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和省级“专精特新”称号的优质科技企业,主营业务为新型能源技术研发。2025年,随着市场订单的显著增加,企业出现了紧迫的流动资金需求,但因主要资产已抵押,传统融资渠道受阻。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推动青岛银行积极落实政策,联合青岛融资担保集团共同赴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方案磋商,启动绿色审批通道,48小时内为企业量身定制500万元授信方案,由青岛融资担保集团提供全额保证担保,利率低至2.6%。
上述场景正是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创设“青科融”特色融资模式的缩影。自今年7月份《关于设立“青科融”特色融资模式的通知》印发以来,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依托支农支小再贷款单列50亿元科技引导专项额度,联合市科技局、财政局创设科技中小企业专属融资模式“青科融”,同步设立“青科融担”模式,通过“名单制+风险补偿+担保增信”组合,引导法人银行运用央行低成本资金支持早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截至10月末,全市法人银行累计发放“青科融”贷款10.81亿元,支持企业190家,加权平均利率2.98%。
“青科融”融资模式通过建立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机制,有力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准”、“低”、“快”三方面突出优势。
产业部门出名单,企业需求把握“准”。“青科融”支持对象为青岛市早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市科技局根据工作需要分批研究确定支持对象名单。“名单制管理”可充分发挥发挥产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了解,更好匹配企业融资需求,使企业融资窗口前移。
财政担保同发力,企业融资成本“低”。财政、担保、银行“同框办公”,并为其中符合“鲁科贷”政策条件的企业提供最高90%比例的风险补偿。同步联合市融担集团创设“青科融担”模式,青岛融资担保集团单列50亿元担保额度,担保费率不超过0.5%,优化见贷即担业务流程,提升科技型企业融资可行性。
金融服务更优化,宣传对接速度“快”。引导银行制定专项方案,强化银企对接,建立绿色通道,实现审贷放贷“加速度”。青岛银行主动“走出去”,深入园区、走进企业,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业务宣传;青岛农商银行则把“青科融”与科技金融走访行动结合,市科技局名单制逐户走访,7个工作日为专精特新企业青岛某散热器公司投放900万元,这笔年化利率仅2.9%的贷款,让企业在订单激增的关键窗口期“零断档”。
据了解,近年来,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高度重视、有序推进辖区科技金融工作,科技金融大文章亮点纷呈,如推出科技金融投(保)贷模式、挂牌首批青岛市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建立“股债贷保担”78家机构参与的科技金融联盟、成功举办全国首场科技金融交流会。9月末,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508.7亿元,同比增长25.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9.1个百分点。
以再贷款的“小切口”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让初创企业的“第一桶金”来得更早、更便宜、更省心。下一步,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将持续用好“青科融”特色融资模式,推动“青科融”与“鲁科贷”、“青科贷”无缝衔接,撬动更多银行资金支持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