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金融正向“新”求变,助科技企业加速跑。
记者自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青岛金融监管局围绕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与相关部门合力打好科技金融服务“组合拳”,引导金融机构构建专业化的业务管理机制,优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以高质量科技金融供给有力助推高质量科技强市建设。
截至6月末,青岛辖区科技贷款余额5754亿元,较年初增长9.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两项试点加速落地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与科技企业并购贷款两项试点的加速落地,成为青岛科技金融的一大亮色。
2024年9月,青岛等18个城市获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青岛金融监管局把握试点政策先机,组织开展“一对一”座谈,指导辖区大型银行加强与总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联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梳理解决基金落地难点堵点,推动建立一致行动决策、标准化规范化决策、资金出资承诺、项目储备等四项机制。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工、农、中、建、交5家AIC相继宣布在青岛设立股权投资试点基金的合作意向。
截至目前,青岛共签约8只AIC基金,意向总金额152.2亿元;农银投资、工银投资完成2只基金注册成立,总规模32.2亿元;山东省首个项目也在青岛落地,投资金额0.8亿元,主要投向智能驾驶舱芯片领域。
今年3月,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发布,青岛金融监管局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进行政策对接,利用“青融通”互联网平台、科技特派员团队和“科技会客厅”等线上线下渠道,开展信息发布、政策宣讲、企业路演和产融对接,力促供需匹配。对试点银行实施贴身辅导,指导全面梳理筛选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名单,全面摸排近9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并购融资需求,一企一策进行政策适用研究和项目风险评估,设计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发布一周内,青岛首批两单试点业务落地发放,落地效率居全国第二。截至6月末,已完成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授信13笔,合计46.11亿元;其中放款11笔,合计25.01亿元。
科技金融生态再进阶
持续进阶的科技金融生态是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科技创新的最大驱动力。
今年以来,青岛多部门协同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在科技、财政、金融联动上形成合力,引导带动资源资金向科技创新领域和科技型企业集聚,运用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银担合作、投贷联动等措施,全方位加强对科技创新领域金融支持。打造青岛“青科贷”“青科保”“青科担”“投(保)贷”等系列科技金融政策产品,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贷款给予贴息,对购买科技保险产品企业给予保费补贴。
目前,青岛已有191家次科技企业获得财政补贴超2600万元,企业贴息后融资成本约2.5%。
青岛各银行保险机构因地制宜探索健全科技金融服务内部管理组织形式和保障机制。通过打造科技特色支行、建立科技金融中心,加强专业研究,设立专项额度,优化审批流程,针对性满足科技型企业金融需求。部分银行机构已通过提高科技金融在内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实施差异化不良容忍度和尽职免责制度,提升基层支持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营造“敢贷、愿贷”氛围。
青岛各银行机构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创新积分、技术合同、产业链交易等信息,建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合理确定贷款期限、额度,采用更加灵活的利率定价和利息偿付方式,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丰富科技金融特色产品,通过构建“银行+核心企业+产业链”服务模式,增强对科技型企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将企业无形“科创力”变为有形“资金流”,为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金融活水。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生态驱动之下,更多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被看见,尤其是合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正成为2025年青岛科技金融的鲜明特质。
科技研发中,中试阶段作为实验室成果迈向规模化生产的必经环节,往往面临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传统融资渠道不足等难题。
青岛一家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器件开发的科技型企业,研发项目进入中试阶段,亟需持续的资金支持保障研发与验证顺利推进。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考虑到中试项目的技术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引入人保财险青岛分公司的“中试综合保险”,完成了青岛市首单“中试贷款+中试综合保险”保贷联动业务,企业获得1000万元的“中试贷款”。
为更好支持科技创新,青岛保险公司围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其应用推广、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等关键环节,针对研发损失、设备损失、专利保护等重点领域,提供与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相适应、覆盖科技创新活动全流程的保险产品,提升保险保障质效。
近两年间,青岛落地全国首单专利密集型产品责任保险,为科技企业提供侵权风险保障;创新推出“研发贷+研发险”“中试贷+中试险”的配套“保贷联动”方案,有效分担化解科技研发、转化的不确定风险,“银行+保险”合力帮助企业走好科技研发“第一步”、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青岛金融监管局将贯彻落实一揽子金融政策,着力加大金融监管同货币、财税、产业多方政策协同,推动政策资源、项目资源与金融资源高效匹配,推动各方在风险共担、风险补偿机制方面进一步创新优化。同时,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科技金融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建设,进一步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多元化金融支持,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