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企业用人才,政府发补贴!青岛“放大招”推动产才融合

2024-04-18 14:44 作者:刘佳旎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产业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关键是做好产才融合文章。

聚焦重点产业链细分领域,每年度遴选不超过5家企业,提供薪酬补贴、猎聘补贴、按薪定才等五项专项政策支持……日前,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专业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立足青岛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多条产业链,强化企业专业人才支持力度,促进高端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推动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青岛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和人才发展需求,探索产才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加速推动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优势。此次人才新政的实行,将有力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发展,提升人才引领产业发展质效,为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注入强大人才动力。

01、“精准滴灌”促产才深度融合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成长离不开产业。

当下,各大城市着眼于做好产才融合文章,正加快推进“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重点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广州市支持企业人才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高校人才到企业担任“产业顾问”,探索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引才用才,促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上海杨浦近日发布产业人才专项实施办法(试行),对标12个细分产业链发展所需人才,遴选确定战略人才、人才合伙人、领军创新人才、青年创新人才、菁英工程师,形成产业人才库,搭建人才蓄水池。

苏州在制定四大主导产业和25个重点细分领域产业创新集群三年行动计划中,同步绘制产业地图和高层次人才地图,大力招引和集聚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目前,苏州98%的领军人才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

青岛启动2024年“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

青岛高度重视产才融合发展,围绕24条重点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不断提升人才工作与产业培育、企业发展的“适配度”。

2020年,青岛出台《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对强化头部企业和领办人激励、促进产业“高精尖缺”人才集聚、加快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等作出安排。去年,又出台了《关于强化人才资源统筹促进“四链”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积极探索以人才链为牵引,贯通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四链”融合发展机制。

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学新说,此次出台的新政,将此前“小范围”实施的支持政策扩面,推广至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产业链重点细分领域,择优遴选行业龙头企业,计划利用3年左右时间,遴选支持200家左右重点企业,通过“精准滴灌”引导人才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02、“真金白银”直补想企业所想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是引才育才的主体。高端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作用不言而喻,但企业也要考虑引育高端人才的成本效益。

为解决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青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进一步降低企业引才成本,强化对专业人才的支持力度。支持政策包括薪酬补贴、猎聘补贴、按薪定才、柔性引才支持、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支持五项内容——

薪酬补贴,主要支持企业引进全职高端人才。对企业招用的研发类人才,年度薪酬达到80万元、120万元、150万元及以上的,分别按照10%、20%、30%的比例给予薪酬补贴,最长2年。

猎聘补贴,鼓励企业通过专业机构引才。对企业委托人力资源机构从青岛市外引进产业人才,年度薪酬达到80万元以上的,按照人才薪酬总额的10%给予企业猎聘补贴,每引进1人最高补贴50万元。该项政策旨在降低企业借助专业机构寻才觅才的成本,提升人才引进的精度和效率。

按薪定才,加强对“无帽子、无称号”人才的服务保障。对企业招用的产业人才,连续两年薪酬达到150万元、120万元、80万元以上的,可分别对应我市B、C、D类高层次人才,办理有效期3年的服务绿卡。该项政策将人才评价权交给企业,只要企业认可、给予高薪,即可参照认定为我市高层次人才,在子女入学、就医保健等方面享受绿色通道服务。

2023千山峰会上,“汇智崂山”四链融合人才引育共同体成立。

柔性引才支持,支持企业通过顾问指导、兼职、技术咨询、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产业高端人才到青岛工作,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柔性引进的产业高端人才年度劳务报酬总额达到80万元及以上的,可认定为我市D类高层次人才。

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支持,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薪酬激励向产业高端人才倾斜。健全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薪酬分配制度,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对科技人才实行的项目收益分红、岗位分红等中长期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激励,发放的激励收入可据实计入工资总额,不作为工资总额基数。

一系列政策“精准滴灌”,将充分调动用人主体引育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03、谁享受政策产业链说了算

谁是头部企业、谁是急需人才,由产业链、“链上”企业说了算。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企业更认可熟悉产业、贴近市场、能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实战型人才,但他们不擅长申报奖项、发表论文、获取‘帽子’,在现行的人才评价体系中,享受不到相关的认可和服务,人才的获得感不强、活力得不到有效释放。”青岛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为此,青岛创新实施按薪定才、以绩推才、自主荐才机制,树立“凭能力、看业绩、比贡献”人才评价导向。

截至目前,青岛已累计认定30余名“无头衔、无称号”的实战型人才。同时,在行业拔尖人才评选中,青岛赋予产业链“链主企业”、海洋科创平台、市级产才融合项目等84家头部企业自主荐才权。围绕建设中国蓝色药库、国家智能家电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先进制造业中心等,青岛还制定了20多个专属政策,引进高端产业人才40余名,帮助解决关键核心技术20余项。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

将人才评价权交给产业和市场,新出台的政策继续坚持这一导向。“支持哪些细分领域、哪些龙头企业,由各产业链说了算。”吴学新介绍,在企业推荐条件上,新政只从研发投入、发明专利、省级以上领军人才等层面,设置了基本条件,其他条件可由各产业链结合各自实际自行制定,总的原则是聚焦产业链新兴行业,关注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前景,不过分单一关注企业的大小和规模,重在引导培育行业研发与生产并重。

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推动产业。做好产才融合文章,把潜在人才“挖”出来、紧缺人才“引”进来,将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青岛,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作者|刘佳旎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