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2025年青岛市商务系统将突出两项重点任务、夯实三大支柱、强化四项支撑、大力培育五项动能

2025-02-14 10:38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记者从2月13日举行的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青岛市商务系统将千方百计稳外贸稳外资,深化产供链国际合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用政策举措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培育外贸新动能

人勤春来早。这个春节前后,青岛外贸人“马不停蹄”,或忙着赴境外参加重点展会,或在厂内开足马力抓生产,确保年前年后的订单衔接顺畅。

2月10日,青岛智能装备企业中特科技交付了新春首批外贸出口订单。“为了赶工,车间从大年初四就开始上班。”中特科技(青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学强说,这批家电用驱动电机订单价值200万美元,是企业打开南美市场的“首单”。凭借过硬的品质,企业在国际市场树立起品牌形象,今年订单生产已排到7月份,预计一季度产值可达4000余万元。

中特科技争分夺秒抢订单进度是2.7万家青岛外贸企业拼搏奋进的缩影,在他们的努力下,2024年青岛交出一份亮眼的外贸“成绩单”。

面对2024年外贸形势,市商务局建立关键节点“日调度、日报告”机制,会同区市昼夜奋战,跟踪服务重点进出口企业,进出口增速实现了逐月回升、向好提升。出台对外贸易稳增提质14条措施,8000余家企业获出口信用保险、“十强”产业贴息等资金扶持。组织3000余家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意向成交订单超230亿元。推动产业优势转变为贸易优势,中间品出口规模超过2200亿元,占比达到42%。培育壮大新业态,在38个国家和地区布局103个海外仓,占全省比重35%。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长超过60%,助力“小商品”奔赴国际“大市场”。

外贸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25年,全市商务系统将结合青岛产业实际,紧紧围绕建设贸易强市这一目标,突出对美出口绕道突围、大宗商品进口扩量两项重点任务,夯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三大支柱,强化产业、金融、物流、口岸四项支撑,大力培育五项动能。

大力发展中间品出口。依托电子电器、汽车零配件等产业优势,扩大与重点国别供应链合作。出台对外投资带动对外贸易实施意见,支持企业通过境外经贸合作区、生产基地带动零配件、机械装备等出口。依托青岛港航贸易、仓储物流优势,在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和市北区规划建设二手车出口基地集聚区。

创新发展跨境电商和海外仓。跨境电商是今年外贸突破的重要抓手。今年,全市商务系统将用好跨境电商“组货人”业务模式和海外仓出口“离境即退税、销售再核算”税收政策,为企业出海提供系统性服务。

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市商务局正在制定助力企业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行动计划,推荐重点境外展会300个,支持2000家以上企业境外参展,充分利用展会拓展国际市场,畅通贸易渠道,促进供采对接,进一步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培育国际贸易主体。相关区市持续跟进新投产工业项目,尽快释放增量。紧盯汽车等出口重点产品项目,持续推动“颗粒归仓”。

强化政策赋能。今年将继续落实推进外贸稳增提质14条措施,重点支持境外参展、出口信用保险、进口贴息和培育国际贸易供应链头部企业。用好“商务+金融”机制,助力民营企业融资。

促外资稳增提质

加快构建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外资是关键枢纽之一。2024年以来,青岛持续加大引资稳资力度,利用外资质量结构优化提升。

2024年,青岛出台加大吸引外商投资24条措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阿斯利康、山港托克等21个世界500强项目新到账外资5.7亿美元,占比外资总量33%。外资企业服务机制更加健全,举办韩国、德国等分国别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协调解决企业诉求110余件。实施全球招商行动,赴日韩、中东等举办境外经贸交流活动9场,达成68个合作项目,总投资25.6亿美元。

全市“新春第一会”发出强动员令,要求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树牢“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理念。今年,青岛将加大稳资引资力度,紧抓项目、攻坚突破,强化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外资企稳回升。

更加注重产业链招商。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精准招商,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跨国合作。按照招商工作方案,建立洽谈、签约、落地“三张清单”,盯着项目干、围着项目转。重点推进投资欧力士金融、极石汽车、路易达孚等项目加快落地到账。发挥国际招商专班作用,开展境外经贸交流活动,推动一批项目落地。

更加注重存量企业服务。加大利润再投资力度,推动留存利润过亿元的百余家外资企业增资扩产。持续用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畅通表达渠道,解决企业诉求,稳定发展预期。

更加注重招引方式创新。聚焦金融领域利用外资,推动企业并购境外优质资产,重点抓好金融并购项目落地。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推动中东资本投向科创、绿色产业。

更加注重招商工作转型。落实国家招商引资要求,推动“标准厂房”“标准地”招商、基金股权招商模式创新。持续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强化要素保障,降低企业成本。

建强用好高能级开放平台

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现在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效率和效益,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拓展到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更加聚焦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注重发掘开放的内生动力。

2024年以来,青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平台发展实现新跃升。推进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加大现代贸易中心建设力度,集聚贸易主体超2000家。实施青岛自贸片区提升战略,推进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形成32项高质量创新成果,其中2项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14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出台深化功能区改革创新实施意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市实际对外投资25.4亿美元、增长24%,占全省比重24.5%。

2025年,青岛将继续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强用好高能级开放平台。

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积极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探索在实施数据跨境流动、影视文化外资准入等方面落地更多开放政策。出台实施全市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抓住国家扩大新一轮服务业开放试点机遇,加快编制试点总体方案,明确拟争取的政策需求,全面做好承接试点准备。

推动开放园区提档升级。推进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扎实推进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提前研究重点事项实施路径。进一步发挥功能区对外开放主阵地作用,提升外资、外贸和工业占比。

打造高能级国际经贸平台。高水平承办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健全参会企业常态化对接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影响力、美誉度。放大全省唯一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金字招牌”效应,与青岛智能家电、新型显示等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消费电子领域“广交会”。

高水平开放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提升开放的水平和能级,需要系统协调全面的大开放思维,需要各个领域、各级部门一起行动和参与进来,调动各方力量、运用各种资源,打出新的“组合拳”、合奏出新的“交响乐”。唯有如此,青岛才能将开放真正发挥出打开局面、占据主动、带动全局的战略作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刘兰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