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认“马扎办卡人”
虽然这些马扎办卡人都自称是各家银行的客户经理,但记者来到距离这些马扎办卡人不远的银行网点询问时,却得到了意外的答复。
在国美旁边的一家银行内,记者向银行服务人员问起马扎办卡人是否可靠。“最好还是在银行网点办理。”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这些“马扎办卡人”所办理的信用卡功能上没有什么问题,可在银行网点办理信用更严谨、更正规,而且办卡人的客户信息更加安全,而这些“马扎办卡人”相对来说操作上漏洞较多,有可能出现泄露客户信息的情况。
而在威海路的另外一家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则明确告诉记者,不要在街边办理信用卡,“我们银行只能保证在网点办理的信用卡可靠、有效,对于在街头办理的信用卡,我们无法保证使用安全。” 办一张卡提成20元 “你今天办了12张卡,这不发财了,晚上请客吧。”就在记者采访市北公安分局旁的招商银行办卡点时,意外听到了工作人员与同事之间的一段手机对话。就此记者与这名工作人员攀谈起来,他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属于“按件计分”,大致来说办成一张卡能得到20元左右的佣金。
行内揭秘 危机一:街头办卡引发透支危机
对信用卡透支额度的放纵,是街头办卡为金融体系带来的最大威胁。在采访某银行街头办卡人时,当记者提出希望提高信用卡透支额度时,对方表示只要让单位财务帮个忙,出具一张虚高的收入证明或投保证明,就可以按照客户要求办理高透支额度的信用卡,具体额度可以从一般的3万元提升到50万元的贵宾卡待遇。
据介绍,为了实现更高的业务量,“马扎办卡人”在没有任何监管机制的情况下,往往会在办理信用卡过程中对透支额度作出一定的让步,有的时候甚至向不符合收入标准的客户,提供更高的透支服务。对于发卡行来说,虽然短期内的信用卡业务量能有显著增长,但长久来看,势必造成大量的信用卡死账坏账,从而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
危机二:客户信息暗藏外泄危机
街头办卡的另一个危机,就是不正规的办卡流程所带来的信息外泄。据介绍,目前频现街头的“马扎办卡人”,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与银行签订办卡协议的信用卡中介公司,虽然挂着的招牌是不同银行,可经办人却往往是同一家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相互之间经常共享客户资源,以顺利完成自己的办卡任务。更为严重的是,与银行网点相比,这些“马扎办卡人”缺乏专业素质,实际工作中也缺乏监管机制,在收集客户信息的时候,保密机制并不完善,有意无意中经常外泄客户信息,有的不法分子就是利用这些漏洞,套取甚至收买“马扎办卡人”手中客户信息,从事违法行为。
危机三:持卡消费引发纠纷危机
此外,在街头办理的信用卡,往往在实际使用中出现诸多纠纷。“为了顺利完成办卡业务,这些业务员往往避重就轻,主要强调信用卡的方便、礼品等,很少提及持卡人应承担的责任和支出,所以很多持卡人一用才知道,根本不是他们说的那样。”这位业内人士透露说。而在记者采访中发现,几乎所有的“马扎办卡人”都不提及信用卡年费、取现手续费、转账及汇款等相关业务的具体内容,这也为持卡人将来使用信用卡埋下了隐患。
跨地区作业监管存盲区
其实,对于街头办卡的现象,在中国银监会下发的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早有相关说明,其中对办卡的营业场所、经办人的身份及职业素质等都有严格限定,而且明文要求开展信用卡业务时,要向办卡人说明全部情况,但为何“马扎办卡人”又重出江湖了呢?
“主要是地方监管部门权限上存在盲区。”据一位了解内情的银行界人士介绍,街头办卡现象的背后是一整套产业链,这些马扎办卡人都隶属一些信用卡中介公司,而这些中介公司则跟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部门签订办卡协议,为了规避地方监管部门的查处,这些中介公司从不在注册地开展业务,而是跨地区进行信用卡业务。就拿青岛地区的街头办卡来说,大部分都由北京一家中介公司承担,而青岛的行业监管机构,因为不具备跨地区监管的权力,无法查处异地信用卡公司,而与之合作的是各银行的信用卡总部,也不在青岛行业监管的范围之内,由此造成了缺乏有效监管的现实局面。(撰稿摄影 记者 官华晨)
各银行信用卡费用 银行 年费收取(元) 取现手续费
建设银行 主卡80,附卡40 取现金额的0.5%,最低2元人民币,最高50元
中国银行 主卡20,附卡10 交易金额的1%,ATM取现最低人民币8元,柜台取现最低10元
农业银行 主卡200,附卡100 交易金额的1%,最低1元
招商银行 主卡100,附卡50 预借现金的1%,最低收取人民币10元
交通银行 主卡140,附卡70 交易金额的1%,最低每笔人民币10元
工商银行 主卡50,附卡25 本地本行无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