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市场监管放心码”覆盖线上线下5.5万家餐饮单位,打造43处“优秀规范化农贸市场”,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76项……记者从2月13日召开的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获悉,过去一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我市将围绕服务中心大局,聚焦保障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锻造高素质队伍,开展“放心消费”、食品全链条安全、质量标准品牌集成、知识产权全周期服务等八项攻坚提质行动,推动实现高效能市场监管,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将增强消费意愿。去年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组织全市旅游消费市场秩序整治,全系统坚持“群众过节、干部在岗”,常态化下沉一线明察暗访,实施交叉互查、问题督办等“四项制度”,压紧压实三级监管责任,促进了全市旅游消费环境大幅提升。聚焦重点领域,集中整治缺斤短两、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不明码标价等突出问题,实施执法“铁拳”行动,全系统累计办案4.6万件;创新推出“市场监管放心码”,对线上线下5.5万家餐饮单位赋码公示信用信息,以信用倒逼业户规范经营,“放心码”被列入市场监管总局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试点;压实农贸市场监管责任链条,实施违规业户退出等“四项制度”,农贸市场投诉量同比下降20%。今年我市将从机制建设、问题整治、优化环境等方面入手,开展“放心消费”攻坚提升行动,千方百计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激发市场消费活力。深入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试点,构建以“放心码”为依托的信用信息运用机制,不断拓宽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应用新场景。逐业态逐领域起底问题、锁定病灶、靶向整治,守住旅游消费市场平稳。积极探索消费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完善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拓展消费维权服务站覆盖面,优化放心消费“青岛指数”测评,打造一批放心商店、放心市场、放心餐饮、放心网店、放心街区、放心景区。
食品安全关乎百姓生命安全,是必须守牢的安全底线。今年我市将从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监管入手,开展食品全链条安全攻坚提升行动。创新食品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措施,抓好重点品种企业内部质量管控,实施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监管。以过期食品、假劣食品等为重点,用好抽检监测手段,推动重点问题重点治理。高标准抓好“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抽查”市办实事,提升食品抽检的靶向性和问题发现率。探索“源头农批市场”监管路径,联动整治输入性食品安全问题。开展校园食堂“点对点”整治,扩大“明厨亮灶”覆盖面。突出中小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着力解决经营环境脏乱差、加工过程管控不严等问题。聚焦网络外卖食品安全,集中解决网络外卖食品加工不规范、消费投诉多等问题。
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今年我市将开展质量标准品牌集成、知识产权全周期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党建引领新兴领域“四项赋能提质行动”。在质量标准品牌集成赋能提质行动中,注重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国家海洋生物制造协同创新基地、青岛市低空经济检验检测基地建设;抓好智能家电、新型显示国家试点项目和精密仪器仪表等省级试点项目,打造一批标志性示范项目。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推进标准数字化应用推广平台(青岛)建设,年内完成40项以上国家标准制订任务;以标准牵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年内完成200项以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任务。
在知识产权全周期服务赋能提质行动中,将打造“线上线下”知识产权一体化平台,高标准运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升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效率,提升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水平。搭建“国内、国外”两组维权援助网格化站点,其中国内计划年内建成服务站不少于30个、服务点不少于20个,国外年内建成联络站不少于20个、联络点不少于10个。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四个行动,全力做好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创建验收,支持1—2个区市申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园区)。开展“10 1”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分析,建立高校专利待转化清单、企业技术需求清单、重点产业链服务清单,推进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规范化建设。(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