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季度上升出清需“开足马力”

2018-12-03 07:00 作者:邵志媛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分享到:

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银行业三季度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7%,较去年同期上升0.1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率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上升。

不过,随着上市银行三季度业绩报告的相继披露,可以看到,银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发展,净息差整体回升,规模稳健增长,资本充足率情况明显改善,资产质量逐步企稳,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力度不断加大。

今后,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持续推进落实,银行不良贷款的出清速度有望加速。

不良资产率连续三个季度上升

根据银保监会此前公布的数据,去年全年四个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1.74%。从今年开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开始上行,今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商业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5%、1.86%和1.87%,也就是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率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上升。

西班牙侨声报首席评论员司徒正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率连续三个季度上升,是受到相应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综合性影响。

“首先,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对于商业贷款和商业贷款利率进行了不同方面的解读。近期央行提出财政政策不够积极,对国有金融机构资本金支持以及地方政府债务整顿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国有金融机构资本不足问题凸显,年初以来,在控杠杆的政策基调下,财政部持续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同时金融监管也不断推进,这导致金融机构对实体融资剧烈收缩,特别是表外融资。其次,从微观层面上说,企业融资渠道的相应缩减,导致部分资产缩水,坏账率增加,市场上大环境的不景气也导致企业资本回收时间延长,不良资产出现了较高比例的提升。”

民生银行(6.04 -0.33%,诊股)(5.79 +0.35%)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目前我们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包括一些需求也在减缓,使一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导致了信用违约事件发生,出现了银行不良率上升的趋势。另外,我们从去年开始加强了金融监管,特别是针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以后,导致融资收紧,这也使一些企业由于流动性紧张,导致了违约事件发生,也导致了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提高。

多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不良资产暴露的区域上看,东北、环渤海、西部地区的不良率仍呈上升趋势,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则出现下降。

从行业看,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不良率仍较高,房地产行业将进一步重构,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上升。

“分机构看,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不良率出现分化,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7%、1.70%、1.67%、4.23%,分别较6月末下降0.01%、上升0.01%、上升0.1%、下降0.06%。”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银行不良资产率的提升,直接关系到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就是说银行的相应存贷款能力削弱。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核心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4%以上。在去杠杆化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的今天,银行增加自己的风险杠杆和风险防范意识,势必就会收缩对于部分中小型企业或者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收缩贷款的范围和贷款的行业产业,要求更加严苛的企业资质和资产证明,事实上降低了市场的资金流动速率。不良贷款比例的提升,企业融资的难度会更加提升,无疑对于面临经济形势不景气下苦苦挣扎的中小企业家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消息。”司徒正襟说道。

吴琦指出,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加强资产分类准确性的监管要求,加速了真实不良的暴露,导致前两个季度不良贷款增幅明显。三季度以来,随着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的落实,企业经营逐步好转,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压力有所下降。

不良贷款出清应加速

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相对复杂。国际经济金融政策的外溢效应、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等潜在风险依然存在,而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也在持续调整的过程中,部分领域潜在风险的防控任务依然较重。

未来商业银行不良率将会呈怎样的发展趋势?

目前,“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与核销,关注类贷款占比连续八个季度环比下降,潜在风险逐步释放,预计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将持续得到缓解。此外,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增速持续明显高于不良贷款增速,拨备覆盖率较上季度末增加2.03个百分点至180.73%,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总体稳定可控。”吴琦对记者说道。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随着我国货币政策灵活性增加,未来商业银行不良率将保持稳定,并且有可能出现下降。“从三季度开始,政策灵活性开始增加,从原来的防风险为主导的监管要求开始走向"六稳"。估计在灵活性增加的情况下,放贷规模会有所上升,在计算不良率的时候,分母会增加,不良率增长可能不像以前那么快,或者会有所下降。”

但司徒正襟却表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未来商业银行不良率将保持一个中短期内持续增长的状况。

他认为,不良贷款率其实是和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的。之前一度盛传的对于风投等投资性基金企业征收较高的税收,使得不少投资机构将自己的投资范围和投资领域做了相应的缩减,市场上的流动性资金越来越少,流动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性资金也在不断地缩减。

未来,要进一步减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维护地区金融市场的稳定,确保金融机构和关联企业的正常借贷。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转型提供助力,振兴实体经济。司徒正襟表示,银行应紧跟国家政策,做好相应配套。

“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防止多领域交叉风险的发生和传染。严格执行信贷政策,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以及贷后管理等操作环节健全管理,优化流程,堵住"疏漏"。同时,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综合运用现金清收、重组重整、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处置风险资产。此外,需要尽快建设完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潜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总体来看,报告指出,虽然部分领域潜在风险需要重点关注,但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以及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将得到缓解,逾期和关注类贷款等前瞻性指标也将出现持续向好的趋势,盈利能力提升则有助于商业银行继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降低存量风险水平。预计2018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保持总体稳定,年末不良贷款率仍将控制在1.9%以内的水平。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