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财险青岛分公司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以集中活动引领常态化金融教育,推动金融教育抓在日常、抓好长效。
为呼吁广大群众提高警惕,筑牢风险防范意识,平安财险青岛分公司精心推出系列科普,为广大消费者细说警惕“代理理赔”,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倡导消费者科学理性维权,选择正规渠道解决问题。一起“学金融、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帮助社会公众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个人信息安全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
个人信息处理前及变更处理方式、目的、种类时,应当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必需事项,获得个人的同意,除非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保密或者不需要告知的情形。
【典型案例】
车主张先生(化名)与行人李先生(化名)发生严重碰撞事故后,不法“代理人”利用李先生对理赔流程不熟悉的弱点,冒充律师介入,声称可索赔两万元并垫付赔款,同时索要李先生的身份证复印件、保单原件、银行卡等个人信息。
对话片段:
代理人:
“保险公司最会推脱责任了,没专业的人帮您,两万块都拿不到!我帮您处理,材料交给我,您签个字就行!我是专业律师,钱您先收着,剩下的交给我!”
李先生:
“这……我也不太懂,真能行?身份证、银行卡、保单原件这些交给您就可以了对吧?”
后续发展:
代理人拒绝配合提供伤情材料,并阻挠保险公司沟通。理赔员发现异常后联系李先生,李先生才得知代理人利用其信息办理手机卡、信用卡,造成经济损失。最终保险公司协助李先生追责,并提供了合理赔偿方案。
【案例分析】
“代理理赔”是不法分子通过获取消费者敏感信息进行诈骗的典型手段。案例中,代理人超出授权范围使用个人信息,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侵犯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风险提示】
1.增强防范意识:警惕第三方“捷径”承诺,通过正规渠道与保险公司直接沟通。
2. 保护个人信息:避免泄露个人金融及家庭信息,发现侵权行为及时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