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金价破千又“跳水” 专家建议:投资忌追高宜定投

2025-10-23 09:45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站在历史高位的黄金,“大涨大跌”已成为市场常态。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金价近一年涨幅已超57%。世界黄金协会更是指出,今年有望成为1979年以来金价涨幅最大的一年。

创下亮眼涨幅的同时,金价波动也显著加剧。10月17日,国内现货黄金价格达997.17元/克,刷新近一年新高;10月20日价格便回调至974.3元/克,单克降幅达23元;波动并未停止,10月21日金价再度上浮,每克上调12.5元,至986.85元/克。10月22日,金价“巨震”,降至940.4元/克,单日降幅达4.7%。

这种高位震荡的市场环境,让不同状态的投资者陷入两难。对于已入场的投资者,他们纠结于继续持有等待更多收益,还是及时获利锁定成果;对于尚未入场的投资者,“怕追高”后遭遇价格回调的担忧,与“怕错过”后续上涨行情的焦虑相互交织,难以决策。

对此,邮储银行青岛分行一位理财师分析认为,近期金价维持高位震荡的概率较大,建议投资者跳出短期涨跌,从资产配置的长期视角理性参与。“若投资者当前黄金配置比例低于5%,可考虑‘小步勤挪’的策略,通过分批购入实物金或定投积存金的方式,逐步将黄金配置比例提升至总资产的5%,以平衡整体资产风险。”

金价上涨推动品牌调价

现货黄金价格的持续上涨,直接传导至终端消费市场,带动黄金饰品克价水涨船高。

10月21日,周大福、老凤祥、六福珠宝等主流金饰品牌的足金克价均突破1290元,单日涨幅约2.5%,消费者购买同款黄金饰品的支出显著增加。

除了按克计价的黄金饰品,多家金饰品牌还宣布上调“一口价”黄金饰品价格。10月17日,老铺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调价预告称,将于10月26日进行产品提价调整。10月20日,周大福方面表示,考虑到金价持续上涨对成本的影响,计划在10月底提高定价黄金产品的零售价格,大多数产品的提价幅度预计在12%至18%。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一口价”黄金产品的克价通常高于按克重计价的金饰,但在当前金价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市场上“一口价”产品的克价已低于挂牌价。以周大福为例,10月21日其官网销售的1克“小金豆”(工费0元)价格为1146元,而当日该品牌足金挂牌价已达1292元/克。

业内人士指出,“一口价”黄金产品在变现或换新时,通常按实际克重和当日金价进行折算,会扣除相应的损耗费和手续费。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详细了解回收规则,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产品类型。

投资金条单克降至千元以下

除了消费端的黄金饰品,投资端的银行金条价格也随现货金价同步波动,且在10月中旬迎来关键节点,克价突破千元大关。

“10月17日那天,银行投资金条价格创出新高,50克以上的投资类金条克价达到1003.2元,较上一个工作日每克上涨23.4元;首饰类金条1088.2元/克,生肖金条1023.2元/克。”邮储银行工作人员回忆道,当时多位银行从业者都感慨“金价破千,算是见证了历史时刻”。

但高位行情并未持续,随着10月22日国内现货黄金价格大幅下降,银行投资金条报价也同步下调,克价重新回落至千元以下。据金投网数据,10月22日建设银行龙鼎金条售价降至948.45元/克,较上一个工作日每克下调64.25元;工商银行如意金条销售价降至947.99元/克,较上一个工作日每克下调69.88元,单日降幅显著。

青岛多家银行网点工作人员介绍,黄金价格突破新高,咨询量明显增多。同时,价格的剧烈波动,让部分前期入场的投资者萌生变现想法,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已“站在山顶”的投资者,急于落袋为安。需要关注的是,各大银行在办理黄金回购业务时,要求普遍严格统一:回购的实物黄金必须为本行自有品牌的产品,并需出示发票、交易单等原始购买凭证和产品证书,同时保持黄金实物原包装、吊牌完好、无破损。银行会对黄金进行实物质检和复秤,确保其成色和重量与标识相符。

“不是每个网点都可以办理回购,需要有鉴定的资质。”一家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说:“如果只投资,不建议把黄金提走,可以代保管,涨了之后把它卖掉就可以,不用拿到手里。”

相比于银行投资金条5克起步的投资门槛,积存金业务因投资门槛较低而受到投资者青睐。工商银行青岛某客户经理表示:“从去年开始,我就一直推荐客户购买我行的如意金积存产品。持有黄金是一个长期过程,投资金条5克起步,对部分小额投资者来说门槛较高;而积存金业务1克起购,还支持定投,更适合普通投资者分批布局。”

银行机构密集提示风险

面对高位震荡的黄金市场,不仅普通投资者陷入纠结,专业机构与银行也纷纷释放风险信号,通过调整策略、发布提示等方式,引导市场理性参与。

10月21日,国际机构花旗银行率先调整立场,明确表示短期内看跌黄金,并将0-3个月黄金目标价设定为4000美元/盎司。要知道,该机构此前曾长期维持看涨观点,此次立场转变,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黄金市场的不确定性在增加。

除了机构观点调整,多家银行也同步行动,一方面密集发布风险提示,另一方面调整相关业务政策,降低投资者风险暴露。近日,光大银行率先出台具体措施,发文称自10月20日起,对签约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及延期业务、但当前无持仓的客户,将通过系统调整逐步解除业务委托关系;同时,还将调整合约保证金比例。

随后,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也跟进,对近期贵金属业务市场风险发出明确提示。其中,招商银行的提示更侧重实操指导,建议投资者“及时关注持仓情况和保证金余额变化,避免因保证金不足被强制平仓。同时,合理控制仓位,注意资产分散配置,不要单一重仓贵金属,降低集中风险”。

在提示风险的同时,部分银行还结合市场需求,对黄金积存业务政策进行微调,进一步适配当前市场环境。10月14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明确于2025年10月15日起调整积存金产品按金额购买的起点,投资者按金额购买积存金产品,或创建积存定投计划时,最小购买金额由原来的850元上调至950元。这一调整虽未大幅提高门槛,但也体现出银行对积存金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引导投资者更理性地参与。

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金价高位震荡的背景下,普通投资者更应保持理性,避免被短期市场情绪左右、盲目追高;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配置需求,合理规划黄金资产的配置比例。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采取分批建仓、定期积存的方式参与黄金投资,既能平摊投资成本,又能降低短期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可能是更为稳健的选择。徐晶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