP增速为5.3%,全国倒数第四。吉林一季度GDP总量为2701.8亿元,全国倒数第六;GDP增速2.4%,全国倒数第一。

但辽宁经济开始反弹。今年一季度,辽宁省GDP总量为5486.2亿元,增速达6.1%。时代周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这是辽宁自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经济增速首度回到6%的水平。

近年来,在发展转型的要求下,辽宁抓住东北振兴契机,补短板、改善营商环境、发展新兴经济。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辽宁日均新登记企业418户、转化科技成果1149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9%、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增长58.1%。

刘哲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今年4月和5月,我去辽宁和黑龙江进行调研,发现当地营商环境确实有所改善,很多原来准备迁出东北地区的企业选择留下来。尤其是辽宁,目前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排名前两位的城市均在辽宁省,分别是大连和沈阳。作为传统重工业大省,前期的工业发展使得辽宁在人才环境方面确实积累了一定优势,如果能够在科技创新环境方面继续有所突破,同时注重私营企业的活跃度等市场文化提升,辽宁有望在东北重工业基地转型中率先突围。”

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梯度差异大

抱团发展的同时,城市群之间的角力愈演愈烈。

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GDP总量达42015.94亿元,平均经济增速为7.3%;同期,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GDP总量为20406.64亿元,已披露GDP增速的九个城市,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7.36%;粤港澳大湾区中九个大陆城市的GDP总量为18980.59亿元,平均经济增速为6.33%。

从经济总量来说,长三角城市群远超京津冀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徐长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长三角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人文环境、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人口数量、城市数量都是最好的,所以占全国经济的比重也是最高的。

除体量和增速差异,三大城市群的协同发展程度也有不同。“整体来说,长三角城市群经过近十年发展,区域协同已经达到比较好的状态。如果忽略后加入的安徽城市,长三角的核心十五城,经济增速发展是比较一致的。”徐长乐表示。在一季度经济表现中,长三角城市群中仅有铜陵的GDP体量和增速表现较差,其余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体量虽小,但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增速达到7%以上。

但长三角城市群面临自己的压力。受困于工业增长下滑,核心城市上海的经济增速仅为5.7%。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海汽车产量为59.33万辆,同比下降22%,成为拖累工业下滑的主要原因。刘哲指出,目前上海人均GDP已经达到高等收入水平,随着产业结构优化,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占比降低了,服务业占比则升高,“区域经济出现换挡,经济低速增长符合大趋势”。

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则显示出更大的梯度差异。

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天津处于第一阶梯,一季度GDP总量分别达到7409.6亿元、5198.58亿元;第二梯队为唐山、石家庄,分别为1485.5亿元、1444.1亿元;第三梯队为其他城市,经济总量均未破千亿元,其中张家口、承德、衡水等城市仅有300亿元左右。从增速来看,各城市也从8.6%到4.5%不等,跨度较大。

徐长乐对此解释道,出于单个城市资源环境、区位条件等影响,“各城市群存在经济体量和增速差异很正常。从目前数据看,河北仍未得到快速发展,京津冀城市间需要更好地协同,目前北京非首都功能外迁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湾区亟须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亮眼。

广东省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万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大湾区呈现比较明显的中心城市带动现象,“邻近广州和深圳的佛山、东莞、惠州,在经济发展情况上表现较好;远离中心城市的中山、肇庆、江门、珠海则稍逊一筹”。

数据显示,一季度广州GDP总量5507.71亿元,增速7.5%;深圳GDP总量5734.03亿元,增速7.6%。受广深辐射影响,一季度佛山GDP总量2266.5亿元,增速6.7%;东莞GDP总量1966.68亿元,增速7%,惠州GDP总量1013.84亿元,增速5.2%。其余四个城市GDP总量均未超过千亿元,但珠海、肇庆发展势头较好,增速均超过7%。

“粤港澳大湾区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连接香港、澳门两个重要城市。另外,大湾区的确在科技创新方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值得长三角城市群学习。”徐长乐直言,粤港澳大湾区极具发展潜力,“目前长三角领先,但未来谁领先,不一定。”

但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发展同样面临挑战。

大湾区9个大陆城市经济数据对比中,中山市引人关注:一季度,中山GDP总量741.7亿元,增速仅为2.6%。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认为,中山表现低迷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当地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二是受产业转型升级影响;三是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四是中山政府领导层变动过于频繁,缺乏产业发展所需的稳定环境。”

万陆表示,城市之间差异较大说明当前大湾区中心城市的体量还不够大、结构还不够优:“未来大湾区的区域协同发展,应注重发展中心城市及其科技创新能力,中心城市要达到经济体量大、产业结构优的程度,以此带动、辐射周边区域。”(记者谢中秀)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