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链式发力,青岛智驾跑出“加速度”

2025-10-27 10:03 作者:李德银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链式发力,青岛智驾跑出“加速度”

前三季度,莱西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提档升级,产值同比增长56%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是全民智驾提速的关键一年,未来智驾会像空调、座椅一样成为汽车的“标配”。

作为青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高地,莱西以“链式思维”破局、以“生态理念”赋能,推动产业从“单点突破”向“集群跃升”跨越。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莱西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产值94.7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制造”)整车产量达3.7万辆,成功入选青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企业”,212柴油版等新车型相继量产下线。

从整车制造到核心部件,从产业配套到后市场服务,莱西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加速度”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链主引领激活产业动能

走进北汽制造青岛总部基地的总装车间,机械臂精准协作,工人们在生产线旁紧张调试,一辆辆极石01、新款212越野车等车型有序下线。作为山东唯一、青岛首家具备越野车、轿车、货车等全资质的整车制造总部企业,北汽制造的“成长曲线”正是莱西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的缩影。

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总部基地的生产车间,工人在进行焊接作业。张进刚摄

“今年前三季度,我们的整车产量达到3.7万辆,较去年同期实现大幅跃升。”北汽制造总裁赵涛介绍,除了传统优势车型212系列,极石01等新能源车型的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企业正加快导入更多中高端新能源车型,推动产品结构向智能化、网联化升级。

莱西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强化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当地通过“抓培育、强龙头”策略,支持北汽制造扩大优质车型排产规模,提升本土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推动其开放产能、创新合作模式,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造更多协同空间。

链主“跑起来”,项目“落下来”。在莱西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供需对接大会上,60余家上下游企业齐聚,北汽制造KD件生产项目、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产业园项目、欧维斯锂电池项目等6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落地,为产业注入新动能。“莱西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链基础让我们充满信心,KD件生产项目将成为我们抢占新能源市场先机的利器。”项目负责人李佳坦言。

作为产业发展的“强引擎”,姜山镇今年以来锚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新招引相关项目11个。从长三角到京津冀,从青岛市区产业外溢到本地企业“朋友圈”拓展,莱西正以精准招商推动项目集聚。“每一次签约都是为未来发展播下种子,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些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链式效应。”姜山镇党委书记赵帅表示。

全面重塑产业生态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多种变革性技术,产业链条更长,产业生态更复杂。产业发展不仅需要关注制造链条,还需要对整个产业生态进行全面重塑,不仅要整车的“独角戏”,更要产业链的“群像剧”。

在姜山镇润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现场,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外墙保温收尾、园区路面铺设及绿化工作有序推进。“我们计划购置30台(套)国产设备和5台(套)进口设备,重点生产汽车冲压件、座椅、线束等部件,今年全面完工后,将引入数家配套企业,打造青岛北部最大的汽车配件产业园。”青岛润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刘同兴介绍。随着该园区投用,北汽制造的本地配套率将明显提升,产业链成本进一步降低、效率显著升高。

零部件是汽车产业的“地基”。莱西市瞄准整车配套、智能座舱等细分赛道,围绕存量企业、增量项目、零整配套等方向精准发力,推动“整零互配、零零互嵌”的产业生态加速形成。

在青岛晟科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二期高阻尼减震及密封材料与制品智能化生产技改项目已投产。作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创业企业,晟科材料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密封制品研发,二期项目预计年产两千万件密封及高阻尼制品,年产值达2亿元。“我们的产品将直接配套国内知名整车企业,为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补上关键一环。”公司负责人刘奇表示。

龙头企业的“朋友圈”效应同样显著。青岛国轩电池有限公司自2016年落户莱西以来,不仅每年为新能源整车企业配套8万台以上动力电池系统,更带动上游原材料企业青岛洛维新材料、配套企业合肥力翔电池科技等落户,形成“电池材料设备”的配套链条。“我们每年在本地采购价值超千万元的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未来还将探索与北汽制造、高合汽车等形成深度配套合作,进一步提升莱西新能源产业聚集度。”国轩电池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莱西已拥有1家整车制造企业、46家零部件企业,形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机—电池—整车生产—汽车后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条,专精特新企业达12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从“规模扩张”向“价值重构”跃迁

尽管发展势头强劲,莱西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挑战。数据显示,当前北汽制造产值占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的48%,龙头企业依赖性较强。同时,47%的零部件企业因部分燃油车型市场萎缩,产值下降,下拉产业增速7.5个百分点。核心零部件方面,企业多集中于内外饰、冲压件领域,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部件配套不足。研发创新能力上,多数企业以订单式生产为主,技术投入和高精尖人才储备亟待加强。

针对这些短板,莱西将聚焦整车培育、科技创新、项目招引、检验检测、供需对接等领域持续发力。例如,聚焦整车培育,莱西支持北汽制造产能提升,加快极石MCE-1、212越野车混动版等新车型的量产下线,加大北汽制造极石01、212等优质车型营销排产力度,争取全年整车产量突破4万辆。积极对接中欧班列和青岛港,优化外贸服务环境和港口作业流程,助力整车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如今,新能源车催生的“三电”维修、电池回收等新兴领域增长势头迅猛。这种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重构”跃迁。瞄准这一风口,莱西正以“后端市场”为突破口,推动产业从“链条型”向“生态型”升级。

在检验检测产业园改造现场,工人们正加紧施工。该园区瞄准“材料研发—座舱质检—整车公告”全流程检测服务,计划引进育喆汽车、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等机构,打造覆盖胶东、面向全国的新能源汽车整车检测基地。“未来,这里不仅能为本地企业提供检测服务,更能吸引周边地区的车企入驻,形成‘检测+研发+生产’的闭环。”莱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级主任科员于海生介绍。

在服务平台建设上,莱西依托“链万企”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定期举办线上线下产品推介会、主题沙龙等活动,为企业拓展市场搭建桥梁。同时,当地正研究制定新兴零部件企业引进行业目录,重点引进车载智能终端、车规级芯片、智能传感器等企业,并鼓励人工智能、互联网、信息通信头部企业与本地整车企业深度融合,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优势企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路宽链长,竞争不在一时,而在长期价值的沉淀。”莱西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强链补链、引才聚智,力争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新高地。

从“能造车”到“造好车”,从“链式发展”到“生态崛起”,随着更多项目落地、生态完善,这片产业沃土将释放更大动能,为青岛乃至山东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李德银)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