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结果出炉,青岛获评“成效明显”一档城市,为连续三年上榜的唯一北方城市
青岛:跨境电商“尖子生”如何炼成
2023年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结果近期出炉,这是商务部连续第三年对该领域开展建设进展评估。全国共计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参加考核评估,结果共分四档。
通过对比三年榜单发现,每年获评第一档“成效明显”的城市仅有10个,三年上榜第一档城市共14个,其中6个城市属于连续三年上榜。
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就是“尖子生”之一,连续三年获得该项考评第一档。青岛成为三次蝉联第一档的唯一北方城市。
跨境电商已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青岛立足制造业发达、外贸货源充足等优势,全力拥抱这一外贸新业态。根植开放基因,嗅觉更为灵敏,青岛正“放手一搏”,延伸价值链,塑造竞争新优势。
青岛跨境电商“垂直崛起”
30万㎡:目前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拥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5处、B类保税场所1处,可开展跨境电商出口作业场所12处,跨境电商保税仓库30多万㎡
82个:青岛企业已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布局82个海外仓,仓储面积约5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覆盖全球、协同发展的新型外贸物流体系。与此同时,唯品会、京东、菜鸟、天猫国际、拼多多、小红书等集聚青岛,推动更多优质进口商品从青岛进入中国市场
2.7万个:目前青岛外贸企业在亚马逊、易贝、速卖通、国际站等主流平台开设店铺超2.7万个
92%:到2023年底,青岛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已扩大至850亿元,自2016年初综试区获批以来,年均增长率超过92%,可谓是“垂直崛起”
2361家:今年上半年,青岛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569.3亿元,同比增长23.8%;备案跨境电商企业2361家,占全市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的十分之一
城市间“你追我赶”
我国跨境电商从零起步,20年左右完成了从野蛮生长到逐步成熟的阶段。目前,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共计165个,城市间“你追我赶”在所难免。
位于青岛自贸片区的青岛跨境电商产业园。
通过对2021-2023年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第一档”城市分析可以看出,青岛与上海、杭州、宁波、深圳、广州等6个城市始终领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些城市在发展跨境电商中的明显优势与持续活力,其典型做法也值得后来者借鉴。
如上海,发力总部经济,集聚了一大批国际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涉及跨境电商平台、电商企业、物流和支付配套服务商等全产业链。
如深圳,全力培育市场主体,在2024年最新公布的中国跨境电商品牌影响力百强榜中,深圳占比超四成。
如广州,调动全行业资源已形成产业服务生态,并提出打造“跨境电商枢纽城市”,作出“3天送达全球”的承诺。
如杭州,“电商之都”产业赋能,特别是跨境电商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全国领先。
如宁波,聚焦“大家居”优势品类跨境服务“痛点”,全面发力出口海外仓建设,目前数量和面积位居全国前列。
这些城市都位于东部沿海,制造业基底厚、物流网络发达、熟悉外贸环境,接受新事物速度快,发展跨境电商的先天优势明显。
而这些成功经验的“外溢”效应,又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快速赶超,从榜单分布区域也能看出端倪。2021年“第一档”城市中9个位于东部地区;2022年和2023年“第一档”城市中,中部地区1个(郑州或长沙),西部地区1个(成都或重庆),由此可见,全国综试区建设和发展从促优扶强转向均衡覆盖趋势明显。
跟随这种变化,相关部门对综试区的考评机制也进行了优化。商务部的评估指标体系涉及跨境电商进出口、主体培育、品牌培育、行业交流等维度,并根据每年综试区工作重点任务进行动态调整。这些指标中既有反映综试区客观发展成绩的指标,也有体现当地政府在发展跨境电商方面的主观努力。从过去三年的情况来看,该考评有效发挥了优秀综试区示范引领作用,对各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形成正向激励。
“出海”规则在改变
从体量来看,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仅占当年贸易总额十分之一,为何值得各个城市如此关注?
把视线聚焦到近三年会发现,中国跨境电商深入东南亚、去到日韩欧美、抵达巴西,在海外遍地开花,已备受海外关注。
以行业头部企业为例。这两年快速起势的字节跳动旗下TikTok shop和拼多多旗下Temu,连同十年前先一步出海的Aliexpress(速卖通)和SHEIN(希音),并称“出海电商四小龙”。货运咨询机构Cargo Facts Consulting称,“四小龙”日均发出商品超1万吨,可以装满108架波音777货机。而这个数字仍在增长中。
相关报告显示,仅SHEIN和Temu每天向美国发送近60万件包裹,数量之庞大使得以往的空运波谷时段几乎消失。
这股力量不可小觑。让传统国际贸易更加“简单”的过程中,不只是跨境电商的突围,也不只是某个单品的爆红,而是中国整个产业链的系统性崛起。
实现崛起的底层逻辑是,经历40多年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在输出高性价比产品的同时,比传统外贸更进一步的是,它们正通过输出原创的营销模式和经验、完善供应链管理,在国际市场创造新的突破。
即便是海外市场巨浪翻涌的当下,数万商家、各跨境电商平台正处于激烈竞争之中,但在规则的框架里,回报仍有增量空间。
青岛何以“北方唯一”
三年国考,三年“第一档”,北方城市唯一。青岛何以能?
