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崂山区:厚植资本沃土 培育上市"热带雨林"

2025-08-15 10:16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讯  记者 姜亚玲)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衡量地方经济活力的“试金石”。时隔两年,作为青岛资本市场高地的崂山区以一己之力,担当起青岛资本市场破冰重任。

7月25日,位于崂山区的青岛泰凯英专用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凯英”)成功闯关北交所IPO,成为青岛今年首家过会企业,有望成为青岛辖区境内第66家上市公司。

距离盘古智能2023年7月14日在深交所上市,过去整整两年,这段时间,青岛A股上市之路经历了少有的空窗期。

在国内资本市场收紧的背景下,此次泰凯英的成功闯关尤为珍贵,这标志着崂山区在打造资本市场“崂山板块”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一步。截至目前,崂山区已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15家,形成了“主板引领、多板联动”的上市企业矩阵。

“隐形冠军”的成长密码

泰凯英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体现了崂山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精准施策。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泰凯英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聚焦于全球矿业及建筑业轮胎市场,凭借大吨位起重机轮胎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超60%的绝对优势,成为全球工程轮胎这一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轮胎生产国,而山东是中国轮胎生产第一大省。目前,青岛有三家龙头轮胎企业已经实现了A股上市,赛轮轮胎(601058)、森麒麟(002984)、青岛双星(000599),这些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工厂及庞大的产能。

在强手林立、竞争激烈的轮胎市场,泰凯英则另辟蹊径,聚焦技术难度高的轮胎细分市场,采用了独特的“轻资产+强研发”创新发展模式,将主要资源投入设计研发环节。

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的调研及统计,公司2022年工程子午线轮胎国内市场占有率总体位列中国品牌第3名;在全球工程子午线轮胎市场,公司位列全球品牌第8名。其中具有代表性之一的大吨位起重机轮胎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超过60%,总体位列国内外轮胎品牌第1名。

据该公司招股书显示,此次泰凯英IPO拟募资3.90亿元,主要用于全系列场景专用轮胎产品升级项目、专用轮胎创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专用轮胎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项目。

作为轮胎细分领域当之无愧的行业“单打冠军”,泰凯英凭借持续的创新驱动和卓越的市场竞争力,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更在国际舞台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实力。这一发展路径完美契合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使其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资本市场的新锐力量。

创新生态孕育上市“雨林”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谁抢得了资本先机,谁就拥有了布局新经济的蓬勃力量,谁将占据发展的制高点。

泰凯英的崛起,映射出崂山区产业培育的系统布局。“建设国内一流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将科技创新融入产业发展始终,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与韧性。

作为青岛财富管理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崂山区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作用,打造科创、产融深度融合发展生态,成为青岛市科技创新资源密集区、重点功能区域布局区和高端新兴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围绕“7+4+1”现代化产业体系(七大主导产业、四大新兴产业、一批未来产业),崂山区构建起从“专精特新”到“隐形冠军”、从“瞪羚”到“独角兽”的全生命周期培育机制。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瞪羚企业27家,为资本市场储备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崂山区始终坚持把上市作为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营造鼓励上市、支持上市、服务上市的良好环境,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解难题、担风险、强实力,旗帜鲜明地支持崂山企业争当资本市场上乘风破浪的弄潮儿。

为打造最优上市生态,崂山区创新推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立上市“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设立产业扶持基金,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搭建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实施“金种子”培育计划,储备上市后备力量。

良好的科创金融生态环境,孕育出众多富有创新活力的上市公司。目前,崂山区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5家,其中,主板7家,创业板4家,科创板、北交所、B股、港交所各1家,涵盖了金融、科技、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上市企业格局。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崂山区的加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为上市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截至2025年7月31日,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总数达到2189家,累计帮助挂牌企业实现融资602亿元。

作为青岛金融改革创新的“主阵地”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崂山区以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以创新生态培育产业沃土,打造了一片生机勃勃的资本市场“热带雨林”。

三十年铸就资本市场高地

作为崂山众多“明星企业”的优秀代表,泰凯英此次成功过会彰显了资本市场的“崂山板块”企业群正在逐渐壮大。

回望过去三十年,崂山区在逐梦资本市场的路上踏浪前行,资本市场的赛道上留下了“崂山军团”拼搏的身影:1993年,青岛海尔登陆上交所,开启了崂山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先河;2009年,特锐德成为创业板第一股,彰显了崂山企业的创新基因;2015年和2019年,青岛银行、青岛农商行相继上市,进一步夯实了崂山金融核心区的地位;2021年,海泰新光、冠中生态等科技企业接连登陆科创板、创业板,标志着崂山创新型企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一大批高成长性企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离不开崂山独特的创新发展土壤,更离不开金融的深度赋能。

崂山区拥有各类金融机构1000多家,建立了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从股权融资、上市辅导等各方面促进科创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企业精准选择上市板块。

从企业股份化改制上市“第一步”开始,到引进战略投资者、辅导备案、申报交易所等全流程,“科创金融辅导队”和“金融管家”持续跟踪服务,统筹协调解决企业上市途中遇到的各类难题。

在相关部门的“保驾护航”下,企业上市之路更加顺畅。目前,崂山区上市公司密度、A股总市值均位居全市首位,在交易所审核、在证监局辅导等进入实质性上市阶段的企业数量也居全市前列。

为夯实企业上市基础,崂山区持续推进企业上市梯次推进体系。紧跟证监会政策导向,聚焦主导产业和科技型企业,形成“储备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目前,崂山区约有10家公司已经进入上市实质性阶段,蓄势待发。

从政策扶持到生态赋能,崂山区用三十年时间探索出一条资本市场发展的特色之路。未来,随着“7+4+1”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深入推进,崂山资本市场“热带雨林”必将更加枝繁叶茂,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下一篇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