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解决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尤其是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当前具有极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日前,青岛银保监局出台《辖区银行业和保险业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方案》,针对民营企业融资四大症结,着力通过四个专项行动精准发力、逐一破解,有效推进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切实为青岛市发起壮大民营经济攻势贡献金融力量。
推进“平等获贷”行动破解民营企业融资歧视
信贷准入门槛高、融资难度大、面临所有制歧视,这是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题。为此,青岛银保监局开展“平等获贷”行动,着力重塑银行保险机构信贷理念和文化,营造平等融资环境。主要从5个方面发力:一是“稳”,改善信贷理念,稳定融资预期。要求银行机构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贷款审批不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保持一致。二是“增”,增强资源配置,优化金融供给。银行机构单列民营企业信贷额度,逐步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在新发放公司类贷款中比重,逐步实现民营企业贷款占比与其在我市经济占比相适应。三是“帮”,强化帮扶支持,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探索实施民营企业名单制管理,建立企业分类清单。依托债权人委员会机制,对有市场前景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联合会商、联合支持、联合帮扶,不盲目停贷、压贷。四是“降”,降低融资成本。要求银行机构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尤其是严格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压降目标,对其贷款科学定价。进一步精简规范收费项目,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收费行为自查自纠。五是“拓”,拓宽融资渠道,发挥保险功能。强化保险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协同联动,为企业提供差异化融资服务。在风险可控情况下提供更灵活的民营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服务,为民营企业获得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开展“便捷获贷”行动破解民营企业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差、融资服务体验差,是困扰较多民营企业的问题。为此,青岛银保监局开展“便捷获贷”行动,旨在精简业务流程,改进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验。主要通过推进“一优三减”工作发力:一是优体验。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搭建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精准分析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健全优化与民营企业信息对接机制,实现资金供需双方线上高效对接,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二是减环节。精简业务办理环节,采取平行作业等方式,减少不必要办理环节和客户跑腿次数,切实提升信贷服务质量。三是减时间。优化贷款审批机制,提高贷款需求响应速度和授信审批效率,确保民营企业信贷审批效率不低于其他类型企业。四是减材料。通过制作申贷“明白纸”“告知书”等方式一次性告知客户申请贷款须提供的材料清单。加强系统建设,解决好企业重复提交申贷资料、程序繁、耗时长的问题。
开展“惠企万家”行动破解金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有效对接不足、信息不对称是引发融资难的一大症结。为此,青岛银保监局开展“惠企万家”行动,旨在强化高管层履职,加强银企对接互信,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纾困,着力实现三个“过万户”:一是持续推进“双惠”银行工作。要求银行机构争当小微企业主办银行,在贷款利率、审批时效、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签约企业更多政策优惠,提升业务办理集中度和稳定度。年内实现整体纳入“双惠”银行机制企业数量突破1万户。二是持续开展“行长访小微”活动。要求银行机构继续开展集中走访调研活动,走现场、进一线,了解企业所急所盼,摸清症结、提出措施、解决问题,推动信贷政策落地见实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年内实现整体走访企业数量累计超过1万户。三是开展保险增信助力融资活动。大力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政银保”和“政采贷”等业务,力争全年实现以保险增信支持客户数量突破1万户。
推进“容错激励”行动破解“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问题
银行自身内部机制存在短板,使得员工“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成为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一大难题。为此,青岛银保监局开展“容错激励”行动,旨在强化尽职免责,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压实主体责任。主要通过三项工作发力:一是构建尽职免责机制,实现“敢贷”。要求银行机构健全民营企业授信责任管理体系,完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愿贷”。要求银行机构每年年初制定民营企业服务年度目标,在内部绩效考核机制中提高民营企业融资业务权重,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三是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实现“能贷”。要求银行机构遵循经济金融规律,坚持审慎稳健的经营理念,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和精细高效的管理机制。科学设定信贷计划,不得组织运动式信贷投放。
下一步,青岛银保监局将持续有效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和改进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为我市壮大民营经济攻势贡献高质量金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