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多家机构预期2月新增信贷达万亿元

2019-03-07 08: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多家机构近期发布了对2月金融数据的预测。受到春节因素影响,业内人士普遍预期2月新增信贷和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将较1月出现一定回落,具体而言,大部分机构预期2月新增信贷在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新增社融规模环比也将大幅下降。不过,2月信贷等金融数据较1月回落属历史规律,若综合考虑今年1月和2月整体数据,金融数据持续回暖的趋势将不变。而展望未来,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变,央行将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金融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春节因素将致2月单月数据回落

今年1月的金融数据十分抢眼: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创下单月增量新高。业内人士普遍预期,考虑到春节因素,2月新增信贷以及社融较1月在数据上会出现一定程度回落。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报告称,影响2月信贷增量最主要的因素是季节性特征。但央行定向引导信贷支持实体的方向未变,信贷增速大概率会维持相对稳定,并不会因为季节性特征而出现大幅回落。报告预计,2019年2月单月信贷增量约10000亿,增速维持在13.5%。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预期,2月新增贷款达1.1万亿元,新增社融达1.26万亿元。他表示,2019年1月新增贷款创历史月度增量新高,主要是2018年四季度储备项目大量在1月投放,因而留到2月投放的储备项目想必不多。此外,2月只有28天,且包含春节,工作日明显少,1.1万亿的新增信贷算是处于不错的水平。

兴业研究报告指出,从票据利率来看,2月信贷额度仍然相对充裕,但受季节性因素影响,2月新增信贷规模可能下降至0.95万亿。社融方面,2月工作日较少可能使债券融资额较1月下降,企业开票意愿或出现季节性降低,带动新增社融规模下降至1万亿。

2月信贷等金融数据较1月回落属于历史规律。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在1月金融统计数据解读吹风会上表示,银行普遍有“早投放,早收益”、争取“开门红”的经营传统。从历史规律看,1月份是全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2018年1月新增贷款为2.9万亿元,是当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贷款情况与去年同期情况类似,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属于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考虑到春节因素,应把1、2月份甚至一季度的数据统筹考察,不宜对单月数据过度关注。

社融规模回升态势不改

而从结构上看,大部分人士预期,2月社会融资规模中票据融资规模会有相应收缩,而中长期贷款以及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规模可能将有所提升。

2019年1月,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余额10.48万亿元,同比增速23.24%;票据融资余额6.3万亿元,同比增速60.6%。票据融资增长较快引发各界关注。湘财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员祁宗超表示,票据融资方面,2月份票据直贴利率中枢有所提升,叠加监管层对于票据套利行为的监管趋严,预计2月票据融资较1月有较大幅度的回落。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表示,预计中长期贷款比例可能上升,因为基建项目一旦开工往往会带来一段时期内持续的融资需求。她还表示,地方债继1月净发行4180亿元后,继续同比大幅扩张。预计2月地方债净发行将超过3000亿元(包括一般债和专项债)。与此同时,随着股市回暖,股权融资也明显加速。信用债净发行亦同比扩张。综上所述,社融中的非贷款融资增量将保持高位。

大部分业内人士表示,若综合考虑1月和2月数据,可以看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正在逐渐加大。展望未来,社融规模有望持续回暖。“随着稳信用政策逐步发挥效果,叠加2018年二季度和三季度表外融资下降较多带来社融低基数,预计未来半年社融增速处于回升通道中。”廖志明说。

梁红也表示,考虑到今年地方债额度上升、地方债发行节奏前置,调整后社融回升的态势有望在2019年上半年延续。与此同时,随着基建投资增长加快,中长期贷款的发行也有望向好。另外,利率走低、财政投放发力、监管边际宽松也有助于在近期稳定非标融资存量,并提振包括城投债在内的信用债发行。

货币政策不会大水漫灌

金融数据的回暖部分得益于货币政策的发力和传导,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表示,稳健仍是货币政策主基调,不会大水漫灌,且央行将更为强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用定向工具,引导金融切实服务实体。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1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稳健的货币政策立场没有改变,“稳健”强调了货币政策应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增强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强化逆周期调节,同时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保持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多,也不能少。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从实际动作来看,本轮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对于定向工具的使用,更多地聚焦于解决结构性问题,2018年至今央行全面降准仅使用一次,整体上并未大规模释放流动性。他同时表示,在当前货币政策工具愈加丰富、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未来进行传统意义上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将更加注重传导机制的疏通。相比于是否会降息这个话题,央行当前更加关注实际贷款利率的变化。事实上,传统意义上调节贷款基准利率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已经降低,从官方表态来看,未来央行对于利率的调节将更加注重OMO、MLF等创新流动性工具政策利率对于市场利率乃至借贷成本的传导。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下一篇

地方金融监管出重拳补短板

2019-03-08 08:00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