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有超4万台高耸入云的“钢铁巨塔”遍布各地,百余米的叶片在风的吹拂下缓缓旋转,仿佛是地球与宇宙之间沟通的天线。
这些风力发电机不仅仅是能量的转换器,更是人类对自然界深刻理解的体现,是新质生产力的象征。
然而,在这些象征着新科技、新能源的庞然大物为我们输送能量时,一场“失控”的风险正接踵而至。
作为一名平安理赔员,同时也是一名党员的朱俊,在2022年5月接到一家风电公司的连续报案,他们在全国多地的风力发电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叶片开裂及断裂情况。
得知情况后,朱俊心头一紧,立刻前往客户公司召开紧急会议,针对故障叶片逐一仔细核对生产批次、工艺流程等细节,担起了解决关键问题的责任。
为了避免叶片断裂波及周围农田、厂房、百姓等造成更广泛的危害和损失,他当机立断,迅速决定对出现故障的叶片进行分类处理,已经断裂的叶片直接就近找工厂替换,开裂叶片进行检修排查。
“怎么会在这么短时间内爆发大批量的案件?且叶片的生产日期基本都是同一年?”直觉告诉朱俊,这起案件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这些意外并不是一连串的巧合,而是一个内在工艺隐患呢?”风电公司的风车供应链遍布全国,如果同时发生问题,后果必然不堪设想,朱俊向客户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为了破解这场“风中之谜”,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旅程就此开启。
朱俊和客户的运维人员辗转于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等全国多个省份,他们夜以继日地进行调研,25天的奔波终于让真相浮出水面。
叶片在制造过程中,工程师们会在无尘车间里将玻璃纤维布和树脂精确地铺设和固化,形成叶片的主体结构。这一过程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和压力,且高低误差不能超过0.2毫米,以确保叶片的最佳性能和稳定性。
但由于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的缺失,叶片高低误差超过了0.2毫米。风车在长期高速旋转中,巨大的旋转力作用于叶片薄弱处,开裂断裂也随之产生。
大胆假设,细心求证,朱俊用专业精神为客户挽回了巨额损失,不仅促使客户内部对工艺生产流程进行了完善优化,守护了风电安全;同时,也让客户见证了平安产险服务的专业与价值,为风车叶片增购了货运险。
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风力发电技术深度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三大特点,而平安产险一直通过保险保障的力量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护航。
2023年至今,平安产险已为全国6242个项目提供风电保障超7500亿元;为客户及时处理2222个事故案件,赔付金额达1.69亿元。
为农田安上“千里眼”,50万米高空查勘定损
自古以来,庄稼人与天相争,又与天相依。
四川盆地的不少农户对2018年的春天印象深刻,那一年久违的春风没有带来绵绵细雨,而是卷起干燥的尘埃。
降水量减少,加上气温相较于往年明显偏高,四川部分地区农业灌溉随之受到影响。原本是春耕的关键时期,农作物却无法获得足够水分。
春旱的到来,意味着农作物生长艰难和减产。如何帮助农户在这场与自然博弈的失利中尽可能挽回一些损失,是高青山的职责所在。
高青山,是平安产险四川分公司农险部经理,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平安产险。他是一位12年的“纯平”,14年党龄的“先锋兵”。
2018年,第一次接手农险理赔工作的高青山胸怀满腔热血,想要在田野间大展身手。然而,当他真正踏足干旱田间的那一刻,才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冷酷和自身的渺小无力。
“旱灾带来的减产,依靠传统的抽样检测效率低下,加上四川复杂的地理构造,又让定损标准充满了争议。”面对海量的定损工作与农民焦灼的心情,即便已从业多年,高青山还是第一次体会到了作为保险理赔员前所未有的责任和压力。
帮助农户快速恢复生产刻不容缓,如何快速查清农田的受灾情况成为关键!
一次次徘徊于田野间的高青山,在和一位农艺师沟通之余,因为对方的一句玩笑话,找到了灵感。
“怕是只有从天上看喽!”
天上?对,就是天上!既然地上查勘定损难度大,为什么不能换个视角,从天上看!
受到启发的高青山,迅速回程查阅资料。观测卫星的运行高度一般在300公里到600公里之间,只要输入指定的时间和地理坐标,就可以通过第三方获取到遥感影像。现代卫星照片的精确度,已经能够精准地识别出受损农田的面积与色差。
照片有了,“如何从天上看”的问题也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如何科学地利用好卫星图像进行准确定损。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高青山又和团队一起邀请了农业农村部门和科技公司的专家,一同奔赴田间地头寻找答案。
最终,确定利用作物生长指数,对作物长势进行等级区分,并通过对各级长势的采样测产,完成了农作物测产分析的完整模型。
定损理赔工作得以顺利且快速推进,原本一个多月的定损过程,压缩到了短短的7天。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不仅仅是卫星图像的精度之高,还有定损工作的快速高效!
作为行业内率先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农业定损,平安产险打开了农业查勘理赔新思路。而这次开拓性的举动,激发了平安产险人对科技的热情。电子耳标、声呐雷达、猪体AI识别……越来越灵活的科学技术手段,成为了农险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帮手”。
2023年至今,平安产险已为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