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两家平台获得备案了!
我们的心半颗落到肚子里了,
3月份,福建、合肥、厦门、广州都开始了P2P验收,
4月和5月份,会有更多的平台通过备案,
备案这个不确定的风险,终于要落地了。
1、已经有两个小平台通过了备案
厦门的乾方位、农金宝互金两家平台已经在官网公布,获得厦门金融办正式备案文件。
此前,这两家平台厦门金融办都进行了备案公示。
这两家平台完全按照监管要求的流程进行备案的,所有手续都齐备,公示过后,厦门金融办并没有翻案。目前算是基本确认这两家平台通过备案了。
厦门是监管出台文件最早的也是最细的地方,厦门这2个平台通过备案,给全国做了带头和示范。
乾方位、农金宝互金这两家平台多多仔细查了一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乾方位是一家民营平台,主要业务是供应链金融,标的信息披露很有限,而且并没有开展多少业务,整个平台运营和发展还处于非常非常早期的阶段。
农金宝互金(注意不是农金宝),到是有些背景,两个上市系相关公司的高管成立的平台,虽然名字叫农金宝互金,但主要业务是一些企业借款,平台的信息披露虽然形式上符合监管要求,但借款项目披露的实质信息并不多。整个平台也是发展的早期阶段。
说句题外话,看完他们多多不由感概,这两个平台如果不是因为备案,估计这辈子都不会被我们投资人注意到,即便注意到也会当成地域四线小平台直接被忽略。而现在他们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备案的市场红利真大。
要说这两家平台和其他平台有什么显著不同的话,那就是非常非常的袖珍。
乾方位成立至今的交易额只有2800多万,待收只有574万,待还借款人只有21个,2月投资人只有35个。
说实话,这是多多近几年见过最小的平台,没有之一!!!
农金宝互金稍微大点,但累计交易也只有1.4亿,待收只有2300万。借款人只有174人,2月投资人只有592人。
这就是目前的监管现状,越是小的平台越容易备案。
现在合规列了100多条细则,但归根到底是业务符合限额,一一对应。小平台业务规模小,坏账少,财务非常干净,业务只有几十笔,很容易整改合规。比如,乾方位只有35个借款人,想不合规都难。
金融办目前也没有故意刁难平台,只要按照细则合规,程序全部符合,就能全部通过备案。
2、备案“不过如此”
大家可以去通过备案的两家平台瞻仰一下,看看通过备案的平台长啥样。
估计看完后大家和我的感受一样,折腾了这么久的备案就这样?
我们投资人本以为监管整改会非常严格,区金融办验收完还要市金融办验收,还要通过银监局的拍板。一级一级验收下来,会给平台出很多难题。毕竟较真起来,99%的平台都或多或少有问题。
但从厦门备案的实际情况来看,地方金融办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不会穿透到平台的每一笔业务和风控,只要符合纸面文件上列清楚的规定,按流程申请,监管就会批准备案。
按这个标准来看,备案开的口子还是比较大的
还没有备案的平台,只要对照监管下发的文件,一条一条整改,完成整改合规,然后按照流程申请,一步一步下来基本都能通过备案。
至于平台过去是否有黑历史,业务到底如何开发,风控做的到底怎么样,未来如何发展,金融办统统不会深究。
而且目前监管还有另外的口子,就是小平台和小地方。
小平台是最容易合规的,越小的平台反而越容易合规,只开展了几十笔业务,掰着手指头就能算清楚,想不合规都难。小平台数量庞大,万一有平台无法通过备案,还可以通过剥离业务,收购小平台的方式完成备案。
另外现在小地方的监管是比较松的,据有分量的媒体报道,小地方的备案不会完全按文件来,还会考虑招商引资、财政税收,会放松不少。一些小地方的平台已经拿到了备案,只是还没有公开。
3、备案只是初级筛选
从目前的监管文件和最终落地看,监管并没有解决我们投资人的实质问题。监管备案并不能从实质上穿透风险,打开风险的黑匣子,也没有提高平台股东实力的门槛。监管依然比较粗糙,只能起辅助作用,帮助投资人进行初级筛选。
目前监管核心帮我们投资人解决两方面问题:
第一监管帮助投资人将平台业务全部扭转成了小额分散的业务,这点能一定程度降低行业风险。
第二是辅助性的银行存管+信息安全+信息披露+律所和会计所的审计,这点能一定程度规范平台,但不解决根本问题。
监管要求的这两点最终结果是能过滤掉大额标平台和一些动机不纯的平台,能使得我们投资风险降低20%左右,但核心的业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监管依然监控不到,依然只能依靠我们投资人自己把控。
备案基本是银行存管的进化版,只能帮我们投资人完成初级筛选。备案通过的平台,我们投资人还要进行第二道风控,这一点要务必注意,尤其是新人,千万不要觉得哪个平台通过了备案就去无脑投。
虽然监管没有一步到位彻底解决我们的投资风险,但总体上多多觉得监管这样做,对我们投资人是好事。大多数平台依然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这样我们才有扩大投资利润的空间。
多多希望,P2P行业经过近2年的折腾后,这次能彻底解决政策性风险,让P2P行业安安心心发展,让我们投资人安安心心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