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宋城演艺对外介绍了青岛项目的最新进展:青岛项目千古情大剧院及综合体已封顶,主题街区等已完成主体结构建造,下一步将进行内部和外立面装修、舞台机械设备安装等工作。业主方正全力推进后续建设,确保按期高质量交付,为青岛项目2026年7月开业奠定基础。

青岛基因与大型IP的双向赋能
作为青岛上合示范区重磅文旅项目,“丝路千古情”启动之初便备受关注。据介绍,这座集大剧院、主题街区、非遗小镇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不仅标志着宋城演艺的“文化IP+产业生态”模式落地海滨之城,更将为青岛打造“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注入强劲动力。

在文旅融合成为国家战略、消费升级催生品质需求的背景下,青岛宋城项目的开业,既是区域文旅发展的新亮点,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创新的生动实践。
宋城演艺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在于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艺术转化。青岛“丝路千古情”跳出传统文旅项目的同质化陷阱,以齐鲁文化为根脉,以海丝文化为纽带,以上合元素为特色,构建起独一无二的文化表达体系。项目聚焦青岛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定位,将崂山传说、胶澳往事、上合合作等多元文化符号,通过话剧的张力、舞剧的韵律、杂技的惊险与现代科技的光影特效完美融合,打造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文旅融合激活区域经济新生态
从杭州《宋城千古情》到佛山《广东千古情》,宋城几乎都能成为当地文旅的“新磁石”,而青岛项目不仅将成为展示青岛文化的窗口,更要成为上合组织国家文明互鉴的平台。项目中的万国街、非遗小镇等业态,既满足了游客对在地文化的体验需求,又搭建了多元文化交流的桥梁,让文化消费从单一观演延伸为深度沉浸。

青岛“丝路千古情”项目总建筑面积达4.9万平方米,涵盖演艺演出、购物餐饮、配套娱乐等多重功能,通过剧场演出与主题街区的联动,将游客停留时间从传统景区的1-2小时延长至4小时以上,甚至实现“一日游”向“过夜游”的转化。这种“时间消费”的升级,直接带动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以文旅项目为核心的经济辐射圈。
作为上合示范区的标志性文旅项目,该项目的产业价值更体现在战略层面的联动效应。宋城项目的落地,不仅为青岛文旅产业增添了重量级IP,更通过“旅游+文化”“旅游+商贸”“旅游+外交”的跨界融合,推动上合示范区的产业多元化发展。数据显示,宋城演艺旗下项目年均带动相关产业收入超百亿元,相信青岛项目或将成为激活区域经济的“文化引擎”。
演艺新模式讲好青岛故事
青岛项目作为宋城演艺的文旅布局,彰显了其商业模式的持续进化与行业适应性。从项目进展来看,大剧院及综合体已封顶,主题街区完成主体结构建造,高效的建设节奏背后,是成熟运营体系的支撑。
这种模式革新对文旅行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宋城的文旅布局,既让优质文旅IP获得更广阔的落地空间,又帮助开发者提升项目成功率。对于青岛而言,借助宋城的品牌势能与运营经验,能够快速补齐高端文旅产品的短板,实现双方共赢。
从建设现场的热火朝天到2026年7月的开业可期,青岛“丝路千古情”项目承载的不仅是一个文旅项目的成长,更是中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当丝路文化遇上现代演艺,当青岛风情融合国际视野,这场即将启幕的文化盛宴,必将成为中国文旅融合的新标杆,书写城市与文化共生共荣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