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更给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再加力
新一轮《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发布,从“18条”更新升级至“25条”,支持对象涉及领域更多、覆盖面更广
“未来三年,青岛每年将拿出近9亿元资金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预计总投入超26亿元”,1月16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政策例行吹风会,透露了下一步青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具体思路。
据介绍,政策措施聚焦“10+1”重点产业领域,围绕支持企业发展量质齐升、强化产业创新支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聚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优化要素服务保障5个方面强化政策安排,明确25项细化政策措施,为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此轮政策措施是对2021年青岛出台的制造业“18条”政策措施的延续和升级。上一轮政策,在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中取得了积极成效。2024年前11个月,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6和1.1个百分点。全市新入选仪器仪表等2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等5个国家级城市试点,跃居2024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六位。
海信日立全球灯塔工厂生产车间。
青岛新一轮先进制造业政策措施的制定,充分研判全球产业变革最新趋势和青岛制造业升级发展最新特点,通过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广聚民策”、走访调研产业链大中小企业“问需于企”、召开行业协会及产业专家论证座谈会“把脉定向”,积极回应企业迫切需求,精准解决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对上一轮政策措施进行了更新和升级,旨在更好发挥“有形之手”的力量,推动青岛制造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聚焦重点,突出示范引领
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介绍,政策措施针对企业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制造业优质企业培育、智能工厂建设、先进产业链群培优、产业创新载体搭建、工业设计强基、绿色低碳转型、开源生态建设等重点项目及领域,采取了“强化争先创优、激励标杆示范”的政策思路,支持企业聚焦实物投入加速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做优做强、提质发展,加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澳柯玛智能制造工厂。
以企业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为例。技术改造是企业淘汰落后低端产能、实现产业优化升级、迈向中高端制造领域的重要途径。去年以来,国家大力推动新一轮设备更新,启动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对于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从青岛的实践来看,近5年来,市财政共安排奖补资金近30亿元,每年撬动受奖补企业的设备采购额均保持66亿元以上,财政投入对设备投资的放大作用达到8倍以上;累计1200多家受奖补企业的销售额、利润总额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5%、14.2%,带动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此轮政策措施中,青岛将鼓励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放在“首条”,就是对技术改造设备投资奖补政策的延续。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并符合相应标准的,按照年度设备投资额12%的比例给予奖补,单个企业当年获得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600万元,重大技改项目可提高上限至2000万元。
优质的制造业企业是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根基。政策措施提出,对新认定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智能工厂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用好省工业企业升规纳统奖励资金,推动企业提档升级。同时,支持第三方机构牵线搭桥,助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构建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将每年择优选取不超过3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促进机构,每个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创新驱动,突出向新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才能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活力。
政策措施坚持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筑牢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具体来说,青岛将进一步强化创新支撑,在创新中心建设、中试平台、工业设计、新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发力。包括对新认定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引导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重点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分别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加快“三首”产品推广应用等。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表示,下一步,青岛将以政策措施为撬动,抓好“四个强化”,不断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开展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示范应用等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遴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加速技术应用扩散。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产业链头部企业积极参与战略性急需基础产品攻关,牵头开展一批国家级产业基础再造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制定青岛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强化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引导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提质升级,鼓励龙头企业积极承担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能力建设项目,指导产业链龙头企业将中试验证和研发生产一体化谋划,培育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强化创新要素服务保障,引育一批高水平创新领军人才,引导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优化升级,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场景应用实验室。
奇瑞青岛基地汽车生产线。
与此同时,政策措施突出新兴和未来产业培育。围绕拓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空间”,聚焦应用场景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能跃升、普惠算力供给、“信号升格”、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等明确支持领域,着力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将优化应用场景开放机制;积极争取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建设;创新发放“算力券”,按照实际支付算力费用不超过20%的比例,给予企业最高100万元补贴;推动新设智算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国家一流的超算中心;对被国家级开源基金会接收的优质开源项目,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励。
集成发力,突出提质扩面
相较上一轮政策,此轮政策措施的政策体系持续优化,激励方式从“单一奖补”向“多元化支持”转变。政策内容进一步集成,支持对象从“点线培育”向“点面结合”转变,涉及领域更多、覆盖面更广。
绿色制造政策的优化就体现了这一点。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介绍,实施绿色制造,是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关键措施。2021年,青岛便将支持绿色制造的政策纳入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截至目前已累计拨付资金1480万元,有效激发了企业绿色转型的积极性,推动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制造培育梯队和能效水效领跑者创建机制,全市共培育国家绿色工厂5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国家能效水效“领跑者”4家。
在此轮政策措施研究制定过程中,对政策内容进行了优化完善。一方面,新政策将国家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奖补标准提高到50万元。据介绍,经过前几年政策的持续引导,绿色低碳成为企业发展的普遍共识,申报国家绿色制造名单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青岛市绿色制造入选数量也常年稳居全省首位。通过提高奖补标准,在提升企业政策获得感的同时,进一步引导企业向“绿”而行。
另一方面,政策内容更加丰富,注重从绿色改造需求和绿色装备供给两端同步发力,全面激发制造业绿色升级内生动力。既包括支持企业绿色改造和产业绿色协同,争创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也包括支持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生产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强化供给能力、做大绿色产业。
同时,此轮政策措施压缩一次性奖励政策,着力构建起“示范激励+普惠支持+鼓励引导”的政策扶持体系,充分释放政策效能。注重强化“亩产效益”评价,树立“激励先进、淘汰落后”的鲜明政策导向,形成支持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加大政策公开和解读力度,加快出台政策配套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政策兑现的标准条件、申报材料、兑现流程等,抓好政策落地落实。同时,将持续跟踪政策兑现落实及绩效评价情况,通过实地调研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动态开展政策全周期评估,结合评估情况,适时对政策内容及实施路径优化调整,切实提高政策整体效能,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孙欣)
从“18条”到“25条”
《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聚焦支持企业发展量质齐升、强化产业创新支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等5个方面推出25项细化政策措施,既是2021年青岛出台的制造业“18条”的延续,同时也对上一轮政策措施进行了更新和升级
●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列“首条”
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并符合相应标准的,按照年度设备投资额12%的比例给予奖补,单个企业当年获得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600万元,重大技改项目可提高上限至2000万元
●加快优质企业、智能工厂等培育
对新认定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智能工厂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用好省工业企业升规纳统奖励资金,推动企业提档升级
●筑牢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对新认定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引导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重点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分别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加快“三首”产品推广应用
●突出新兴和未来产业培育
优化应用场景开放机制;积极争取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建设;创新发放“算力券”,按照实际支付算力费用不超过20%的比例,给予企业最高100万元补贴;推动新设智算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国家一流的超算中心;对被国家级开源基金会接收的优质开源项目,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励
●提高绿色发展奖补标准
一方面,新政策将国家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奖补标准提高到50万元。另一方面,政策内容更加丰富,注重从绿色改造需求和绿色装备供给两端同步发力,全面激发制造业绿色升级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