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7日讯 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一季度,青岛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68%,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进一步增强。
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青岛以海港、陆港、空港为核心支撑,以海运空运航线组群、中欧班列通道为骨架,不断拓展国际物流大通道的辐射范围和服务质量,越来越多国际货物在此集结、转运。一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9.3%,高于服务业增速3.4个百分点。
青岛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港口设施,构建了覆盖全球主要港口的航线网络,航线密度稳居北方港口第一。今年1至3月份,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77亿吨、同比增长2.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2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2%,彰显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发展活力。
今年1月,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成功获批,为青岛“海陆空铁”四港跨境链接全球提供新支撑。一季度,青岛地区中欧班列开行194列,同比增长17.6%,数量和增速均居省内第一。目前,青岛市中欧班列已常态化开行32条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23个国家、54个城市,构建起东联日韩、西接欧亚、北达蒙俄、南至东盟的国际物流通道。
从规模以上服务业表现来看,1至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1%。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表现尤为亮眼,增长分别达20.5%、17%。
会展、人力资源等服务领域快速发展,支撑租赁和商务服务呈现较快增长。一季度,青岛共举办展会、节庆活动41场,平均每3天就有一场会展活动,涉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智能装备、现代轻工等重点产业,展览展示面积35.4万平方米,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消费体验。当季展会、节庆客流有效转化为消费增量,拉动全市消费超60亿元。仅3月份在西海岸新区和红岛相继举办的两场国际车展,展览面积就达5.5万平方米,吸引了28.2万人次观展,成交额达25.5亿元。
一季度,全市规上人力资源机构营收66.7亿元、增速22.1%,占全市服务业营收10.2%、增长贡献率20.3%,服务带动全市引育各类人才5.43万人、引进首次来青青年人才2.38万人。
优质文旅产品供给丰富,海洋旅游、冰雪旅游、“体育+旅游”等热度不减,带动一季度青岛服务消费热度提升。3月1日,“欧罗巴2”号邮轮搭载着约500名外籍游客,缓缓驶入青岛国际邮轮母港,正式拉开青岛2025年邮轮旅游季的序幕。预计2025年,将有6艘邮轮来青运营超40个航次,航次较去年增长约90%,预计出入境游客将突破8万人次,成为青岛文旅消费新的增长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