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块头”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迸发“大能量”
近日,记者从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获悉,青岛市始终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举措,已初步形成优质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创新型中小企业499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2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216家,位居全省第一,这些企业已成为助推青岛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小巨人”拥有“拳头产品”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和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均达到严格标准的优质中小企业。该类企业长期聚焦细分市场,不仅具备突出的专业技术与创新能力,还拥有占据主导地位的“拳头产品”,在强链补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青岛市培育的“小巨人”企业多集中于传统优势行业,如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值得关注的是,我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表现突出。以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宸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已在下一代通信网络、集成电路、云计算等前沿方向形成引领效应。此外,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也在全球集装箱码头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今年5月22日,该公司运营的自动化码头以桥吊单机平均效率62.62自然箱/小时的成绩,第十三次刷新了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纪录,彰显了青岛在高端装备制造和智慧物流方面的强劲实力。
作为民营经济的主体,中小企业不仅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柱,更是推动创业创新的关键力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虽“小块头”,却正在迸发“大能量”。这些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也是青岛大力扶持民企发展取得的丰厚成果。
设置两条梯度培育路径
为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和行业特色的企业需求,青岛精心设计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两条梯度培育路径。
在金融扶持方面,青岛市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优化拓展全市统一企业融资服务平台(“青融通”平台)。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平台已累计助力10799家企业获得贷款2006.8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超五成。
在技术创新扶持方面,青岛市坚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新”融合发展,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培育库,开展免费诊断咨询和专属产品服务,持续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常态化行动。截至目前,青岛已举办9场专场对接活动,落地9个签约项目,预计下半年还将举办不少于10次的对接活动,打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政企互动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青岛正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企业数字化发展。目前,青岛已推动796家企业纳入改造范围,其中238家通过验收并获得3373.7万元奖补资金支持。在智能装备领域,青岛海克斯康刚刚入选首批“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产业链主企业。当下,海克斯康以当选“链主”为契机,将拥有的108类、253款工业软件全部云化部署,打造了AI+工业软件生态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轻量化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眼下,青岛正走出一条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为核心,以金融扶持为支撑,以政策服务为保障,构建起企业—链条—政府的“青岛模式”,让专精特新“小”企业孕育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能量。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于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