事实上,跨境电商在青岛的起步并不快。2016年,青岛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彼时,杭州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已超过530亿元,宁波也有270亿元,而青岛仅8.8亿元。
与南方城市“起步即加速”的发展相比,北方跨境电商整体启动有些慢。但用好“后发优势”,同样可以迎头赶超。
青岛就是这样的例证。对标先进城市,复制成熟经验,引入头部企业,再结合自身优势,培育“青岛模式”。
“青岛发展跨境电商,要把握战略机遇。”在青岛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上合新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主任陈寿发看来,建设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青岛地处多个“国家战略”交汇地,发展跨境电商空间广阔。比如青岛连续举办三届的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成立黄河流域跨境电商产业联盟,推动了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协同发展。9月5日启用的上合示范区“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将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9月12日,上合新区跨境电商服务商生态大会将举行,这是与青岛有合作的近20个电商平台及服务企业一次有针对性的下沉服务,将结合上合新区传统外贸企业转型精准把脉。”陈寿发说。
上合示范区“丝路电商”综合服务中心。王萌摄
今年6月,2024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在青岛举办。
“今年4月19日,速卖通与菜鸟青岛产业带仓正式投入运营。山东产业带跨境商家在“家门口”就可以通过托管模式,把商品卖到全球。”阿里巴巴速卖通华北属地运营中心负责人孙显晖表示,这是速卖通自2022年在青岛落户运营中心后对青岛的“加码”布局。“我们看好青岛的产业带资源,从速卖通的成交数据来看,青岛在美容健康、家具家纺、3C数码电器、运动等行业都有比较显著的优势。”孙显晖说,平台服务也在根据产业带企业的“痛点”不断改变。比如刚进入青岛时,速卖通仅提供商家自运营指导。现在已发展出自运营、半托管、全托管、海外托管四种模式。
不只速卖通,市商务局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外贸企业在亚马逊、易贝、速卖通、国际站等主流平台开设店铺超2.7万个。《青岛特色产业带跨境电商培育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从顶层设计支持优势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小单快反”交付能力。借力主流电商平台服务,青岛“贸易+生产”型跨境电商企业都能获得一对一量身定制服务。
“海陆空铁‘四港联动’是青岛发展跨境电商的天然优势。”自2012年成立以来,青岛一番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实现了从传统物流到综合供应链服务的转型,目前更聚焦为日本电商提供综合服务,公司总经理刘青岩对青岛企业如何抓住物流枢纽优势发展跨境电商感触颇深。他举例说,日本消费者对“中国制造”接受度非常高,青岛和日本是近邻,无论空运还是海运,货运物流都很快捷便利,青岛优势产业带产品在日本更是广受欢迎。“但是许多做惯传统贸易的企业对产品包装设计意识不强,这对于进军日本市场是一个短板。”刘青岩解释道,因为日本顾客习惯于通过包裹的干净程度、外包装的完美程度来判定产品的好坏,“看到这种需求,我们成立了检品公司,为跨境出口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包括包装改进、质量控制等,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刘青岩口中的增值服务,是跨境电商服务中的一项。目前,青岛正持续提升综试区公共服务平台在线通关、退税效率,拓展仓储查询、智慧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内容,为企业提供在线建站、通关申报、合规辅导等全链条服务。
青岛农商银行也参与其中。“最近我们和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一起在会员企业调研,争取在跨境电商授信金融服务上有创新突破。”青岛农商银行香港中路支行行长曲守峰说,除了直接授信服务,该行还积极探索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基于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交易数据和信用记录,能够为企业量身定制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的融资方案。
“跨境电商发展迅猛,专业人才亟待补充。”乐盈电商学院市场总监徐亮表示,华南地区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完善,高校和企业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学校会安排学生在大二、大三时进入相关企业实习,参与到跨境电商实际运营中去。这种“学以致用”的教育模式,不仅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能够让他们提前适应职场环境,增强就业竞争力。“借鉴南方经验,在乐盈牵线下,青岛多所高校和中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参与到跨境电商专业的共建与授课,让学生能够从边学边干中掌握更多实操技能。”徐亮说。
打通跨境电商各个环节“堵点”,青岛已构建了政策保障体系。在出台《青岛市支持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又印发了《2024年度青岛市加快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通过支持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在培养人才的道路上,更加节省成本;支持企业通过自建站方式拓宽线上流量,开拓新渠道;鼓励企业与东盟、上合组织国家等新兴市场优势平台开展紧密合作,抢抓新市场;引导公共海外仓建设成集仓储、物流、营销、展示、售后于一体的跨境电商桥头堡,探索新模式。
加强顶层设计,青岛跨境电商生态圈不断丰盈起来。
市商务局数据显示,目前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拥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5处、B类保税场所1处,可开展跨境电商出口作业场所12处,跨境电商保税仓库30多万平方米。全市近40家企业已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布局82个海外仓,仓储面积约50万平方米,拥有18个“山东省重点培育的公共海外仓”,基本形成覆盖全球、协同发展的新型外贸物流体系。与此同时,唯品会、京东、菜鸟、天猫国际、拼多多、小红书等集聚青岛,推动更多优质进口商品从青岛进入中国市场。
位于青岛自贸片区的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
到2023年底,青岛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已扩大至850亿元,自2016年初综试区获批以来,年均增长率超过92%,可谓是“垂直崛起”。
今年上半年,青岛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569.3亿元,同比增长23.8%;备案跨境电商企业2361家,占全市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的十分之一。
面对巨大的全球消费需求与潜力,青岛大大小小跨境电商从业者正展现出超强的战斗力。在平度,小小的睫毛产品年产值能达到100亿元;在城阳,一件普通工具的跨境销售量已做到日均1万单……跨境电商,不仅为当下“出海”开辟了新航道,还孕育着城市开放发展的新未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见习记者 王奕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