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标荒
年后,互金行业出现了全市场范围内的标荒,各大平台上抢标现象严重。
远望认为很正常,其实每年年后都是这样。今年的特殊点在于,由于临近备案,很多投资人不敢投小平台了,也不敢投长标了;全都在投短标,保持观望。这直接导致大平台的短标格外抢手。
关于降息
年后,不论规模大小,平台普遍在降息——小算盘打得啪啪响,反正节后标荒,降息一下,可以把一些投资人赶走,这样不仅节省了资金成本,还能使留下的投资人都投上标。
那么未来,整个行业的收益率是否会进一步下调呢,尤其是在备案年这种特殊形势下。
远望的第一个预测是,今年会呈现新的二八效应,不仅仅是体量的二八效应,更是收益率的二八效应。大平台的收益率可以降到很低,因为它有更多的资金、流量来源和忠实投资人。
这个收益率有多低呢,各位可以参考陆所长和几个交易量过千亿的大平台。而小平台的收益率还是能保持在一个相对可投的水平。
远望的第二个预测是,网贷行业的综合收益率在今年会继续下降一个点左右,但主要原因与第一个预测有关,即被成交量占八成的大平台拖累。根据风险定价机制,网贷行业的综合收益率在现在基础上下调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但是某些一线平台还是要降的。
对这些平台来说,反正口碑好、资金量足、不愁没人投,多降一点就能多赚一点。因为体量上以一顶百,因此直接拉低了整个行业的综合收益率。远望只能说,那些把月标的年化收益率降到6%以下,年标的年化收益率降到8%以下的平台绝对是在耍流氓。
关于投资策略
1、不要盲目投资。不要因为看好的平台没有标,就退而求其次,随意找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平台投资。
2、现在很多投资人有一个观念,认为网贷备案在即,备案前所有平台都是一样的,那还不如去打新、薅毛,等哪个平台备案了,我立马收手,老老实实去投资这个平台。
这种心态似曾相识,那就讲点往事吧。
回溯去年上半年,各个羊毛群异常活跃,某些年化大几十的「大神」都是羊毛群里的KOL,纷纷表示年底是风险的高发期,所以还规划了时间表——
「12月份暴雷期开始,所以11月份就要停止薅羊毛;既然大家都知道在11月份收手,那么平台的资金流肯定会立刻受影响,所以咱们要留有提前量,那就提前到10月份甚至9月份停手。」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8月份雷潮就来了。然后到9月份的时候,这些群里就再也看不到「大神们」发言了,令人唏嘘不已。
再讲个互金圈的笑话:作为一个投资互金三年的老人,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年化收益率低于8%?薅羊毛。
3、对于一些担惊受怕到转而在余额宝里抢投资额度,甚至跑去买近期「高涨」的理财产品的投资人。我的看法是,没必要惊慌失措。
可以讲,很多资质优秀的平台通过备案是板上钉钉的事。所以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在平台即将备案,打算降息前,赶紧买个长期标,锁定长期收益。
具体多长呢,个人看法是,有标期中途退出机制的(这种机制包括锁定/封闭期后退出、债权转让或等额本息),完全可以投资1~3年的;没有退出机制的,投资1年标就够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发生超大号黑天鹅事件,这些稳健运营的平台最槽糕的结果也不过良性清盘罢了。
4、众所周知,远望一般不看重存管、ICP证等所谓的合规备案标配,而更看重平台的资产端。从资产端的角度讲,刚从大标模式转型过来的平台不建议投。
第一,大标的消化难度大。不少发大标的平台,业务是真实的,借款人资质虽不佳,但也绝不是老赖。只是借款金额实在太大了,几千万一次性根本还不上,只能每次周转一点还一点,剩下的就长期在平台发大标续借。
在这种模式下,只要平台的资金流不断,借款人财务状况没有恶化,也不会有大问题,平台可以维持正常经营。但现在备案强制性要求消化大标,直接导致借款企业各种还不上。如果一直拖到6月份都消化不掉是很麻烦的。
第二,没有在小额借贷领域长期深耕的经验和资源。某些平台长期以大标为主,在监管要求下,用各种方式终于把大标消化了。但平台业务还是要拓展,那么要么去接别人的资产端,要么自己开发小额的资产端。
接别人的资产端,各种受制于人,还常常把控不住风险。开发自己的资产端,结果发现风控模型漏洞百出,逾期率和坏账率根本压不下来,比如个人信贷。不然就是发现对团队和资源的要求高,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根本玩不转,比如农业金融。
最后话说回来,其实备不备案没多大区别。如果平台备案了就真的代表安全,那咱们在备案后找一家收益率最高的备案平台投资不就好了。
平常心对待合规备案,就如同平常心对待银行存管,你也就能吃得香、睡得着、赚得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