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银行将清理“沉睡账户” 卡里钱咋办?

2025-10-24 10:27 来源:青岛早报
分享到: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启动“长期不动账户”管控或清理行动。不少市民翻出家中闲置多年的银行卡,担忧账户安全与资金去向。“什么样的银行卡会被销户”“卡里的钱会不会不见?”“银行能单方面销户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多家银行并结合多家机构公告核实发现,部分银行确实会对符合“长期无交易+余额极低”条件的“沉睡账户”进行清理,但在具体执行上,各家银行标准存在差异,储户可通过主动操作保障资金权益。

清理并非“一刀切”

记者梳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近年发布的公告发现,“沉睡账户”清理已成为行业常规操作,其核心目的是防范电信诈骗、洗钱等风险,同时优化金融系统资源。但所有银行的清理均设置双重门槛,且遵循“阶梯式处理”原则,并非传言中“直接销户”。

从时间与余额两个核心条件来看,不同银行标准存在差异。时间维度上,多数银行将“长期”定义为“连续3年无主动交易”,如工商银行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为连续3年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活期账户余额低于10元、未签订信用卡或个人贷款还款及其他代收代付协议的账户;农业银行则将期限放宽至5年,对连续5年无交易且余额为零的账户采取限制措施。值得注意的是,银行认定的“交易”仅指储户主动发起的存款、取款、转账等操作,结息、账户管理费扣收等系统自动业务不计入其中。

余额维度上,“10元”是常见门槛,部分银行甚至将标准降至“1元及以下”。例如招商银行规定,对“连续3年无交易、余额低于1元”的账户,先暂停非柜面业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机交易等),仅保留柜台存取款功能;若后续1年内仍无主动操作,才会启动销户流程。“我们不会对有余额的账户直接处理,哪怕只剩1元,也会先限制功能再提醒用户。”岛城一家招商银行的网点柜员告诉记者。另外,记者走访了解到,账户注销并非“一刀切”,阶梯式处理是多数银行的共识。通常情况下,第一步为“功能限制”,即暂停非柜面业务,让账户“只进不出”;第二步为“通知提醒”,多数银行会通过短信、手机银行推送等方式,告知账户即将被清理;第三步才是“最终销户”,且仅针对“限制后仍无交易+余额低于限额”的账户。

资金安全有保障

“账户里的钱会不会被银行‘充公’?”这是储户最关心的问题。对此,记者采访的多家银行从业人员均明确表示:“储户资金受法律保护,银行无权没收或挪用,哪怕账户被销户,资金也会留存系统,可凭身份证找回。”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账户因长期闲置且余额较低,可能因持续扣除账户管理费而导致资金扣尽,最终进入银行清理范围。在采访中有银行工作人员提到,根据《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银行可对不符合“免年费”条件的账户(如未申请免收的账户、同一客户名下账户超过2个等)按季度收取管理费。例如,一张余额15元的闲置银行卡,若每年需缴纳10元年费+12元管理费,1年半后余额将变为负数,后续若持续无交易,待余额被扣至零且满足时间条件,就会进入清理范围。

不同银行在政策上也有差异,岛城一家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她所在的网点尚未存在客户银行卡被销户的案例,所有账户销户必须由本人持身份证到网点办理,哪怕账户闲置10年,只要有余额,就会一直保留。此外,记者走访了解到,青岛银行、青岛农商行等地方性银行也倾向于“保守策略”,仅对“沉睡账户”暂停非柜面业务,不启动销户流程,但会根据不同客群需求和账户特点,做好“唤醒服务”。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可能是由于“地方性银行更注重客户关系,担心销户引发纠纷,所以政策相对宽松。”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于倢)

/提醒 /

建议储户分三步保障权益

业内人士建议储户分三步保障权益:第一步是“全面自查”,携带身份证到任意银行网点,通过“个人账户查询”功能,查清名下所有银行卡状态,避免遗漏闲置账户;第二步是“及时处理”,若账户有余额,可当场办理销户取出资金,或通过转账将资金归集至常用账户;第三步是“避免沉睡”,对希望保留的银行卡,每年至少进行1次主动交易(如转账1元、存取10元),确保账户处于活跃状态。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