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乏网络安全意识或对新技术不熟悉,老年人容易成为骗子的目标,是网络诈骗的高风险群体。学习了解常见骗局套路,加强风险意识,有利于老年朋友远离诈骗,安享幸福晚年。
提高警惕,识别常见骗局
常见诈骗套路
1.冒充熟人:骗子冒充子女亲友或公职人员,声称急需用钱(如住院、交罚款等)。
2.虚假中奖:通知“中奖”但需先交手续费或税费。
3.健康骗局:推销“神奇药品”或免费体检,诱导购买高价保健品。
4.恐吓威胁:冒充警方或银行,谎称账户涉案要求转账。
5.网络购物诈骗:低价商品诱导付款后不发货。
坚持“三不”原则
不轻信:陌生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保持怀疑。
不转账:任何要求汇款、转账的行为必须核实。
不泄露:不透露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日常防范措施
1.关注手机安全:
安装防诈骗软件(如“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骚扰拦截功能。
谨慎接听陌生号码,遇到“+”“00”开头的国际来电直接挂断。
2.注意个人信息保护:
不随意填写网络问卷、抽奖活动,避免泄露住址、电话等信息。
快递单.、账单等撕毁后再丢弃。
3. 安全使用网络:
避免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陌生二维码。
仅从官方应用商店下载软件,不安装来路不明的APP。
4.子女加强关爱
定期帮父母检查手机,删除可疑软件或短信。
为老人设置银行卡交易限额,关闭不必要的支付功能。
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核心是“多核实、不冲动”。通过家庭关怀和社会支持,帮助老年人强化防范意识,能有效降低受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