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金家岭金融区“十四五”期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约7.78%

2025-07-08 11:25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2025年底金家岭金融区内机构数量预计突破1500家。

“十四五”期间,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围绕打造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创投风投中心和数字金融中心的目标,持续推进金融业改革创新,有效聚集一批优质金融机构,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金融成果,五年间,金家岭金融区实现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约7.78%,为建设一流金融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现代金融产业能级跃升,金家岭金融区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关键支撑和引领作用,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三张名片”特色彰显

“十四五”期间,金家岭金融区进入快速发展期,优质金融机构纷至沓来,五年内增长约500家,预计2025年底,金家岭金融区的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数量突破1500家,较2020年增加50%。金融机构集聚效应凸显,逐步形成财富管理、创投风投、数字金融三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

财富管理是金家岭金融区着重打造的核心特色,也逐渐成为青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2019年以来,金家岭金融区先后落户了光大理财、青银理财、恒丰理财3家理财子公司,奠定了省内财富管理核心区的支柱地位,2024年末,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管理产品规模近2万亿元,在城市的同类产品规模中位列全国第五位。

高净值财富管理机构量质齐升——新增3家家族办公室,陆家嘴国际信托增资过百亿元,规模迈进全国前十。

同时,区内机构抢抓财富管理风口,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推出普惠性理财产品和资管服务,满足普通群众迅速增长的财产保值增值需求。

金家岭金融区管委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金融区已初步形成以银行理财子公司为重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部、证券公司财富管理部、保险公司资产运营部、私募证券基金等机构并存的多元化财富管理发展格局。

创投风投的区域引领性愈加凸显。截至2025年1月,区内在中基协备案的基金管理人达112家,在管基金733只,管理规模892亿元,三项指标均在全市占比30%以上。

随着越来越多创投机构的集聚,金家岭金融区形成“外资试水、国有资本主导、民营资本担纲”的创投格局——QFLP外资基金、百亿级国新债转股基金、50亿元国企综改基金,以及AIC股权投资基金等高站位基金相继落户,扎根于此的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迈入“千亿级”,资本样态的多样性持续丰富。

更成熟的创投格局,带来的是对实体经济支持能力的放大。截至目前,金家岭金融区参股基金累计投资项目已超1250个,投资规模近500亿元。

数字金融的特色渐显。2021年以来,金家岭金融区积极争取人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专项政策支持,打造具有财富管理特色的金融科技产业园区,集聚联动优势、数金公共服务等80余家数字金融企业。

已连续举办三届的青岛数字金融创新大赛,用数十个领先创新案例为金家岭金融区在数字金融领域取得的成绩作出注脚;成立数字金融产业联盟,打造全省首个数字金融行业交流平台和领域研究平台;持续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在国内首次实现数字人民币轨道交通无网无电支付,数字人民币试点走在全国前列。

“三张名片”的加持下,金家岭金融区已吸聚千余家机构,涵盖24类金融业态,聚集近1.5万名金融人才,形成机构、人才、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的有机生态。

与之同时,业态齐全、生态完备的庞大金融有机体在拉动GDP、税收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2024年,金家岭金融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03.15亿元,增长5%,实现金融业税收81.13亿元,占全市金融业税收收入40.7%,区域金融能级显著提升。

产融协作成效斐然

“十四五”期间,青岛进入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改革开放深化期等重要节点,金家岭金融区以强大的资本和多元化的金融工具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成立以来,创新始终是驱动金家岭金融区产业进阶、服务能级跃升的深层动力。“十四五”期间,金家岭金融区涌现一批“首发”“首秀”的典型案例,持续夯实其北方金融创新高地的角色。

青岛农商银行获得深交所债券交易参与人业务资格,成为全国第一家同时在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拥有自有交易单元的农商银行;青岛银行成功换领由中国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填补了山东省内地方法人银行托管资质的空白;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获批开展非上市公司财务顾问创新试点,成为全国首家获批开展该项试点的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全区共落地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非上市公司财务顾问创新试点等40余项先行先试成果,形成标志性引领性示范效应。

每一次创新都意味着一个或多个堵点的疏通,通过持续创新,金融资本不断流向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补齐新兴赛道、细分领域的金融短板。

以绿色金融为例,青岛银行为某电力企业发放全国首笔碳排放披露支持贷款,有效鼓励企业积极进行碳披露,通过技术改造提升单位碳排放价值;兴业银行青岛分行落地山东省首单附带“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的绿色贷款,精准滴灌绿色建筑行业,解决绿色产业的个性化难题;联储证券较早关注到国际 ESG投资主流化的趋势,积极打造ESG投研体系,制定城投债ESG评估标准,填补行业空白。

在金家岭金融区,创新不是静态的,而是流动的,每一项需求的提出,都有高效供给迅速与之精准匹配。

在市场化的“无形之手”背后,政府部门也持续创造内部互联、金融资本与产业更好互动的环境。“十四五”期间,金家岭金融区管委参与打造的胶东经济圈资本路演、济青双圈项目路演等线下项目,已成为政银企常态化对接的有效平台;线上平台“金企通”提高供需对接效率,已累计融资19.72亿元;“春雨行动”联合走访近6000户小微企业,推动授信落地近4000万元……2024年末,区内银行机构存贷款规模过万亿元,其中贷款规模突破6000亿元。

良好的产融协作机制,也成为吸引上市企业和准上市企业的“名片”。这里既有银行、保险、证券等大块头的传统金融机构,锚定科技企业和创新产业以“大”育“强”,也有创投风投等资本风向标,敏锐捕捉科技领域成长势头,投早投小投未来,以及保荐、会计、律所、区域股权交易中心等机构为企业上市和上市后融资提供接力式服务。

“十四五”期间,金家岭金融区新增海泰新光、冠中生态等5家上市企业,全区上市企业达15家。

站在新起点,金家岭金融区正全力翻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着力推动金融业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深化改革开放、筑牢安全底线上实现新突破,向着更具国际影响力的财富管理新高地坚实迈进。

(丁倩倩)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